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7月 21, 2019

二零一九年七月二十日剪報——己亥雜思(葉漢良)

  這兩年成日聽「北京妹仔」,這個「妹仔」和兩怪的妹仔絕對不同,首先是讀音不同。
  早上吃早餐時看報,葉漢良多憂,找來龔自珍〈己亥雜詩〉通讀一遍,至於能否以鑒時勢未知,不過文中最後一首形容得幾貼切。
  打吓交推推撞撞好平常,就算破壞物件都唔係咩大不了,如果利用人的弱點,由得人來鬥人絕不可饒恕。
  蘋果日報要登記才能睇,所以將文記錄如下,另附維基百科及電子書連結。
龔自珍
己亥雜詩
己亥雜詩電子書

己亥雜思(葉漢良)
2019年7月20日
  歲次己亥,多憂,找清末詩人龔自珍〈己亥雜詩〉通讀一遍,以鑒時勢。〈己亥雜詩〉成於1839,即清道光十九年,距今180年,整整三元九運,彷見世道循環。〈雜詩〉錄315首七言絕句體。
  第123首詠:「不論鹽鐵不籌河,獨倚東南涕淚多。國賦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勝栽禾?」說鹽鐵與河運都是國家着重治理的實業工作,但卻荒廢了,只靠東南沿海剛興起的貿易稅收,農民如何轉型?稅賦本來三升,層層壓榨到了國民那裏變成一斗,大家迫得把牛賣了,怎種禾呢?意為政制不修,正業不務,民生困迫,道出了清末官民的生活狀態。這年,龔自珍的老友林則徐領了道光皇帝聖旨推行禁煙,雷厲風行,觸發了1840年的中英之戰,史稱鴉片戰爭。
  查清朝早於雍正七年,歲次己酉,合西元1729年即推行禁煙,然後歷乾隆、嘉慶、道光皆言禁,唯禁之不絕,原因不外國之頑疾:官商勾結,走私猖獗。英商大舉輸入,當為稍後之事。
  從林則徐書發現幾條歷史線索,一為1833年《會奏查議銀昂錢賤除弊便民事宜》有:「以臣所聞內地之所謂葵漿等種者,不甚行銷,而必以來自外洋方為適口。」另外便是1847年寫給學生、江西撫州「署知府」文海的信函:「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嗜洋煙而不嗜土煙……」所以,鴉片戰爭便內含「愛祖國、用國貨」,「減少進口、刺激內需」,防止白銀流出的經濟策略因素。
  另一條戰爭的導火線同在己亥年7月的尖沙嘴林維喜事件(己亥年真多姓林的!)兩英商船五名水手上岸酗酒,與尖沙嘴村民發生衝突鬥毆,村民林維喜重傷不治,時英國駐華商務總監義律同意賠償死者家屬,但拒絕交出涉事水手,並自行審判,判監和罰金,後送回英本土監獄服刑,乃揭起鴉片戰爭序幕,亦為史上首次「反送中」事件。
  林則徐是中國近代重要人物,後世歷史學家雖有評其缺失,如行事手法粗糙,缺乏外交手腕,對中外形勢缺乏認識,對洋人有騎呢可笑的印象,他的老友魏源倡「師夷長技以制夷」,他身體力行,經民間眾籌私募以購買英國艦艇來跟英國佬打,偶然小勝,但也常謊報奏捷,這都是鎖國體制下官員陋習和認知不足的表現,但仍不失忠肝義膽。不過,忠臣在封建王朝體制下經常都是悲劇英雄,朝廷政制不修,人事鬥爭齷齪,英雄經常成為犧牲品。林則徐經鴉片戰爭一役而遭讒,被遣戍新疆伊犁,墾發南疆,治水利,修荒田,皆有政績;而朝中則任人唯親,先琦善,後奕山,皆買官鬻國之徒。若小人當道是老生常談,君主昏庸則是常態。以章回體入史的近代作家蔡東藩之〈清史演義〉形容這段時期為:「忠憤者徒自捐軀,狡黠者專圖倖免。」清史大家孟森批評「宣宗之庸暗,亦為清朝入關以來所未有。」
  龔自珍〈己亥雜詩〉成於1839,證鴉片戰爭前已亂象紛呈,詩人冇眼睇,41年即仙遊歸去。44年打後稱九運二十年,啟洪楊之亂,要到72年始定。
  詩人感應靈敏,知道世界將會變得翻天覆地,詩125:「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詩128:「黃河女直徙南東,我道神功勝禹功。安用迂儒談故道,犁然天地劃民風。」自註「渡黃河而南,天異色,地異氣,民異情。」
  無奈亂世,勉失落或犧牲者有詩第5。「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另有295和193,一說用人當用褔將,不可用剛愎自用好打得,但卻「做嘢打爛嘢」令老細焦頭爛額的不祥人,云:「古人用兵重福將,小說家名因果狀。不信古書愎用知,水厄淋漓黑貂喪。」自註「或薦僕至,其相不吉,自言事十主皆失官,予不信,使庀物,物過手轍敗;使雇車,車覆者寺。……」
  另「小婢口齒蠻復蠻,秋衫紅淚潸復潸。眉痕約略彎復彎,婢如夫人難復難。」
  應景得無須演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