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2月 29, 2024

迷人風景


















  米高朗基羅迴廊每個角度有不同風景,花園上的展品看似破瓦頹垣,不過排列整齊,上有碑文,或許還有些墓誌銘。

  戴克里先浴場多展出為墓葬品或墳墓當時的模樣,現時所能看到的並不完整,如果有睇過最新鐵金剛007在意大利馬泰拉拍攝的電影,今天有些意大利墳場仍有着當年的規模,例如家族墓穴可以有如整座建築,內有房間分隔,只不過沒有一二千年前的豪華而已。

  細心欣賞,有些門上繪有圖畫,在一扇平面畫出立體,一絲不苟畫出每件物品,連一隻小狗也栩栩如生。至於一塊碑石上有一篇文,而碎片只有七塊,考古人員可以知道整篇內文,的確難得。究竟他們怎知內容呢?可能是介紹浴場的歷史才會知道原文。

  未必對一樓的展品有興趣,不過從橢圓形的窗看出去,成另一美麗景色,有如欣賞一幅圖畫,連我們不太懂攝影也能唾手而得,連樓梯也咁吸引,難怪意大利這麼迷人。

星期五, 12月 27, 2024

羅馬電車19號


  上羅馬交通ATAC網搜尋,終於找到當年曾經搭的19號電車,由Pza di P.ta Maggiore坐至終點站Risorgimento S. Pietro,就在梵蒂岡博物館必經之路,比搭地鐵近,附近有間老橋雪糕,電車站上的小廣場,附設可以飲用的水龍頭,飲唔飲隨你,但有水卻非常方便。

  至於2號線的P, le Flaminio電車站就在人民廣場城牆外,屬城外的電車站了。

  旅行每去一地除了欣賞名勝古蹟之外,有時間的話亦要搭齊當地提供的交通工具,以增加對這個地方的認識,下次自然更加有興趣。

星期三, 12月 25, 2024

羅馬國家博物館之戴克里先浴場(Terme di Diocleziano)













  羅馬國家博物館由四間不同風格與不同展品而組成,一張門票(限時三日)可參觀各處一次,不過巴比教堂地下室(Crypta Balbi)不是經常開放,通常遊客只可參觀三間。

  第二天來到戴克里先浴場(Terme di Diocleziano),這間「曾經是古羅馬最大的公共浴場」(維基百科),現時改建成博物館,而前面的一部分,則由米高朗基羅設計改建成為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

  這博物館像一個考古地點,展出多為「這座博物館前身為大型溫泉浴場,當今收藏的喪葬用藝術品和裝飾品可追溯至奧勒良時期。」走至室內,以為自己也有份參與發掘。

  由浴場改建成兩座建築物,部分地點相連,從這裏可以看見教堂內,而參觀教堂的人有些疑惑,為何從那裏不能走過來,這幾處地點置身其中十分有趣。

  博物館內有一模型,前面為博物館,中間是教堂部分,再前面白色半圓形的就是共和廣場(Piazza della Repubblica)。

  未睇展品,先欣賞博物館最美麗的地點——中間的花園與四圍的迴廊,同樣由米高朗基羅設計,走在迴廊繞一個圈,會有不同風景,中間花園亦有圖案,對稱而和諧。

  值得一提,其中一間洗手間設於迴廊的中間,正是休息的絕佳地點。

星期一, 12月 23, 2024

羅馬電車



  出外旅行,如果那個城市有地鐵的話多數優先選擇地鐵,其次是巴士,最後才是電車,不是為了快,而係地鐵路線較容易理解。

  電車也有好處,和地鐵一樣都是使用路軌,去錯了地點可以搭回頭車,落遲了一個站亦可沿路軌走相反方向。

  搭巴士的主要原因知道路線和票價較平,亦要知道到達的巴士站,這些都是預早上網記錄下來,不然也不敢貿然搭巴士。

  印象中在羅馬搭過一兩次電車(Rete tranviaria di Roma),那次早起要趕往梵蒂岡,同時亦要避開繁忙的上班時間,地鐵巴士一定擠迫,電車因為在城外,步行過去要十分鐘左右,結果乘客一樣多,亦繞了較遠的路,幸好有座位,沿途欣賞風景。

  這次來到羅馬,近火車站的電車不見行駛,還以為不再有電車,剛巧見一則意大利新聞,說羅馬電車正在改造,至於如何改及市區內還有沒有電車運行卻不得而知。

  空空的路軌留在火車站附近的橫街小巷中,碎石路面甚有歷史痕跡,希望下次再來時再見電車往來。

  至於城外仍有電車運行,車廂亦較新款,可惜去的地點不太熟悉,不敢嘗試,同樣留待下次遊車河了。

星期六, 12月 21, 2024

排隊

  上午返工繁忙時間,來到西隧口巴士轉車站搭巴士回南區,這裏除了同系車可以免費或以優惠票價轉車外,還有從另外地點轉往南區返工,所以極之多乘客聚集。

  個個人都排隊守秩序,當然一定會有人抱僥幸心態,不排隊之外還要破壞秩序,幸好巴士公司有職員維持,秩序才不致大亂。

  因為凡有貪小便宜怕蝕底的人存在,一個係咁跟住個個都係咁,大家都屬同一類人,只不過早二十多年前再之前有幾十年有所謂近朱者赤,個個向好的學習,注意係學習,希望能有所進化。

  這是以前的事,近二三十年間,跟着那一句是近墨者黑,正所謂學好者分分鐘要三幾十年,學壞唔使三秒,好像野豬一樣。

  家豬由野豬畜養而成,毛變短連獠牙也消失,甚至脾氣也會變好,因為好食好住,送往屠宰還有音樂伴奏,那些大廚經常介紹豬的好處,所以豬也覺得犧牲自己為人間帶來美食也無所謂。但如果把家豬送回野外,聽聞唔使三個月,立刻會變回野豬,毛髮增長變粗,獠長開始長回來。

  由此證明,天性很難改,馴服了百幾年後唔使一年,立刻找回從前的親切感。

  胡思亂想之際,突然間有位學生模樣的年輕人——應該返香港大學——唔排隊撲上車,工作人員立刻喝止,並叫他排隊,誰知他這樣理直氣壯回答:「你見唔見條人龍幾長呀,點排呀!」

  近墨者黑還可以明白,難道今天的教育以反面成為了教材?

星期四, 12月 19, 2024

石牆樹群







  路過堅尼地城科士街,正從對面欣賞這裏獨有的景色——石牆樹群。

  行至轉角處,點解對面石牆之下有一大群人個個拿着智能電話或相機,卻對着這裏影過來,莫非有特別的風景?

  有何特別唔知,卻有一間咖啡店,有人自拍有人留影,至於這間咖啡店有何吸引,唔好意思,少出街亦無留意。

  本來各有喜好,但為何現今的遊客,好像全個世界都是他們的,完全沒有顧及其他人,走出馬路不理危險有之,幾個人站在行人路中央,亦不願讓路給經過的行人亦有之,這種風氣不知從何時開始。

  影相唔需要如此,拍片也唔應該這樣,一係學當年麥當雄拍電視和電影的風格,完全融入當時環境,演員與路人一起上鏡。

  很少經過堅尼地城,也喜歡簡稱為堅城,更喜歡城西道這名稱,當然還有吉席街、卑路乍街、士美菲路、爹核士街、科士街、加多近街等,有着古舊的味道,也有從前的想像。

  當然,今日一切已遠去,除了名字之外,還有這些附着石牆而生的榕樹,看着時代的變遷,也看着滄桑變化。

星期二, 12月 17, 2024

烏龜仔甩轆

  上次去罷台灣,回來發現烏龜仔唔見咗個轆,於是上網配四個回來,一個更換三個保留。轆可以配,但中間的軸承卻不是那麼容易配對,除了長度之外,還有直徑,幸好烏龜仔買回來時有兩個後備轆附送,於是犧牲一個原裝,整個更換。

  烏龜仔carpisa購自意大利都靈,買的時候有奇遇,不過都是小事。這個喼唔大,需要時可放高一吋,兩個人的小旅行絕對可以應付,當然購買手信另計。

  上個月如常出發到台灣,一到旅館打開行李,點解有個轆會掉了下來,原來鎖緊的螺絲不知何故甩了出來,而螺絲已不知去向,放在平地還可拖,打斜拉則有掉下的危險,為了保險,托運行李時只好拔出保存,不然再唔見多個。

  這個小旅行喼已用了幾年,意大利的石仔路,英國的黃磚路,除了正常損耗之外和拖拉過的痕跡,一直都很可靠。但台灣嘛——會否唔多適合烏龜仔呢?

  為何兩次去台灣,之後都可以甩轆,的確唔多理解,零件雖可配但已非原裝,唔緊要,修理好之後,烏龜仔可以繼續上路。

星期日, 12月 15, 2024

雕塑欣賞













  羅馬國家博物館內的雕塑甚多,睇得多或許會有些悶,主要原因係唔知出自何人,及雕塑的主角是誰。

  不過唔識也可欣賞,就算對石雕全無興趣,也可從另一個角度,瀏覽建築物與博物館的設計。

  這些雕塑年代久遠,由發掘至維修再到展出,經過無數工作人員的努力,才能展現在觀眾面前,一尊石像或較容易辨認,但一些碎片,如何砌成一幅圖或是一段碑文,的確考功夫。

  而立體圖案最迷人,由古希臘至羅馬帝國時代,都有這些繪圖,除了裝飾也是設計建築數學的另一種模式,遠看圖案真的以為立體,近看才知平面,十分有趣。

  博物館內展出一個房間,仿如在龐貝古城內發現的房屋內部,牆壁上繪有園林的圖畫,雖然略為深色,而且當時的窗戶也不多,主要以燭光或火光照明,在火光搖曳下會否有一種如幻似真的感覺?

  另一展覽有兩位女神,似掌管農業。另外有一座基座,上面置放一尊石像,現時要分放擺放,一前一後,幸好不是身首分離。

  從前的雕像男士可以全裸,女士則未必但可裸露上半身,後來唔知邊位多事,係要加塊樹葉,唔一定情色,可能與難雕有關,因為唔係個個都係米高朗基羅,可以雕個大衛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