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7月 31, 2019

20190730剪報——洪流之外

  唔一定會成各個領域中的大師,李純恩講要做「逍遙派」也需要勇氣的,『要知道,在革命洪流洶湧澎湃的時候,想要過點自己想過的日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並且還需要勇氣的,比「造反派」和「保皇派」難做得多的。還要難做到的。』
  既要看得開也要看得通,還要小智慧,其中最重要如李純恩常說的常識,的確唔係咁容易。

好好過日子——洪流之外
2019-07-30
  中國「文革」期間,大部份人分成了兩派,一派叫作「造反派」,一派叫作「保皇派」,兩派人都堅持自己的見識和主張,互鬥得天地變色。
  但是,在這勢不兩立的兩派人之外,還有一小部份人,對兩派的激情都看得很淡,不想伸一隻腳去湊熱鬧,只想在紛亂的世道中過一點可以自主的日子。這些人,便偏離了革命洪流,在盡可能的情況下,過自己的日子。要知道,在革命洪流洶湧澎湃的時候,想要過點自己想過的日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並且還需要勇氣的,比「造反派」和「保皇派」難做得多的。還要難做到的。
  這些人,在當時就變了第三派,叫作「逍遙派」。
  「逍遙派」並不是逃避現實,而是看透了政治現實,看透了政客們的本質,在瘋狂的年代裏,保持頭腦清醒,從而看到了生活的真諦。他們遊山玩水,享受自然之美,玩攝影玩美術玩音樂玩古董,研究各種被革命者不屑的生活細碎,非常「小資產階級情調」,跟大形勢格格不入,好在大形勢太過澎湃,無暇去管他們,以致許多細緻的生活情趣在他們手上被保留了下來。
  在洪流消退之後,人們從激情中回過神來,發現自己被蹉跎人生,一窮二白。反倒是那些沒有投入革命洪流的「逍遙派」,非但沒有「玩物喪志」還在熊熊烈火中,搶救了文化,其中不少人逍遙出大成就,成了今天各個領域中的大師。
李純恩

星期一, 7月 29, 2019

攝於七月十五日下午七時十分

  放工經過海傍,見月亮掛在天邊,前面一艘拖船經過,雖說不上好景色,起碼是一個平靜的夜晚。
  經過漫長六月的逆權運動,來到七月沒有靜止下來,本來遊行示威是基本權利,可是一個復仇惡魔的出現,還要算計,從立法局的空城計,七月二十一日再來一次空城計,所有事情並不能表達,而是必須報復,甚至不惜任何代價。
  看似月色皎皎,迎來可是未知的風暴。

星期六, 7月 27, 2019

中文BBC七月二十一日新聞報道

  找來中文BBC的報道,記錄發生在二零一九年七月二十一日的恐怖襲擊,連「特區公安」到了星期四(七月二十五日)才知要三十九分鐘才到達現場,並首先顧及自己安全。『【本報訊】7.21「元朗恐襲」當晚元朗站曾出現無警狀態,警員在接獲報案後近40分鐘才出現,終致27名市民受傷。署理新界北總區指揮官曾正科昨出席記者僅表示對市民受傷感難過,但堅拒就警方當晚部署向傷者道歉,被質疑為何在接報後40分鐘才到場,曾卻稱:「相信係冇八個字咁耐?呀,39分鐘!」』(七月二十六日蘋果日報拒認遲到場 警:僅39分鐘)以後遇到有咩危險,唔好再信公安。

  香港元朗白衣人暴襲記者平民引眾怒,警方否認縱容勾結「黑社會」
林祖偉 BBC中文
2019年7月22日
  7月21日,香港「反送中」示威者在中聯辦大樓外抗議,遭警方使用催淚彈驅散,再次成為國際媒體焦點。但當時更令香港各界震驚的是當晚發生在新界元朗區的暴力事件。
  周日晚上(21日),距離港島區約45分鐘車程的元朗發生幾百名白衣人持兇攻擊路人的事件,持續約兩小時,並一度闖入地鐵站及鐵路列車車廂毆打乘客,多名記者及市民受傷。
  香港民主派政黨及示威者指責,「警方恍如與黑社會協調好一樣」,「任由黑社會管治元朗」,強烈譴責特區政府和警方的不作為。香港學者沈旭暉和梁啟智形容此種行為是「恐怖襲擊」。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周一記者會上,譴責在元朗使用暴力的人,說有關當局勾結暴力分子的指控「完全無根據」。
  與林政一起面對媒體的香港警務處處長盧偉聰表示,警察與施暴者沒關係,「與黑社會勢不良立」,稱會檢討部署,希望大家對警方有信心。
  警方形容這只是一場源於政見不同的「打鬥」和「紛爭」,並強調不論政治立場,一定嚴查到底。至截稿前,沒有人因元朗暴力事件被捕。
  香港醫院管理局表示,共45名傷者送院,其中1名男子危殆,5人情況嚴重。現場協助傷者的主要是消防人員和救護員。
  21日下午,民間人權陣線在港島區發起「反送中」遊行。當晚,幾千名示威者包圍中聯辦大樓和附近的警署,有示威者向中聯辦門口的攝像頭噴漆,塗鴉招牌並向其扔雞蛋。警方和示威者之後在上環爆發衝突,零星示威者向警方防線投擲磚頭、煙霧彈、雨傘,警方多次發射催淚彈驅散。
  中聯辦、港府及建制派在21日當晚予以譴責,但截至21日當晚,隨著多個場面暴力的網絡視頻傳出,香港輿論的焦點已轉移到在新界元朗發生的暴力事件。
元朗暴力事件目擊者:香港陷入無政府狀態
  BBC中文翻查21日晚記錄現場的網上及香港媒體的視頻片段,並採訪了多名目擊者及元朗居民,試圖還原當晚在元朗發生的暴力事件。
  衝突發生在晚上10時左右。幾百名身穿白色衣服的男子,在元朗街頭追打路人,並兩度闖入元朗西鐵站。他們首先針對身穿黑衣的行人,有網民猜測,這是因當晚在港島區參與遊行的市民和抗議者普遍著黑衣。
  多個視頻顯示,幾十名市民在閘口與白衣男子對峙,有市民用水喉向白衣男子射水。但這些白衣男子衝上前,從閘外、追至電梯、月台、再跑到列車車廂,用木棍、掃把和鐵通追打市民,有人用雨傘抵擋白衣男子的攻擊。
  香港媒體《立場新聞》一名記者在做臉書直播時,被多人圍毆,她受傷送院。受襲時的直播視頻隨後在網絡上流傳,場面駭人。
  Now新聞台採訪隊在採訪期間遇襲,攝影器材損毀。香港資深傳媒人柳俊江在現場試圖拯救被毆打市民時反被打到頭破血流。在現場的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林卓廷亦受傷。
  現場片段亦看到,有孕婦被打倒在地上;老人家試圖勸阻但被拉走,亦有男子跪地求饒。
  此後,白衣人士一度離開現場,港鐵報警和放下元朗西鐵站鐵閘,但白衣人士撬開鐵閘,再次衝入去追打途人。幾十名市民跑到鐵路站的另一端逃走。
  目擊者元朗居民梁先生對BBC中文表示,他當晚帶女兒去參加課外活動後坐鐵路回家,但列車在元朗站停下來,他看到月台有幾十名白衣男子向途人襲擊,並闖入車廂打人,向車廂乘客投擲雜物。
  當時梁先生在車廂中抱緊女兒,但列車播出「列車暫停服務,請乘客離開」的廣播。但他不敢下車,試圖打電話報警。
  他透過電話哽咽對BBC中文表示,「整個車廂都是普通人,有老人家、有小孩,但他們是無差別打人,這是無政府狀態,999熱線(香港緊急求助電話)完全打不通,現場打鬥打了這麼久還是一個警察都沒有來,你叫我怎麼保護我的小孩?」
  梁先生說,這周沒必要不會帶女兒離開家門,自稱立場中立的他表示,「我們香港人正活於恐懼之中,我現在很擔心女兒的將來,我不知道香港未來可以怎樣走。」
  網上市民發佈的視頻顯示,兩名警員曾經出現在衝突現場,但在簡單查看之後便離開。警方稱,警方是在10時45分接報,在10時52分,有兩名警員到場,但因為兩人無足夠保護裝備,評估情況後要求增援,加上元朗區發生多宗打鬥案和火警,最後警方要在11時20分才到港鐵現場,當時所有白衣人士已經散去。
  除在地鐵站,元朗周邊街道也有發生武力打鬥。停放和經過地鐵站的私家車被白衣人破壞,據稱這些車輛是來接載被困的市民。
  年約30歲的陸先生對BBC中文表示,原本他在港島區參與抗議活動,但晚上發現元朗區有衝突,便立即和身邊的朋友前往元朗,「希望保護市民」。
  由於元朗港鐵站被臨時關閉,他們要從另一鐵路站走過去。多名手持藤條和木棍的白衣男子在途中見狀,向他們衝過去,雙方發生衝突,他們用雨傘還擊。
  「那一刻很害怕、很生氣、很慌亂,不知所措,但完全無警察,無人可以求救,」他對BBC中文說,「他們是完全不留力、拚命地追打,完全不理會後果。那是前所未有的危險。」
  陸先生說,如果元朗區發起遊行,他必定會出席。
  「這晚的香港是最真實的一面,我們一直被這兒的繁盛所欺騙,但底層的真像是政府、警察、黑社會、與鄉民的關係,這晚一清二楚了,警黑勾結是社會上的嚴重不公,警察擁有絶對武力,選擇性執法,維護與他們立場相同的一樣,這樣,警察已經不能保護我們,鄉黑亦肆無忌憚地打人,我們只能自己保護自己。」
民主派:警黑勾結
  地鐵站衝突之後的深夜裏,香港防暴警察在元朗曾與大批白衣男子對峙,在附近一個村裏,警方搜出大量鐵枝。
  市民和媒體的部分視頻顯示,警員曾與手持木棍與鐵通的白衣男子拍肩膊和閒聊,並讓路給白衣人士步行或駕車離開。
  據香港多家媒體報道,在現場的警察稱不能把所有白衣人士當成罪犯。元朗區內多所警署拉下鐵閘,不接受市民報案。
  網上視頻顯示,建制派立法會議員何君堯含笑在街頭與白衣男子握手,並稱讚白衣人「做得好」,是「保家衛族」的「英雄」。
  何君堯質疑是有「黑衣人」(「反送中」示威者)想在元朗「惹是生非」,「先撩者賤」,但強調自己不認同「以暴易暴」,與白衣人襲擊市民事件無關。
  有警員在衝突發生前在社交媒體上發帖,說「元朗凖備大量藤條打仔」,被網民質疑警方一早知悉事件,有關帖文其後被刪除。
  約60歲的元朗居民黃太對BBC中文表示,在衝突發生前一晚,已經收到警察親友警告,元朗居民當天不能穿黑衣在街頭行走。
  黃太對BBC中文說,「當時我也沒想到發生這麼大事情,但現在我不敢問我的警察親友發生甚麼事情,我希望他們還是有良心,不要跟黑社會走得太近。」
  香港民主黨在22日凌晨發出聲明,強烈譴責特區政府「任由黑社會血洗元朗」。
  聲明稱:「特區政府和警方任由黑社會管治元朗, 形同獨立, 並放任黑社會追打無辜市民,民主黨強烈譴責特區政府和警方的不作為。」
  香港另一民主派政黨公民黨發出聲明,稱當時不少市民報警求助,但遭接線人員恐嚇「害怕就不是出街」。公民黨質疑警方「恍如與黑社會協調」。
  公民黨聲明說:「我們提醒林鄭政府,政治問題必須政治解決,倚仗警隊武力和黑社會暴力處理民怨只會被香港市民唾棄,令民怨繼續沸騰,抗爭運動將會一直升級,民間與政府的裂痕永無癒合之日,對香港整體絶無好處。」
  香港國際關係專家沈旭暉在社交媒體表示,元朗發生的衝突在任何地方出現都會被稱作「恐怖襲擊」。
  他指出,事件涉及「無差別襲擊,完全針對平民」,其目的是要製造公眾對個人安全產生恐慌,這件事件與港島區針對政權的警民衝突有差別,但香港政府和警方「把此事與政治事件混淆」。
  香港中文大學講師梁啟智認同這是「恐怖襲擊」,與「打爛玻璃」的暴力不一樣,「說這些人是暴徒還是過輕了,他們是恐怖分子」。他認為,一個正常政府應該立即制裁「恐怖分子」,如果不做,就會有疑問,「香港政府是否正在支持恐怖主義?」
  22日,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和其行政班底在記者會上被問到元朗事件是否「暴動」或「恐襲」。林鄭拒絶對事件定性,並稱外界指控政府與暴力分子有關的指控「完全沒根據」。
  在記者會上,林鄭首先發聲明譴責包圍中聯辦大樓的「激進示威者」。在記者提問部分被問到,是否認為國徽比市民安全重要,她回應說,市民的日常生活受保障很重要,但相信每位市民都認同香港能夠繼續落實一國兩制亦都非常重要。
  「甚至是至為重要,」林鄭說。
  香港警務處處長盧偉聰同時表示警察與施暴者沒關係,「與黑社會勢不兩立」,會檢討部署。
  盧希望大家對警方有信心,還表示警方正積極搜證,進行全面調查。

星期四, 7月 25, 2019

20190724剪報:識字界之恥

  這兩天一則新聞,來自香港01石鏡泉辭任 David Webb自爆早通知經濟日報 周五股東會將逼宮

  現年71歲的《香港經濟日報》副社長石鏡泉上周六(20日)在「守護香港」集會發言,稱市民應效法元朗及深水埗居民,用藤條及水喉通「教仔」,引起社會強烈反彈。香港經濟日報集團(0423)周二(23日)晚上發表公告指,石已向董事會提出辭任執行董事及經濟日報副社長,獲董事會批准並即時生效。
Webb籲另一股東港大齊「逼宮」
  石鏡泉辭任,背後有份「發功」的可能是獨立股評人、擁有經濟日報逾6%股權的David Webb。他在其網頁中透露,於周一晚已通知經濟日報,自己將會在該公司周五﹙26日﹚舉行的股東會上,要求石鏡泉離任,並希望擁有經濟日報10%權益的香港大學同意。豈料,未到周五,石鏡泉已辭任。
  建制派人士上周六發起「守護香港」撐警集會,石鏡泉亦有出席,他批評近日反修例示威者的衝擊行為,更稱要向元朗鄉親、深水埗街坊學習,可用藤條及水喉通「教仔」。石鏡泉隨後為撤回「藤條教仔論」,並發道歉聲明,表示「撤回之前的藤條與軟膠通言論,並對該言論所引發的各種不便及不安,向社會、同事作出最真誠道歉」。不過,Webb認為,道歉行動對於周日在元朗被白衣人打傷的市民而言已「太遲」。
  Webb又指,煽惑他人行使暴力,致有人受傷為違法行為,已觸犯公安條例第26條,認為石鏡泉應被起訴(He should be prosecuted.)。
  香港經濟日報集團今早開報1.64元,升1.2%。


  所為何事?now新聞也有報道,youtube上有得睇:



  睇完後,同意David Webb所言,「煽惑他人行使暴力,致有人受傷為違法行為,已觸犯公安條例第26條,認為石鏡泉應被起訴(He should be prosecuted.) 。」不過特區已組成特黑共治「聯合政府」,顛倒了是非,親中愛国怎會被起訴。
  講多一句,相信佢一早已知發生咩事。

星期二, 7月 23, 2019

七二一恐襲

  這四個月來的逆權風暴中,七二一除可稱為「七二一慘案」,同時亦是恐怖襲擊。維基百科恐怖活動中有明確說明:
  「恐怖活動是指恐怖份子製造的危害社會穩定、危及平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的一切形式的活動,通常表現為針對平民的大規模傷害、襲擊公共交通工具和綁架等形式,與恐怖活動相關的事件通常稱為「恐怖事件」、「恐怖襲擊」等。是一種較極端的非對稱作戰方式。」
  而二零一九年恐怖襲擊中已將七二一元朗襲擊事件列入,見維基百科2019年7月元朗襲擊事件
  可以說是一個局,但已經走不回頭了,本來還有一點希望的一個夢徹底粉碎,相信是某人求仁得仁的結果。有人問因果,可知因果是一個循環,昨天的因今天的果,也可成明天的因,利用人民鬥人民,這七十年中文化大革命早已用過,更早就是三反五反的時候了,若行得通,也不需要四十年的「改革開放」,誰料中国人再次反芻,命運如此。可惜。

香港「反送中」7.21遊行直擊:示威者與警方對峙,遭多輪催淚彈驅逐
「反送中」7.21抗議:黑衣抗議者塗鴉中聯辦 元朗白衣人暴襲市民記者
香港遊行:反《逃犯條例》7.21抗議活動圖文時間線
圖輯:香港示威抗議繼續 大規模警民衝突
我冇家教,但係都唔需要黑社會嚟教!

星期日, 7月 21, 2019

二零一九年七月二十日剪報——己亥雜思(葉漢良)

  這兩年成日聽「北京妹仔」,這個「妹仔」和兩怪的妹仔絕對不同,首先是讀音不同。
  早上吃早餐時看報,葉漢良多憂,找來龔自珍〈己亥雜詩〉通讀一遍,至於能否以鑒時勢未知,不過文中最後一首形容得幾貼切。
  打吓交推推撞撞好平常,就算破壞物件都唔係咩大不了,如果利用人的弱點,由得人來鬥人絕不可饒恕。
  蘋果日報要登記才能睇,所以將文記錄如下,另附維基百科及電子書連結。
龔自珍
己亥雜詩
己亥雜詩電子書

己亥雜思(葉漢良)
2019年7月20日
  歲次己亥,多憂,找清末詩人龔自珍〈己亥雜詩〉通讀一遍,以鑒時勢。〈己亥雜詩〉成於1839,即清道光十九年,距今180年,整整三元九運,彷見世道循環。〈雜詩〉錄315首七言絕句體。
  第123首詠:「不論鹽鐵不籌河,獨倚東南涕淚多。國賦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勝栽禾?」說鹽鐵與河運都是國家着重治理的實業工作,但卻荒廢了,只靠東南沿海剛興起的貿易稅收,農民如何轉型?稅賦本來三升,層層壓榨到了國民那裏變成一斗,大家迫得把牛賣了,怎種禾呢?意為政制不修,正業不務,民生困迫,道出了清末官民的生活狀態。這年,龔自珍的老友林則徐領了道光皇帝聖旨推行禁煙,雷厲風行,觸發了1840年的中英之戰,史稱鴉片戰爭。
  查清朝早於雍正七年,歲次己酉,合西元1729年即推行禁煙,然後歷乾隆、嘉慶、道光皆言禁,唯禁之不絕,原因不外國之頑疾:官商勾結,走私猖獗。英商大舉輸入,當為稍後之事。
  從林則徐書發現幾條歷史線索,一為1833年《會奏查議銀昂錢賤除弊便民事宜》有:「以臣所聞內地之所謂葵漿等種者,不甚行銷,而必以來自外洋方為適口。」另外便是1847年寫給學生、江西撫州「署知府」文海的信函:「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嗜洋煙而不嗜土煙……」所以,鴉片戰爭便內含「愛祖國、用國貨」,「減少進口、刺激內需」,防止白銀流出的經濟策略因素。
  另一條戰爭的導火線同在己亥年7月的尖沙嘴林維喜事件(己亥年真多姓林的!)兩英商船五名水手上岸酗酒,與尖沙嘴村民發生衝突鬥毆,村民林維喜重傷不治,時英國駐華商務總監義律同意賠償死者家屬,但拒絕交出涉事水手,並自行審判,判監和罰金,後送回英本土監獄服刑,乃揭起鴉片戰爭序幕,亦為史上首次「反送中」事件。
  林則徐是中國近代重要人物,後世歷史學家雖有評其缺失,如行事手法粗糙,缺乏外交手腕,對中外形勢缺乏認識,對洋人有騎呢可笑的印象,他的老友魏源倡「師夷長技以制夷」,他身體力行,經民間眾籌私募以購買英國艦艇來跟英國佬打,偶然小勝,但也常謊報奏捷,這都是鎖國體制下官員陋習和認知不足的表現,但仍不失忠肝義膽。不過,忠臣在封建王朝體制下經常都是悲劇英雄,朝廷政制不修,人事鬥爭齷齪,英雄經常成為犧牲品。林則徐經鴉片戰爭一役而遭讒,被遣戍新疆伊犁,墾發南疆,治水利,修荒田,皆有政績;而朝中則任人唯親,先琦善,後奕山,皆買官鬻國之徒。若小人當道是老生常談,君主昏庸則是常態。以章回體入史的近代作家蔡東藩之〈清史演義〉形容這段時期為:「忠憤者徒自捐軀,狡黠者專圖倖免。」清史大家孟森批評「宣宗之庸暗,亦為清朝入關以來所未有。」
  龔自珍〈己亥雜詩〉成於1839,證鴉片戰爭前已亂象紛呈,詩人冇眼睇,41年即仙遊歸去。44年打後稱九運二十年,啟洪楊之亂,要到72年始定。
  詩人感應靈敏,知道世界將會變得翻天覆地,詩125:「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詩128:「黃河女直徙南東,我道神功勝禹功。安用迂儒談故道,犁然天地劃民風。」自註「渡黃河而南,天異色,地異氣,民異情。」
  無奈亂世,勉失落或犧牲者有詩第5。「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另有295和193,一說用人當用褔將,不可用剛愎自用好打得,但卻「做嘢打爛嘢」令老細焦頭爛額的不祥人,云:「古人用兵重福將,小說家名因果狀。不信古書愎用知,水厄淋漓黑貂喪。」自註「或薦僕至,其相不吉,自言事十主皆失官,予不信,使庀物,物過手轍敗;使雇車,車覆者寺。……」
  另「小婢口齒蠻復蠻,秋衫紅淚潸復潸。眉痕約略彎復彎,婢如夫人難復難。」
  應景得無須演繹。

星期五, 7月 19, 2019

快意汽車500X廣告



  意大利人比較頑皮,不像德國人一本正經,所以意大利出產的汽車絕不以穩重見稱,有時還帶一點野性。
  快意汽車在亞洲佔有率不高相信亦與此有關,至於跑車嘛,無人能及意大利出品,因為速度要與野性結合。
  快意這款新車廣告,意念來自「回到未來」,引擎速度物料唔知更新了幾多代,但外表和以前相差無幾,喜歡就是那種不羈感。講型或許不及迷你谷巴,論經典或許追不上福士,但是那種不太起眼卻有一種迷人魅力,也許因為快意來自意大利吧。
  找來幾個廣告,雖然買不起汽車,單睇廣告也覺賞心悅目。最下一個是中文字幕版。



星期三, 7月 17, 2019

二零一九年七月十六日剪報「又中又英」

  個多月前還可以拿到兩至三份免費報紙,近日不知何故只得一份供索取,就是頭條日報。今天睇新聞唔一定睇報紙,電視新聞多睇now,多數選擇上網睇即時新聞,所以少兩份唔覺有乜影響,或者收集廢紙的人少了收入。
  免費報紙主要睇廣告,當來來去去都是那些旅遊醫藥廣告,大概猜想經營開始困難,印數減少自然唔係處處有得派。
  這個專欄間中有睇,如果題目內容吸引亦會真係又中又英咁睇,這篇又中又英——The king is dead, long live the king.內容是否如他所言,其實還有下一句,頗耐人尋味亦值得仔細閱讀,有人想玩天堂地獄為誰留個位一點也不出奇,至於另一條草案,可能是與「信用」有關的系統了。

又中又英——The king is dead, long live the king.
2019-07-16
  The king is dead, long live the king. Do you know what this expression means? It is an expression that puzzles (confuses) many people because it contradicts itself. If the king is already dead, how can he live long? Actually, the expression "the king is dead, long live the king" does not contradict itself. To "contradict" means to say the opposite of what has been said. The expression is not a contradiction because it doesn't mean that the dead king can live long. It simply means the current king is dead, long live the new king who will replace the dead king. The phrase is a proclamation used in Britain but it originated in France. A proclamation is an important official announcement.

  When a king dies, a proclamation is made that the king is dead, and expresses the hope the new king will live long. Britain allows a woman to be the monarch (king or queen). Therefore, when Queen Elizabeth II dies, the proclamation will say "the queen is dead, long live the king" because her son Prince Charles is next in line to become the monarch. The proclamation originated in France when Charles VI died in 1422 and his son Charles VII became the new king. I learned this expression a long time ago in school but suddenly remembered it when Chief Executive Carrie Lam Cheng Yuet-ngor said last week "the bill is dead".

  She was referring to the proposed extradition agreement with mainland China, which she has now suspended. The word "bill" used this way is a proposed law to be discussed and voted on in a legislature. After huge protests to oppose the bill, Lam Cheng Yuet-ngor said last week "the bill is dead". But most people who opposed the bill said she has to withdraw the bill instead of just suspending it and saying it is dead. I laughingly said to myself "the bill is dead, long live the bill". This means the existing bill is dead but will be replaced with a new one with a long life!

********************

  「The king is dead, long live the king」,你可知道這個習語是甚麼意思?它是一個令許多人困惑(puzzles)的習語,因為它自相矛盾(contradicts itself)。若國王已經駕崩,他又怎能長壽?事實上,習語The king is dead, long live the king並不自相矛盾(contradict itself)。To“contradict”即與前述的事互相矛盾。這個習語並不自相矛盾(contradiction),因為它不是說死了的國王還可以延年益壽。這句話簡單而言是指,現任的國王駕崩了,願那替任死去國王的新國王萬歲。這句短語是英國所用的文告(proclamation),但它其實源自法國。A proclamation就是官方正式的公告。

  一位國王死時,就會有公告(proclamation)發表,宣佈國王已駕崩了,並表達希望新的國王萬歲。英國容許女人成為君主(monarch)。因此,當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去世之時,公告(proclamation)便會說:「女皇駕崩,吾王萬歲!」因為她的兒子查理斯王子排在王位繼承序列的首位,是下一任的君主(monarch)。這個文告(proclamation)源自法國,就是一四二二年查理六世死亡,他的兒子查理七世成為新國王之時。很久以前我在學校就讀過這個習語,但當特首林鄭月娥上星期說條例草案(bill)已壽終正寢時,我突然想起這句話來。

  她當時是指原先提出將罪犯引渡至內地的修例,而她現在已經暫緩了修例。Bill在這裏是指條例草案,要經過立法機關的審議和表決。在大型示威抗議條例草案(bill)後,林鄭月娥上星期說條例草案(bill)已壽終正寢。然而,大部份反對條例草案(bill)的人士說她需要撤回草案(bill)而非只是暫緩及說它已壽終正寢。我開玩笑地跟自己說:「the bill is dead, long live the bill」,即是說現有的草案(bill)已壽終正寢,但將會有一個新的法案取代之,而且千秋萬歲!

中譯:七刻
褚簡寧

星期一, 7月 15, 2019

意大利簡介

  找到一張一九八三年八月二十三日的剪報「意大利簡介」,那時人口約五千六百萬,劃分二十個區,九十五個省,八千零八十三個市(鎮)。
  過了三十多年,維基百科意大利條下,同樣劃分二十個區,人口已增至六千多萬人,省增至一百一十個,市(鎮)和那時相若。
  至於五個自治區,包括撒丁佛里烏利.威尼斯朱利亞瓦萊達奧斯塔特倫蒂諾.上阿迪傑西西里
  五個自治區中相信較多人去的是西西里,其次是位於與皮埃蒙特相連的瓦萊達奧斯塔,首府奧斯塔Aosta多以意大利語為主,但附近與法語並列成雙語政區。最近睇一個飲食節目,肥仔廚師去意大利學煮餸,成日問人意大利的烹調方法可受法國影響,誰料一位女廚師告訴他,相鄰地方必然互相交流各有所長,但亦可由意大利薰陶法國,流傳至今。
  二零一九年意大利旅程已於五月下旬結束,今次有幸來到北部,路過與法國有一段淵源的奧斯塔和法國亦有資助維修的聖彌額修道院,途中所見所聞與遇到的人和事,一切由妹仔在地圖上用手指指指開始。

星期六, 7月 13, 2019

寶礦力廣告



  早年去大陸旅行,都會帶幾包寶礦力沖劑,聽聞可以補充體力,是否屬實唔清楚,只覺好過飲汽水。印象中還擁有一個寶礦力水樽,放入一包沖劑便可沖一壺,比白開水易入口。
  後來唔知點解改名為寶礦力水特,沖劑包裝唔多見,反而多了樽裝,半升一升,在港較少飲,現時去旅行——因少去大陸——亦唔多見,所以沒有以前般常飲。
  至於寶礦力——唔會叫寶礦力水特——廣告,以汗水陽光青春見稱,最近喜歡玩一鏡到底。荷李活電影有幾年也喜歡一鏡到底,中間有無剪接唔知道,但寶礦力廣告中的熱血感染著周圍,這種製作方式相信只有日本人才做得到,無得抄襲。
  值得注意,日本人也有集體做傻事的本質,不過他們段數高得太多,唔可以比較。至於日本人道歉,他們只為帶來不便道歉,千祈唔好誤會。
  一鏡到底還有製作特輯。

星期五, 7月 12, 2019

一九九九年七月十三日漫畫

  十多二十年前經常聽聞法治已死,近年逐漸減少,並不是法治得到彰顯,而是大家都知法律早服務於政治,同樣的「法治」。
  時代變了不用說,經過二十年只不過仍抱有看不見希望的希望,是樂觀悲觀很難分清楚,無非找些自嘲來自娛,掩蓋失望的愁緒。

星期四, 7月 11, 2019

雙層巴士

  全世界行走雙層巴士的地方,首先是英國,跟著多數是英聯邦國家和殖民地,包括香港新加坡,澳洲南非好像也有,至於使用數量較多的地方,相信只有英國香港和新加坡了。
  一九八六年一月三十日的一張剪報,當時城市巴士剛開始營運不久,亦有開辦來往香港深圳等地的跨境巴士服務,相信當時有意經營大陸巴士,所以贈送一輛雙層巴士往北京,希望打開市場。
  之後好像曾和北京合作,至於後來新巴亦和昆明合營,二零一一年在昆明曾見塗上新巴顏色的單層巴士行走。和大陸合營唔係一件容易的事,無論城巴新巴九巴最終都係離開,因為大陸唔會畀外人話事。
  設計雙層巴士唔簡單,現時主要製造車廠多來自英國德國,香港新加坡雙層巴士基本上和英國一樣,大陸只懂抄襲,可惜難以設計出安全可靠,除了早年和香港合作曾在深圳廣州北京上海和幾個大城市有過雙層巴士外,現時已難再見和香港同款的雙層巴士在各大城市行走了。

星期三, 7月 10, 2019

蝗蟲廣告

  一張刊於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成報的廣告,是大大公司北角分店的廣告,應是年尾「除舊更新」大減價,宣傳最後一天竟然這樣來形容:
  「連日情形.如同搶購
   人說似飛蝗過境」
  原來三十四五年前那時已經用蝗蟲來形容搶購,並不是近十年八載才如此,證明以蝗蟲稱呼並無貶意,只不過形容搶購之墟冚。
  大大公司應已不存在,那間北角分店不知是否今天的新都城。至於對面的華豐國貨,一九六七年英軍曾派直升機從天台攻入,有戒嚴事前有警告,那時才可稱為暴動。
  一張廣告可見時代的變遷,並不一定變好,可以變得更壞。

星期二, 7月 09, 2019

上海話

  有日落街買西瓜,順便問鄉下婆還有無其他,誰料她答:「沒。」只得一個音。
  這個「沒」是上海話,意思是沒有,讀音大概是「乜」音略低。
  其實可用另一個「勿」字,和要一起用成「勿要」即不要,大概讀成「弗」音。
  上海話和廣東話一樣,還有很多古字古音存在,有次聽十九才子講上海話,講一個人有錢,以前會說「伊銅鈿交關」,現今則說「伊鈔票老多」。
  其實不懂上海話,只因父親是上海人,以前——自己小時候——多聽他說帶廣東話的上海話,後來——父親老去的時候——漸漸變成帶上海話的廣東話,幸好曾經跟過上海師傅學師,懂得分辨三和四,一些獨有的用字也知道何所指。
  例如「睏覺」,和廣東話大致相同。「交關」可以有幾個意思,大致是非常,講錢就是多,講時間就是很久,「結棍」則是厲害。至於罵人,與廣東話一樣,同一個詞可以有兩個意思,看如何說,例如「赤佬」或「小赤佬」,有小鬼的意思,可以用來罵人,但如果碰見一個好久不見或意想不到的人,也會以「赤佬」先稱呼對方,同樣可以稱呼一個頑皮的兒童,因覺搗蛋多於破壞。
  「癟三」則肯定用來罵人。「癟三」指乞兒,廣東話應是「仆街」,如果聽到上海人說某人是「癟三」或「小癟三」,可以肯定對這個人非常不滿,例如幾年前就聽過父親說老懵董這個癟三。
  小時候不會主動學上海話,只識幾個單字,父親在時,聽他說還能聽得明白,轉眼十年,很久沒有再聽上海話了,現時間中聽起來已覺生疏。
  以前不願跟隨,當想再聽已沒有這個機會了。

上海話學習網
海詞上海話

星期一, 7月 08, 2019

20190614剪報

  無意中睇回約半個多月前的新聞,話說十九才子願捐一年「光明頂」節目酬勞,所謂何事呢?結尾更要捐錢畀英國政府彰顯公義,並減輕英國納稅人的負擔。
  如此善舉值得支持,亦同意十九才子所列四點理據,所以將這則新聞轉載如下:

【連登仔過萬讚】陶傑望英國取消港官居英權 願捐一年節目酬勞
  本周三警察以布袋槍、橡膠子彈等可以引致傷亡的武器,對付和平示威的市民,引發「612事件」。當晚名嘴陶傑在商台《光明頂》節目直播出街,他說:「要求英國政府取消警隊、高官及其家眷的居英權,以申明他們作為中國人的完整性。」他並公開許下承諾若英國政府實行,願捐出一年節目酬勞代付,義舉引來連登仔響應,開post「《突發》支持陶傑先生建議 讓林鄭家人共享中國人榮耀」支持。半日已經有過萬人畀「like」,20多頁留言大都表態支持,有連登仔仲想加碼話「我捐一個月人工真嘅話,我跟。美加做埋,再加兩個月」,更有提議「幫佢哋返大灣區」,總之就是一呼百應。
  對於連登仔的支持,陶傑以短訊回應《蘋果日報》時,再提出4點取消港官居英權的理據:
  1. 任何在97前獲領居英權的香港政務官與警務高官,若在2012年7月1日梁振英林鄭月娥出任特首和政務司司長之後仍留任者,因為直接參與決策鎮壓雨傘運動和「612事件」,曾遭英美西方傳媒與國會譴責,與英國大憲章核心價值觀不符。此一崇尚暴力之信仰,將來移民回英國,如同英國本土ISIS,會對英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2. 中國政府也大力反對高級官員和黨幹部持有外國籍。本人願意協助中國政府為香港高官推動其中國國籍之純正性,希望由英國國籍開始,進而擴大到美加與澳洲等,令中國政府實現絕無外國勢力做後台或勾結的真正中國港人治港。
  3. 取消之後剩餘的香港英國居留權名額,應由英國政府撥與香港持有BNO、但同時熱愛民主自由人權的香港公民。其中應允許香港BNO公民憑最近5年社交媒體如facebook等,可驗證其人之民主自由價值觀與西方和英國符合者,得以優先獲得此居英權。
  4. 英國現時經濟不景,非常倚賴中國資金的救濟和中國土豪移民的消費和捐款,慘遭歐盟追討數以百英鎊計的分手賠款。英國內政部若處理以上整個取消香港人英國國籍剝奪及轉換計劃,需要行政手續費用成本,本人身為英國公民,多年來在香港生活,得英國政府獲准不必繳納海外稅,早已覺得有負於國家,因此聲明若英國政府推行此事,願意捐出在商台主持節目一年薪酬,給予英國政府,彰顯公義,並減輕英國納稅人負擔。
(2019年6月14日)

星期日, 7月 07, 2019

2019年7月6日剪報

  文章其中一句「修不成慈悲也不要墮落為殘忍」,做不好也不要做壞,有人成魔自然變得墮落殘忍。

恐懼——葉漢良
  六月至今,中外,特別是香港人,經歷了一場很大的認知震盪。有別於過往的社運,一群年青學生,在沒有黨派旌旗的領導下,組織了一波又一波的「反送中」抗爭,過程波譎雲詭、匪夷所思。憑記者錄得,佔據立法會議事廳的學生說,他們其實很驚、很恐懼,撤退的時候,一群人又冒險返回,強行拖走幾個堅持留守的同伴,雖雞手鴨腳亦如雷霆救兵般驚心動魄。大難臨頭各自飛,是世故的人的座右銘;人恐懼生命威脅,但更恐懼人性泯滅,此心大概只有赤子還可以稍見保留。他們的行為不會受到保守的社會人士認同,也無需歌頌為偉大,他們只是發揮了即場的自然人性。
  只有經過特殊處理的動物,才可以泯滅人性,才可以石頭鑽不出血。四條人命死諫,連官方的、社會福利署式的呼籲珍惜生命、惋惜和勸導都沒有,生怕會被問罪敵我立場不夠堅定,烏紗不保,這是成年人世界才有的惡質,是社會悲情的根源。
  恐懼的還有媽媽,集會申訴是最微力亦是別無選擇的支援。港媽的訴求很卑微,世雖禮崩樂壞,但仍得堅持一些永恆的基本價值,教孩子不要說謊,不要顛倒是非,指鹿為馬,貪婪無道,不要以怨報德,修不成慈悲也不要墮落為殘忍,來日方長,將來如真的學出老奸巨滑,也只能各安天命了。港媽未必想或者也暫時沒有能力帶子女移民,也不希望兒女學出口是心非,精神分裂,口言愛國,卻舉家外籍,眼見當今得勢的社會權貴長官幾無一可作楷模,這是她們的另一層恐懼。
  香港人的恐懼歷程有跡可尋,並且時鬆時緊地累積。四九年打後的幾波大逃港,都是panic run,從略不須多言。回歸後賊佬試沙煲,阿爺送了個慈眉善目的董伯伯來,幾年政績不彰,有其客觀環境因素,伯伯處事顢頇,市民埋怨他,但也不致於憎恨(後來的印象另計),多少還當他是隻啤啤熊看,後來換了個香港仔當奴,算是隻金毛尋回犬,社會氣氛相對祥和,市民對中央也較有好感。然後動物園換了戲碼,來了隻狼,再後更來隻吊睛白額虎。
  老實說,很多保守的香港人,多少還殘留着中國皇朝文化的特徵,對於民主普選這類東西渴求也未必真的那麼急切。順着五毛的邏輯,英國人百五年都沒有完全地推行過民選(歷史因素極多),要求甚麼?我們以往民主體制雖不完整,但香港人的生活大致還是安好的,皆因還有可信的法治和寬容的自由。如今則是醜聞纏身,知法犯法的婦人掌律政,言論及參政自由處於負隅頑抗境地,張力自然會導向轉戰爭取真普選,難道我們還會爭取委派一個明皇聖君來管不成?
  歷史總是出人意表,也常失驚無神出英雄(Accidental Heroes),繼狼英被奉為港獨之父後,虎媽亦有機會問鼎台獨之母,若再發宏願,大鬧國際,迫出個民選政制的形勢來,則民主女神之后冠當之無愧,天堂一席也必預留。連登仔似已不太理會她下台否,大概也是策略智慧。
  來說點玄的,這批青年生於七運破軍,即84至03,由香港富裕期中產人士所生,03沙士後的04是滯悶的八運始,阿公動用了大量資源做青年工作,整個大運將過,竟「一事無成」,阿公應該追究錢落何方?何人瀆職?何人將錢落了格?這批年青人於今年的歲數由16至35,抗爭現場所見即此景象。破軍是前卒,有前無後,恐懼而又摸索犯險,有犧牲的心理準備,早熟而活力充沛,機動而各自執生,正因經過滯悶八運, 期望的「CHANGE」從未到來,只有自尋新路,建立新價值,至24年後逐漸成熟成形。行將就木的權貴,若僵化及窮得只剩下暴權,面對閃電流水的隔代行為,面對認知震盪,當然會手足無措。
葉漢良(2019年7月6日)

星期六, 7月 06, 2019

2019年7月5日剪報「令西方汗顏」

  七月五日一則新聞。今天歐洲幾個大國德國法國英國(英國亦已沒落)可算是今天世界上最文明的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英法聯同美國戰勝了納粹德國,戰後譴責納粹德國種族滅絕,殺害六百萬猶太人。可是一九七零年至一九八零間同樣發生在亞洲的大屠殺,和今天發生在新疆的文化滅絕種族隔離,卻不見德國法國英國敢說半句。
  見德國的「大愛包容」,見法國總統的名牌西裝,見英國的軟弱無力,連美國話要禁用華為,歐洲還想唱反調就知歐洲人和平得太耐兼犯賤,早知如此不如當初被希特拉統治,好過今天怕中国報復,起碼希特拉都是歐洲人。

《泰晤士報》讚港青抗中共 令西方汗顏
  特首林鄭月娥不肯回應民眾「撤回修訂、取消定性暴動」等訴求,觸發7月1日示威人士衝擊立法會。事後特區政府強烈譴責,但英國《泰晤士報》評論卻高度讚揚香港年輕一代今次抗爭,形容他們的勇敢令不少近年不敢反抗中共政權的西方國家汗顏。
  該評論指出,雖然沒有政府會公開承認,但事實上自中國在經濟、軍事等層面崛起後,不少國家對北京政府許多殘暴壓迫異見人士行為,如「再教育」新疆維吾爾族人、迫害和平的異見人士、鎮壓西藏獨立運動等,都「隻眼開隻眼閉」。因為中共早已擺出明確姿態,會報復任何不論在民主或人權問題上挑戰其權威的國家。
無外國支持仍敢於挑戰
  評論提出,這些國家出於經濟考慮,可能需要中國資金及科技支持,或者想打入中國逾10億人口的銷售市場,「合作」成了首要考慮選項,而非「對抗」、「爭拗」。有見及此,這些國家即使對不人道行為作出抗議,但因害怕遭中共反擊,反對聲音都是如此膽怯、官僚主義,根本毫無意義。
  《泰晤士報》評論形容香港年輕人的抗爭,令不少外國國家元首感到羞愧,因為他們是全球唯一對中國共產黨作出全面挑戰的一群。他們敢於向一貫強硬示人的中共政權「說不」,即使駐港解放軍近在咫尺,依然毫無懼色;即使勢孤力弱,沒有任何外國勢力支持,但仍敢於抗爭;更重要是抗爭表現出勇氣、信心、尊嚴及克制,這種素質足以令一向威風八面的中國政府處於下風,讓西方國家上了寶貴一課。
英國《泰晤士報》(2019年7月5日)

星期五, 7月 05, 2019

如此討厭

  智能電話上特區政府有一個App名為「政府通知你」,無論天氣交通空氣質素食物警報郵政外遊警示等都有,掛風球空氣質素差食物有毒那裏發生交通意外或交通阻塞都會立刻通知,可以說足不出戶能知特區事——如能夠快的話。
  七月二日早上準備乘車返工,突然收到交通消息,內容「因應道路情況,以下條巴士服務需要臨時調整:詳情請參看:特別交通消息網頁。」初看以為題目,再往下看又是同一句「因應道路情況,以下條巴士服務需要臨時調整:詳情請參看:特別交通消息網頁。」
  安裝了這個App已經幾年,原來還有一個「特別交通消息網頁」,是否「特別交通消息網頁」所刊登的內容比「政府通知你」更詳細呢?因為無睇過唔多清楚,但給人一個畫蛇添足的感覺。
  好像有一個來電——不是致電,著你按「1」聽廣東話,「2」英文,跟著再著你按「1」接聽來電,按「2」拒絕等之時,難道還有耐性繼續聽下去!
  明明是「政府通知你」,「通知」後再要參看「特別交通消息網頁」,這種愚弄市民的設計相信只有特區政府的尊貴高明科技人才才能想得出來,怪不得他們如此討厭。

星期四, 7月 04, 2019

富豪奧林比安巴士

  上網閱讀「創建新篇」,最後一頁介紹富豪奧林比安,城巴最後一輛富豪奧林比安光榮退休,巴士公司特別設計了「Goodbye and Thankyou」的電子牌。
  從利蘭奧林比安到富豪,自搬到港島居住,就以這幾款巴士代步,穿梭鴨脷洲北角柴灣。
  現時巴士公司多採用亞歷山大丹尼士,因為價錢比富豪B9TL廉宜,而富豪多採用萊特巴士車身,至於富豪則一向以較安全見稱,前門要完全關上才能開車,因此部分司機嫌關門時間過長,而巴士公司亦調較縮短了兩至三秒。
  坐在絲絨座位較為舒服,後期的數輛富豪奧林比安上斜時受制於波箱設計往往不夠力,還要關了冷氣才能勉強爬上薄扶林和柴灣斜路。轉眼三十年過去,新巴士再沒有上斜慢的情況,新的問題就是部分冷氣不夠涼。
  如果不是英國管治,香港又怎能有這麼多款英國巴士行走,也沒有咁多姿多彩。

星期三, 7月 03, 2019

20190703剪報

  事情之後會有甚麼改變,找來十九才子的分析:

陶傑:從戊戌到黃花崗
2019年7月3日
  香港的「七一慶回歸」,幾乎成為香港少數年輕人攻佔立法會的「巴士底監獄事件」,實為舉世始料不及。
  當晚由黃昏開始,長達數小時,大批黑衣青年在毫無制約之下走進立法會,塗鴉毀壞,並塗污多名前主席的肖像和香港區徽。
  立法會的大門早在上午被搗碎。政府有足夠時間在大樓內佈防。黃昏時竟然全部大空,一個警員也沒有,明顯是水滸傳林沖「誤入白虎節堂」的重演,高衙內擺空城計的陷阱,以便向北京證實香港人暴動在先,轉移爭議焦點。
  豈知「暴徒」雖然無領袖,但組織力空前。連取走飲品也留下錢,有歷史價值的檔案全無觸及,而且人人抱著被捕判刑之心,不懼「秋後算賬」。
  這種新的「抗爭文化」是1967年香港左派暴動以來絕無僅見。
  冰凍三尺:首先港大學者戴耀廷等人提倡「違法達義」,部署「佔中」,要求政制發展不果,戴耀廷等人被捕入獄。
  然後是年輕人梁天琦被指參與旺角暴動,判刑6年。這兩人先後被判監,但他們的現象和原因,高傲的林鄭政府卻照舊視而不見,絕不嘗試去解決,以為將為首的三數人投入監獄,便有足夠的阻嚇作用。
  於是戴耀廷等成為「戊戌六君子」,梁天琦為行刺攝政王的汪精衛,而「七一」佔領立法會之舉,是為黃花崗起義。這是社會科學中的民間抗爭發展之必然。
  在法律層面,「七一」攻佔立法會,引起大量刑事毀壞,雖無針對任何人,確實構成了違反公安法的刑事罪行。
  以史為鑑,此事是香港社會深層次衝突多年的「厚積薄發」,香港平民下一代,體現了中國兩千年由陳勝吳廣以來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的造反基因。
  年輕人在立法會的搗亂,令人想起孫悟空的「大鬧天宮」。當時局勢危急,因為湧進去的人增加,行為愈加失控,隨時有可能發展為縱火。警方欲擒先縱的結果,是愈遲鎮壓,流血的機率愈高。
  香港甚至有駐港解放軍,其司令有可能向中央軍委匯報,開闢另一條緊急狀態的溝通線,可根據基本法,判定香港的局勢,特區政府已經無力管治,而佔領立法會時的無政府狀態,也可令香港人猜測是不是特區政府已自感「無力管治」向中央求援。
  中國可以判斷:特區政府已經陷入無法管治的狀態,宣布香港進入緊急狀態。高層政治鬥爭,板塊移動,如「六四」一樣,因此產生蝴蝶效應。許多無法預知的因素,匯聚在千鈞一發的一兩天或一星期發生核裂變。
  憑常理而論,中國政府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就決定出兵,因為茲事體大。但立法會一旦佔領,好像當年的天安門廣場一樣,可以愈來愈多人加入,佔領期間愈來愈長,然後就有許多身份不明的閒雜人等混水摸魚。德國的國會縱火案,橋段雖然很舊,人性的弱點,千古不移。
  許多戰爭都因為連串的誤判、誤解、偶發的因素,像原子彈一樣發生裂變,小事化大,改變歷史。
  林鄭如此豪賭不斷,注碼加大,膽識確實過人。凌晨見記者表示要「追究到底」,但那些「義士」早抱了被追究之心。一場大搜捕、大控罪、大審訊,會將「逆權六月」大風暴效感無限延長。
  年輕人的抗爭甚至革命意識,已經激活,人心一旦如黃河決堤,再也收不回來。
  林鄭為首的特區政府,以為憑強硬、冷漠、傲慢與「好打得」,在每一場戰役都勝利。而他們不知道由「傘運」開始短短5年,特首這個位置愈來愈無人敢接任,因為他們已經輸掉了一場戰爭。

BBC香港反逃犯條例抗議: 示威者破壞立法會背後的考量

星期二, 7月 02, 2019

七一新聞

  取自立場新聞其中兩則報道,不知將來會否被刪。
  唔多明白題目中為何選用「成功」這兩個字。

示威者衝擊立法會 晚上成功突入
警方凌晨清場 施多枚催淚彈

星期一, 7月 01, 2019

中環碼頭巴士站

  六月二十九日下午經過中環碼頭,那時天氣尚未變色,人心早已思變。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前,從到達碼頭的巴士落車,絕不會經過兩條馬路多重欄杆才能進入碼頭區,多數在貼近碼頭的行人路設落客處,方便乘客轉乘。今天則不同,巴士目的地無錯是碼頭,但離碼頭還有一段距離,要經過有交通燈的馬路和另一條停車區的馬路才到達碼頭外的行人路。
  今天的中環碼頭填海而來,好像城市中的沙漠,巴士站空曠,卻遠離碼頭,達不到更不鼓勵乘巴士轉船或乘船轉巴士的接駁服務,有意為難乘客。聽聞早前政府資助巴士站安裝候車櫈讓乘客休息,可惜這裏欠奉,不知這裏乘客少還是資助不足。
  來到這裏感覺有點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