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0月 11, 2025

背心

  出發往北京之前,收到表姐的電話,告訴過了立秋北京的天氣早晚會較涼,建議帶多件衣服。

  今次帶大牛龜上路,基本上唔使執行李,於是聽從建議,除帶多件長袖衣服,也帶多一件背心。

  好像由今年開始,流行了背心,就像發生了甚麼大事一樣,一切都要超前部署,免得有事發生,可給自己解釋。

  想起十幾歲開始學人揹起背囊四圍去,父母都會講句出門無六月,所以都會超前部署帶多件長袖衫多一條褲,回來之後著都未著過。其實無所謂超前唔超前,因為發生之前部署係必然,等同出發前帶多件衫,只是負責任的表現。

  北京九月的天氣,的確早晚較涼,但日間氣溫徘徊在二十度以上,中午更達二十五至二十八度之間,早上外出有涼的感覺,一落地鐵站就完全不是這回事,地鐵路線甚多,轉車站則要走三至四分鐘,有些甚至要走一條長長的樓梯,一上一落並不為行動不太方便的人設想,漸漸發覺一個城市的地鐵四通八達,可不再屬於年齡日長理想的生活地方,怪不得巴士上甚多老年人乘客,個個上車落車拍卡都響起「敬老卡」的聲音回應。

  帶去的背心沒有著,長袖外套亦沒有用過,但帶多件衫不就是為了安心這回事與負責任嗎?

  要唔要每次出門都要向父母證明自己帶多咗件背心!

星期五, 10月 10, 2025

街市尋雅枝竹



  這間屬於遊客區的街市很特別,既有新鮮蔬菜,也有熟食提供,設有高檯讓客人站着即食。

  蔬菜的品種不同絕不出奇,氣候土壤屬主要原因,但其中一樣雅枝竹,在我們看來很特別。

  雅枝竹學名稱為菜薊(粵音計),我們較少食,酒店自助餐偶然試過,鬼佬會食亦會煮,始終特區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雅枝竹由外國傳過來。

  至於味道不怎麼樣,點解又會好似好受歡迎,大概係難處理與覺得高貴。

  如果真係就咁叫菜薊,無乜特別,但當稱為雅枝竹,一個雅,已經令人想一睹外貌如何,這才最吸引。

星期四, 10月 09, 2025

晚餐



  之前曾經來過,今次仍選擇在這裏晚餐。

  Osteria dell'Orsa價錢大眾化,馳名肉醬意粉,還有很多菜式,包括米蘭炸豬扒,亦有火腿併盤,與博洛尼亞獨有的餅,用來配火腿。

  我們統稱意粉,其實意粉有多種,多至義大利人都未必識細分(他們當然懂係我哋唔識),有些更可以放湯,南北亦不同,唔識叫唔緊要,只要上網看圖識字,侍應樂於幫忙。

  這間餐廳在雙塔附近也近大學區,街市亦在隔鄰,侍應多年輕人,有些熱情有些較酷,現在他們提倡慢食,所以唔好心急,一於慢慢食。

  餐廳不設預訂,唔好見地面一層滿座就以為無位,遇上熱鬧日子,會開放地庫一層,座位比地面還要多,開放與否要看日子。

  上次來博洛尼亞,也在這裏晚餐,在地庫中與兩位年輕人同坐,他們還請我們嘗試一種餐廳供應的當地麵包。甜品味道不錯,前後試過兩次,既想盡興就要有所預備,不然食得太飽連甜品都食唔落。

星期三, 10月 08, 2025

8號出口

  某日等巴士,巴士站的候車椅上有一疊印刷包裝,不知誰遺留在這裏,整疊印刷品包裝完整,而封面黐上《8號出口》電影海報,沒有圖片只有文字,內容大致就是電影內容。

  只有文字沒有圖片,能否吸引觀眾入場?

  聽聞由電腦遊戲改編而成電影,大概如何過關從「0」關走到「8號出口」,而電影中也如此。

  人生的每一天都是一個開始,而每一天又像一個循環,每一日都是起身出門返工食晏等放工,日日望住個智能電話不停接收,內容是否記得就唔知,至於周圍有咩改變更加唔清楚,當抬頭一望,原來自己都係咁樣。

  過關有蹺妙,凡有異樣要返轉頭,沒有改變才可到達下一關,不然又要重新開始。這樣本來很有趣,可以找到自己的錯處,但亦會因為過不了關而感灰心,不禁問為何總不能通過。

  做人都係咁,無話日日咁順利,成世做唔成都有亦沒有捷徑,一步一步走來,常懷赤子之心,能否走至出口之後,拋下既有的包袱。

  只有日本人才有這視野,才可以拍成這電影,幾乎全在通道上走來走去。唔好再睇咁多電話,亦唔好塞住雙耳,好像不聞不問只有自己,一些小節才令步伐改變。

星期二, 10月 07, 2025

讓座

  某日搭巴士,樓上沒有座位,於是返回樓下,站着的乘客已有七八個,奇怪的是竟然還有座位沒人坐。

  那兩個座位當然係「優先座」。

  有座位而無人坐,是否有些浪費?無謂諗咁多,坐低休息一陣,有人要坐再讓也不遲。

  巴士上有優先座唔知幾時開始,以前——廢老很喜歡講——無優先座之時,遇到有需要的人大家都會讓座,邊個位都得,只要大家合作,自然能和睦相處。

  不知何時開始,當大家都較為富裕之時,總覺得應該對社會有所供獻,或者內心有愧,點解自己會高人一等,於是說得好聽就是回饋,難聽就是應該幫助弱勢。

  點解會覺得對方是弱勢?因為內心已經覺得自己強大,自然需要照顧弱小。如果在一個較為公平的社會,例如人人排隊搭巴士,早上自然有座位,遲來選擇相對較少,其實無所謂有位無位,真係要有座位可以等下一班。

  優先座本意係讓一些人優先坐,但誰人優先無標準,今天可能是我明天可以是你,因為優先本來也有先到先得之意。

  日劇《律政狂人》第一季第一集中有這一幕,亦很特別,一個初出茅廬充滿熱情的新人,未知人間如森林不知險惡,與一位看破人情冷暖的真小人相遇,當中亦有強辭奪理處,也無所謂對錯,在真小人與偽君子之間只不過選擇了真小人而已。

星期一, 10月 06, 2025

  此日記寫於九月十二日。

  九月十一日,早上食早餐滑手機睇新聞之時,傳來幾則新聞,包括「美國右翼活躍份子柯克大學演講遭槍擊身亡 特朗普下令全國下半旗」、「Video of Charlie Kirk shooting suspect fleeing scene released as manhunt continues」、「Evil is poisoning our societies. Charlie Kirk is the latest, tragic victim」,連十九才子的facebook也有報道:

  美國的事唔太認識,不過偶然在youtube睇過卻查理的多場辯論,因附中文字幕,亦可從中學習英文。睇他的辯論,主要為了看他如何說服別人,或者亦可以由別人去說服他,你亦可以唔同意他的觀點,如果大家都相信自由這回事的話,聽唔慣可以唔聽,仍然可以堅持己見。

  從外貌看初時還以為卻查理起碼三十幾四十歲,想不到被槍殺時只有三十一歲。原本還有很大段人生路要走,只因政見不同就要奪去別人生命,毁了一個家庭,兇手該如何面對審判!

  好似唔多關自己事,不過如果係一隻蝴蝶而之後會引起咩效應呢?不要以為距離很遠,很多事情就在身邊。有機會可以在youtube重看他的辯論。

  facebook另一位作者記錄了副總統的悼念全文中譯:

星期日, 10月 05, 2025

金巴的效率

  來往特區香港與澳門及珠海的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時間表上列明半小時一班,不過實際上坐滿即開,效率甚高。

  之前從新聞報道中知道剛開始通車不久,發生過車次供不應求,甚至有多至千人候車,要一兩個小時才能上車。

  繁忙時間的情況不太了解,不過當天星期四,來往旅客不算太多,購票分自助售票與人手兩種,自助售票以八達通或信用卡支付也可,看圖識字並不困難。

  驗票後至排隊區,多位工作人員負責安排乘客上車,包括計算乘客數量,當座位滿座,立刻截龍,然後打開另一道閘門,引導乘客登上另一架巴士。

  預先購票有另一個好處,就是不用站在門口待掃描機讀碼,可能會出現不能讀取的情況而阻住後上的乘客。另外就是點人數,座位滿座即截住人龍,亦免去上車因沒有座位又要退出的麻煩。

  為何不見特區香港的巴士公司學學這套辦法,例如一些遊遊線,如15號上山頂,260至深水灣淺水灣赤柱,如果乘客喜歡的話可以預早購票,然後安排在排隊區——持八達通也可以,車來立刻上車,減少了等候的時間。

  人家金巴先有咁多人手,特區巴士如城巴,又點肯請咁多人呢!

星期六, 10月 04, 2025

展出舊報紙

  冼星海紀念館內展出當年上海幾張報紙廣告,其中《申報》上的電影廣告〈青年進行〉佔了全版,應是宣傳抗戰電影,適應與回應應時代,並不製造仇恨。

  電影編劇是田漢,他是《義勇軍進行曲》的填詞人。

  至於新華新片中《六十年後上海灘》內容不知講甚麼?而其他如《貂蟬》、《西施》多屬娛樂電影。

  當年的上海的確是大都會,上映的電影包括差利卓別靈的《摩登時代》,以及改編名著《歌劇魅影》的《夜半歌聲》,至於《富春江》的愛情電影,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在雜誌上看過電影介紹。

  連話劇公演也可以全版廣告,證明一九三七年即三十年代,上海的話劇也甚受歡迎。廣告上的演員名單值得留意,其中包括(導演)袁牧之、(特約編導)田漢、夏衍、曹禺、(特約音樂顧問)冼星海、賀綠汀、(演員)趙丹、趙慧深、鄭君里、藍蘋、魏鶴齡等。當年還有很多改編外國劇作,包括《羅米歐與朱麗葉》、《孤星淚》、《哈孟雷德》(《哈姆雷特》)等。

  現今經常見部分人一見舊事舊物都會講甚麼「情懷」甚麼「集體回憶」,其實所講都係二卅年至四五十年前的事物,可是一睇接近九十年前的舊報紙,原來當年上海咁鼎盛。不要說其他,九十年過去了,不知《孤星淚》、《歌劇魅影》、《羅密歐與茱麗葉》、《哈姆雷特》等能否再上劇院。

  筆跡中還有冼星海所寫的「維護中華民族永作自由人」。再見舊報,的確令人懷念。

星期五, 10月 03, 2025

冼星海紀念館刊物

  澳門的冼星海紀念館面積雖然不大,但也能簡單介紹了冼星海的一生,並有幾張舊報紙展出,反映當年戲劇與電影的公演情況。

  正不知如何開始參觀,工作人員遞上場館簡介,以及一本畫本《冼星海的音樂之路》。簡介講述冼星海生平和紀念館的緣起,而畫本內容對象應是小學生,由出生至走上音樂之路。

  任何事都有一個過程,如何吸引及提起興趣呢?故事畫冊就是一個好開始,介紹冼星海的一生,從音樂之路中經歷抗戰,繼而投身參與,成了後來的榜樣,傳承則靠後來者。

  後來者是誰?應是今天的中小學生,從這裏開始。

  有些事情見一班人天天講,但又唔見佢哋會做,一座紀念館一個值得紀念的人物就在眼前,總好過排排企停晒手睇電視。

星期四, 10月 02, 2025

魯迅故里上新聞

  最近一則新聞關於位於浙江紹興的魯迅故里,詳情見「投訴魯迅壁畫誤導吸煙 網民發長文道歉」。

  當年江浙上海旅行,路過紹興,魯迅故里還不是今天的樣子,當日遇上休息的日子——係咪唔知,連鑑湖女俠秋瑾故居也沒有開門,不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大部分遊客很少去這幾個故居,亦甚少來紹興這個地方。

  秋瑾自稱鑑湖女俠,那天在紹興,因為所有故居都沒有開放,只好獨遊東湖。那時的東湖當然和今天完全不同,大概是一個有山有水的公園,水道處處,遠處幾間房屋分佈各處,環境甚為優美,房屋內多為紀念當地名人,包括紀念政治人物陶成章的「陶社」,革命家徐錫麟等,可是全不開放,對於這幾位人士可說未能認識。而另一條水道上碰到幾個高級幹部,正登船遊覽附近水鄉。

  印象深刻就是經過一處因開鑿取石而成一座小湖上,壁上刻有「剪取鑑湖一曲水,縮成瀛海三山圖」。東湖屬鑑湖水系,而紹興也是水鄉,很多奇石也採自這裏。

  由旅行而引起的興趣就是睇幾頁書,徐錫麟在讀書時知道他是誰,陶成章則是睇李敖的文章才知被蔣介石親自動手暗殺。而魯迅則是睇他的小說與雜文,最著名當然包括《阿Q正傳》。

  今天書局還有沒有魯迅的書賣呢?因很少再去書局打書釘所以唔多清楚,就算仍有魯迅的雜文與小說,相信讀者肯定不多,大概因為我們已經不再需要精神勝利法,而是已深植入腦海中,不用提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