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7月 30, 2007

哈辛二世清真寺

哈辛二世清真寺(拍攝當日陰天,有微雨。)

  去年往摩洛哥旅行,行程最後一天,來到卡薩布蘭加(Casablanca)。卡薩布蘭加是摩洛哥西部的一座城市,面向大西洋,摩洛哥獨立之後改稱達爾貝達,「Casa Branca」(卡薩布蘭卡)本身是法語,意思是「白色的屋子」。至於達爾貝達這個譯名從何而來不得而知,人們仍然習慣稱之為卡薩布蘭卡。
  卡薩布蘭加在摩洛哥獨立後改稱達爾貝達,這只是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如此說,至於何以會改名稱,資料沒有說明。亦曾上網尋找也不得要領,中國大陸網站兩個名稱也有用,至於台灣則多稱卡薩布蘭加,看來改為達爾貝達,多是由阿拉伯文經中國大陸翻譯而成。管他呢,我們仍沿用大部分人都熟悉的名字——卡薩布蘭加。
  卡薩布蘭加位於大西洋岸邊,是摩洛哥最大城市和主要港口,亦是工業中心,人口約295萬。1980年,摩洛哥國王哈辛二世為慶祝六十歲壽辰,宣布建造一座「穆斯林世界西邊最遠處的清真寺」,於是在卡薩布蘭加以南之海上興建一座僅次於聖城麥加禁寺的世界最大清真寺。該寺於1987年8月動工,1993年8月才竣工。
  哈辛二世清真寺(Hassan II Mosque),目前為止是世界第二大清真寺,寺內能容納二萬五千人禮拜,寺外另可容八萬人,其尖塔高二百一十米,是全球最高的清真等尖塔。雖然哈辛二世清真寺是由一位法國建築師(Michel Pinseau)所設計,但建築特色卻是地道的摩洛哥傳統。該寺亦包括不少現代化設施,如鈦金屬大門(防鏽蝕)、可以加熱的地板、能夠滑動的天花(採光設計)及一支雷射燈(參觀時不知安裝在哪裏,可能是指自動升降水晶吊燈)。清真寺樓高三層,以大理石建成,外牆原本是白色的。
  據香港建築師學會黃德明建築師介紹:
  假如沒有哈辛二世清真寺,摩洛哥名城Casablanca對遊客的吸引力可能大減。該寺建於一九九三年,是全球第二大清真寺(僅次於聖城麥加)。整項工程動用六千名傳統工匠,花上五年多時間和四百八十億港元去完成,用料和設備都極為講究,當中包括不少高科技元素,有可以自動開關的屋頂、具有加熱功能的大理石地板和可自動升降的水晶吊燈。可惜寺內足以容納千人同時共浴的土耳其大浴場,自一九九八年至今還未曾開放過給信眾使用。
  建築師就只懂從建築物外觀入手,其他的又怎可一概不顧?
  參觀當日是在早上,遊人並不算太多,連當地人也不多,寺內雖有人祈禱,但人數也很少,顯得相當冷清。為何會如此呢?據導遊介紹,這座哈辛二世清真寺雖然是世界第二大,用料及科技亦先進,但並不受當地人民歡迎。首先,這座巨物建築在海邊,全由大理石建造,加上各種設備,岸邊的地基根本不能承受整座建築物的重量,因而出現沉降,而且是不平均的沉降。第二,這些所謂「世紀工程」,多是浮誇之作,要花超過六十億美元建一座清真寺,除不分高低的官員中飽私囊外,亦要向本已是並不富裕的人民認捐,主要是為當時國王哈辛二世歌功頌德,況且「美倫美奐」的清真寺,又怎會是平民百姓聚會的地方。結果是當清真寺建成後,人民的態度是口不能反對,但行動則有所表示,不去這座世界第二大大的清真寺祈禱,也不去這座「奇蹟」參觀。這正正回應了黃德明建築師所述,為何可以容納千人的的土耳其大浴場沒有開放的原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