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7月 13, 2025

浦吧




  英國人喜歡浦吧,究竟為了飲還是為了其他包括吹水呢?

  英國亦有自己的度量衡,他們不會叫一杯啤酒而是一pint,如果小時候受過殖民地時代的勞化教育就知道何謂品脫,至於一品脫又有幾多?以今天國際化標準下大概568毫升。

  其實無必要理會有多少,只知一杯就夠,有沒有一品脫或是568毫升無乜人知,他們真的是來飲酒,還起碼三杯以上。

  我們點了兩杯,無酒精比含酒精貴,大概係無酒精更難處理兼無乜人飲。

  好不容易找到兩個位,坐在兩位男士一位女士旁邊,見他們一人買一個轉即每人三杯,我們飲一杯也有難度,唔係啤酒唔好飲而係無咁大容量亦暫時未習慣,食埋個餐之後他們好像還繼續。

  以價錢計,三杯啤酒就是我們一個晚餐,之後他們還會否食晚餐呢?莫非飲酒好過食?真係唔知道。

  一杯啤酒5.9鎊,價錢合理更覺廉宜,炸魚薯條15.75鎊,以酒吧價錢還可接受,而且在酒吧食飯可以不用付貼士,因為多數係先付錢後才有得飲同食,唔怕飲醉了找唔到數。

星期六, 7月 12, 2025

無膠用

  這幾年全世界突然覺得塑膠唔可以再用,於是改用其他物料製成的用具,包括用後即棄的餐具。

  怎樣才算環保?應該係唔用才最環保。

  膠叉膠刀膠匙羹其實唔止用一次,係可以用上十次八次,這當然要物料好才可以。可是以木製的刀叉和紙做的匙羹則只可用一次,究竟邊種物料才更環保?

  膠難於循環再造,可是木紙亦唔見得容易循環因為是高科技產品,只是燃燒上沒有那麼容易產生有毒氣體。

  人要生存必然每天消耗,塑膠唔一定最壞,而係偷工減料才最浪廢,因為品質差的刀叉匙用了一次便棄,而品質好的膠則可以用數次,好像家中有一隻國泰航空的膠匙,放在粟粉瓶內已經用上好幾年,但如果是木匙,如何用上第二次,因為膠還能洗而木不能。

  不過還是算了,要用自然有浪費,既然咁環保,點解唔用手巾仔而要洗完手扯十幾廿張紙巾來抹手呢!

  阿豬只係問吓啫,無其他意思。

星期五, 7月 11, 2025

The Queen's Walk







  睇過特務007的電影,多少都知道白廳、國會大廈、西敏橋等。當然電影場景唔一定係真,但係真正走在其中又會有另一種感覺。

  很多時候很怕走在繁忙的街道上,不過旅行難免會經過,特別是英國首都倫敦。經過唐寧街已經走在對面馬路,來到大笨鐘前更加唔想停留,急忙行上西敏橋上行過對岸,這裏的遊人算是略少,而且這裏才可一窺西敏宮即國會大廈全貌。

  沿泰晤士河邊有一條「The Queen's Walk」,可一直走到倫敦塔橋那裏,於是嘗試看能否走到。

  剛才停了雨,以為會有一陣好天氣,誰料千禧橋前,大雨再次落下,打消了走到對岸近觀聖保羅座堂。

  落雨並不會令我們掃興,不過雨隨風來,外套風衣還可抵擋,但鞋入了水就唔係容易接受,況且落雨天氣令氣溫下降,濕了雙腳自然覺得更加寒冷,飲了杯熱朱古力亦不能消除寒意,為免感冒決定今天到此為止,等不及倫敦塔橋升起前搭地鐵離開。

  其實塔橋會否每日升降我哋都唔知,不過每日都有期待是一件很吸引的事情,看似和倫敦很多地方擦身而過,也是我們預料之內,再加落雨,變化往往比計劃還快,雖說要把握,但也不能強求。

星期四, 7月 10, 2025

願君心記取——盧國沾填詞作品

  這首歌由顧家煇作曲盧國沾填詞張德蘭主唱完全本地創作,結果又如何?真的會登上商業二台流行榜嗎?

  當年的結果如何已經唔記得亦無留意,大概商業一台和香港電台的播放率會高一些吧。

  電視劇無睇過,亦唔知出自何套劇集,當然亦講唔上喜歡這首歌,更不會喜歡張德蘭,不過偶然會想起幾個音和記得第一句。

  那時電視劇可以有主題曲亦有片尾曲,好似日本劇集一樣,咁樣演員有戲做,歌星有唱片出,有演唱會有廣告,出版有收益觀眾有娛樂。

  可是有些人總喜歡講甚麼本地創作,到有真正的本地創作,這群讀番書聽歐西流行曲長大的人卻又不會樂於宣傳,情況就如今天的左膠,把口講環保大愛包容,但當叫他們用少支飲管卻不可以,着他們關心建築工人他們真係啋你都傻。

  古裝劇再加張德蘭的粵語歌,聽歐西流行曲的確覺得老套。的確,如魯迅所言,唔識中文最多唔識作文,今天追求的是「打卡」,又有幾多人留意「願死生也伴隨」。

星期三, 7月 09, 2025

「關」


  父親是上海浦東人,自懂性以來聽他都是說上海話,那時唔多識聽,幸好聽唔明時母親會在旁提醒,後來聽得多自然懂,例如廣東話中熄燈的「熄」,上海話說成「關」,當然是上海口音。

  十幾歲出來學師,跟的也是上海師傅,雖然那些廣東話都是帶上海口音,聽可以無難度,但要講上海話,始終學唔識,皆因以為有反叛性格唔肯講,其實係唔肯學。

  父親後來的上海話變成了廣東話帶上海口音,直至最後的一年半載當中,父親又說回了較為純正的上海口音,至於何解,相信父親的腦海中全都是風華正茂時期的事情,離鄉別井如何在一個陌生的地方重新建立一個家。

  那時家住七樓,父親放工回家爬樓梯至六樓時,會在樓梯轉角天井處叫一聲「開門」(上海話),待我們開門後父親剛好到達,進來時又會着我們「關門」,當然亦都是上海話。

  廣東話講「閂門」,上海話則是「關門」。上海話中的「關」可以是「閂」亦可以係「熄」的意思,例如「關燈」就是熄燈,「關電視」是我們所講的熄電視。

  到了現在,自問上海話唔會學識,不過亦係唔知點解,某幾個單音字或是某句說話,卻喜歡以上海話說出來,例如晚飯後待要沖涼前,都會講聲「關」,代表熄燈和冷氣,講多幾次之後,連鄉下婆都在每天早上起牀講聲「關」,即係熄冷氣呀。

星期二, 7月 08, 2025

紀念碑

  從國家畫廊出來,經過特拉法加廣場,沿路向着唐寧街十號走去。

  我們選擇不貼近唐寧街的一邊,改行對面馬路,以避開大批笨遊客與記者,似乎當天有重要事情宣布,因為亦見一輛BBC採訪車停在附近,工作人員正搬着攝影器材。

  當天晚上睇新聞,原來當時的保守黨首相宣布提前大選,結果後來選了令人無眼睇的工黨,實在值得恭喜英國。

  大概在唐寧街不遠處有一座紀念碑,外貌和我們的和平紀念碑可說是一模一樣,我們沒有查當中的資料,只知道在皇后像廣場上的和平紀念碑初建於1923年,當時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亡者,後來同為紀念兩次世界大戰的亡者。

  英國人笨選了工黨,但英國人有遠見,懂得建紀念碑。

星期一, 7月 07, 2025

學睇畫












  參觀倫敦國家畫廊學人睇畫,一開門入場,觀眾不算太多,首先經過上層的「卡拉瓦喬最後作品」先入內欣賞,然後才找其他展室。

  在亞洲電視仍廣播的年代,那時國際台曾有一個紀錄片節目,由國家畫廊的館長親自介紹如何欣賞名畫,其中說到那時因為仍未有電燈的發明,睇畫或繪畫的地方只有燭光和火光,光暗位和今天會有明顯不同,為何那時如此表達,今天看來好像完全兩回事,光也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

  如果講喜歡還是喜歡意大利文藝復興年代的繪畫,米高朗基羅的粗獷肌肉型,拉斐爾的細膩與色彩豐富,達文西的神秘與優雅並存,卡拉瓦喬給後世的光暗定了標準。

  至於較現代的畫家,莫奈的光條運用令人佩服,可以近看唔知係乜遠睇才見輪廓。《The Ambassadors》這次可以見真跡,館長當年也介紹為何畫中下部有一件古怪物件,原來要從右邊側望才可見原物。

  雖然對於畫完全不懂,不過聽完介紹也覺得十分有趣。

星期日, 7月 06, 2025

卡拉瓦喬最後畫作


  英國國家畫廊本來藏有卡拉瓦喬幾幅作品,這次從意大利借來《聖烏蘇拉殉道》一同展出,特別展覽名為「The Last Caravaggio」,剛巧在2024年4月18至6月21日舉行,有幸參觀欣賞。

  這次展出卡拉瓦喬四幅畫作,包括館藏的《Salome with the Head of St John the Baptist》、《The Supper at Emmaus》、《Boy Bitten by a Lizard》和《The Martyrdom of Saint Ursula)即「聖烏蘇拉殉道」。

  早在2014年,那年太古廣場曾有《晚餐在以馬忤期》(The Supper at Emmaus,藏於米蘭在雷拉畫廊)展出,2014年3月15日的日記曾記述了「以馬忤斯晚餐」。

  今次可說非常幸運來到倫敦,一併欣當另一幅《晚餐在以馬忤斯》,而且是較早期的一幅。

  關於洗者約翰為何被殺,中文維基百科:

  「……施洗者約翰在傳教的過程中勇敢指出人的錯誤:有很多人聽了施洗者約翰的道後接受其洗禮,他在傳教的過程中並不是以甜言蜜語來籠絡這些人,而是嚴肅地指出他們的罪。當時的管治加利利的分封王希律·安提帕斯做了一件不合理的事,他和第一任妻子帕薩莉絲離婚,娶了他的兄弟希律二世的妻子希羅底為第二任妻子,施洗者約翰不畏王權與自身的安危,勇敢指出安提帕斯的罪,因此他被下令逮捕,但又顧忌他的威望,一直不敢殺他。後來有一次希羅底的女兒莎樂美(莎樂美已是希律安提帕斯的繼女,因為莎樂美為安提帕斯的兄弟希律二世和希羅底所生,但安提帕斯棄了他的原配帕薩莉絲,娶了希羅底為妻,莎樂美因此成為繼女)為他跳舞,安提帕斯高興地答應賞賜她,向神發誓可以賞賜她任何物品,在她母親希羅底的慫恿下,莎樂美要施洗者約翰的頭,於是藉機派人殺死施洗者約翰,將頭放到盤子中交給莎樂美。……」(維基百科)

  倫敦國家畫廊展出的是第二幅,分別在於更黑暗,「Web Gallery of Art」的《Salome with the Head of St John the Baptist》中文翻譯介紹如下:

  「卡拉瓦喬在返回羅馬的途中返回了那不勒斯。這幅粗糙的晚期作品絲毫沒有西西里晚期繪畫的美感,例如從巴勒莫聖洛倫佐教堂失竊的祭壇畫,它或許反映了卡拉瓦喬在城中切里格裡奧小酒館遭受的襲擊。畫中瀰漫著一種疲憊的情緒,彷彿意識到殘酷的復仇毫無意義。

  施洗約翰因譴責莎樂美的母親希羅底與希律王的私通而被處死。卡拉瓦喬採用了將莎樂美和她的侍女(或她母親)的頭顱種植在一起的技法,這兩個頭顱如此靠近,以至於它們看起來像是從同一個身體中長出來的,分別代表著青春和老年的對比。這曾是達文西的一大特色,而聖約翰頭顱呈現在觀者面前的方式,令人想起達文西的學生盧伊尼的一幅畫,畫中的莎樂美也同樣將目光從受害者身上移開。劊子手對他被命令要做的事毫無喜悅。他只感到一陣震驚,這與卡拉瓦喬一貫的陰鬱基調相符。

  這次主要欣賞《聖烏蘇拉殉道》,關於聖烏蘇拉,維基百科中似乎英文版本較為詳細,當時究竟有多少人一同殉道呢?好像並不最重要,而是聖烏蘇拉寧死不屈。「Web Gallery of Art」中的中文翻譯:

  「這幅卡拉瓦喬新重現的畫作,創作於他在那不勒斯的最後幾週,在他踏上那次命運多舛的海上旅程,回到羅馬並獲得赦免之前。聖烏蘇拉是一位廣受喜愛的基督教聖徒,因其拒絕嫁給異教徒匈奴人的傳奇故事而被人們銘記。卡拉瓦喬選取了她殉道的高潮時刻:她失意的追求者剛剛向她射出一支箭——這支箭近距離射穿了她的胸膛。

  在昏暗的場景中,聖烏蘇拉凝視著那支箭,神情平靜而憂慮;匈奴人則注視著她,眼神籠罩在黑暗中,一個侍從看著他的手,另一個侍從,想必是以卡拉瓦喬本人為原型,從背後窺視著這一切。這是卡拉瓦喬最後一次以痛苦的旁觀者的身份看待自己,但從畫面角度來看,這幅畫似乎預示著他職業生涯中一個嶄新的階段,因為匈奴人的筆法更加大膽。五月時,清漆尚未乾透。七月初,卡拉瓦喬去世。

  這次睇畫所想到的,太早年代的情況唔多清楚,但到了十一、二世紀開始,宗教懂得利用藝術特別是繪畫來宣揚聖經,而畫家也利用這機會來表達自己的狀況,如這畫一樣,聖烏蘇拉中箭「神情平靜而憂慮」,而身後的畫家像是尋求寬恕。

  參觀倫敦國家畫廊免費,網上預約參觀時間可省去排隊,不過同樣要接受安全檢查,畫廊還有米高朗基羅、達文西、拉斐爾、梵高等,藏畫豐富,值得以大半日時間欣賞。

星期六, 7月 05, 2025

郵票發行日期(二)

  找到另一疊郵票,日期屬於較近,但係點解會與一堆上世紀九十年代早期的菲林在一起呢?真係唔知點解。唔理咁多,記錄如下:

小全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20191001
小全張——博愛醫院百周年 20190402
小型張——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 20190319
小型張——我們的警隊 20190430
小型張——老夫子 20191205
郵票及小型張——歲次庚子(鼠年) 20200111
小型張——中國世界遺產系列第八號: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 20190813
小全張——香港行山徑系列第二號:麥理浩徑 20191024
小全張——香港海底世界  20190716
小型張及小版張——政府飛行服務隊—行動 20190228
小全張——春 20200204

星期五, 7月 04, 2025

特拉法加廣場




  兩怪食早餐一點也不出奇,柏靈頓火車站出面有一組雕塑裝飾,由一群動物圍着一起準備大餐,空出兩張櫈,留給笨人來坐一齊合照。

  乘地鐵過來,至查靈十字,這個車站也頗出名,今天主要來參觀國家美術館。

  特拉法加廣場,主要為了紀念特拉法加海戰,而最高的一條柱上正是納爾遜將軍,帶領海軍戰勝法國。

  英國有他們的紀念方式,我們想找一個廣場也沒有,只想到皇后像廣場或是愛丁堡廣場,而皇后像廣場上更有一座紀念碑,大會堂也有紀念花園。

  因為特拉法加廣場有工程,部分地方不能入內,全給圍欄隔開,加上落雨,正值上午極為繁忙時段,不好四圍走,就站在安全島上看着巴士來往,話晒英國都曾經叱咤一時,今天之軟弱無能,的確令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