有幸看過〈胡士托青年音樂節〉紀錄片,亦曾經從朋友借來一套三張的黑膠唱片,轉錄了幾盒卡式錄音帶,仍然記得幾首歌曲,電影結尾時的「freedom」,在〈音樂節〉中好像是由一位雙目失明的歌手所唱。
電影藉「胡士托青年音樂節」講述一個年輕人的成長故事,經歷了回家、負起家的重擔以及嘗盡了當年的流行文化,包括搖滾音樂、LSD、大麻、婦女解放、同性戀、流浪等,在今天看來都成了開創之經典。電影有著〈胡士托青年音樂節〉紀錄片的影子,例如分割兩個畫面或三個畫片,模仿著紀錄片的節奏。
說不上喜歡李安的電影,始終覺得他的手法是拍外語片時會加入中國傳統,而拍華語片時則加入西方思想,好與不好不是自己的水平所能知道。得奧斯卡之後依然喜歡拍小情小趣的小品,〈胡士托風波〉不知是否有著他的自況。同性戀是李安喜歡的主題,當然不是懷疑他有這種傾向,而是藉這種選擇,測試父母接納自己的底線。
父子情不容易寫,父親會以兒子能夠獨立為榮,也會願意協助負起家的重擔,繼承與外闖結果都是殊途同歸,因為知道這條路自己也曾經走過,至於如何一同生活,真是除了愛之外已經足夠。
沒有接納與包容,缺不會成就事業與人生,知道家的存在、知道終有一日遠走高飛找尋屬於自己的一個家、沉悶的生活是需要一點瘋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