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4月 28, 2008

一奏傾情(Once)

  一個簡單的愛情,也許不是愛情,是一個相遇的故事,十首悅耳的歌曲,構成一部略帶驚喜的小品電影。
  愛爾蘭有自己的音樂傳統,數下結他清脆的音符,憂鬱的小提琴作和弦,亦有大提琴配搭,間中有笛有簫,是民謠、是搖滾,亦是舞蹈的伴奏,是歡欣的國家,是不向命運低頭的民族。
  困在老家,是有很多抱負未能舒展,女朋友不在身旁,自有很多寂寞難耐的日子,心中激盪的怒火,化作一串串音符,填上豐富感情的字句,在黑夜中放聲高歌,企圖宣示自己的懷才不遇、為何偏偏會是我。
  一個來自捷克的異鄉人,知道對音樂的熱誠,知道音樂有力量,茫茫人海,她竟是自己的知音。看似是填補寂寞的空虛,實際上是推動向前的動力。有人說,兩人不能走在一起是遺憾,但又可知道,情人也許易得,但知音卻難求。
  她在海邊說了一句捷克話,但沒有翻譯字幕,不過可以想像,她是喜歡她的丈夫的。她和她的丈夫或許生活在兩個世界,但不代表她們不能有共同的目標,兜兜轉轉,她懂得人情世故,懂得世界艱難,懂得躲在背後,成就別人的將來。音樂本來就是這樣,主音只能有一個。
  一段電單車遊車河,一段山路懸崖上的對話,拍出浪漫氛圍、美麗景色;琴行內合奏,譜出邂逅之歌,生命不是完美,能夠找到心靈共通、音樂同好,才是人生幾何;維繫友情,靠的是彼此對前途的憧憬,有緣相遇,又何須知道對方的名字,互相扶持,希望能夠找到希望。

導演的話
《一奏傾情》的誕生……
  拍這齣戲的念頭,源自2005年樂隊「The Frames」在都柏林舉行的一個演唱會。對音樂有點認識的我,一直想拍一齣以歌曲來講述一個很現代、很簡單的愛情故事,卻又不是四十年代那種傳統的「音樂劇」。
  我曾考慮過(但很快便放棄了)好些連自己都覺得大想頭的做法。後來,我想到以簡單的佈景和劇情,配上適合現代觀眾口味的樂曲。最後,我想到以都柏林一個街頭歌手為主角——一個什麼都沒有,也因此不怕失去任何東西的人;由他出發,寫成一個只有兩個主角的愛情故事。然後,我叫Glen Hansard(The Frames主音歌手)寫了幾首歌 - 劇情大綱就這樣形成了。之後的幾個月,Glen和我不斷交流意見 - 這裏加句對白、那裏又放一首歌 - 慢慢地,我們終於寫好了十首原創歌曲,還有六十頁的劇本。
  我的概念原創的電影,有一點像一本相簿,但以一個真實又現代的愛情故事為題的電影。一首三分鐘的歌,可能抵得上十頁的對話;主角不用對話,不靠傳統或誇張的情節,單用旋律便能溝通。當然,這並不代表這故事沒有起承轉合 - 它只是比一般電影隱晦一點,而歌曲本身就是鑰匙。
製作花絮
  兩個相似的靈魂,於愛爾蘭首都都柏林偶遇。一個是沒信心演繹自己歌曲的街頭歌手,另一個是努力適應新環境的年輕母親。二人相知相遇,發掘到對方的音樂才華,更互相勉勵,讓對方幫自己達成夢想。《一奏傾情》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它既向傳統的音樂電影致敬,亦是編劇/導演約翰卡尼(John Carney)作為一位年輕樂手於都柏林掙扎求存的親身體驗。
  1990年代初,未踏足影壇的約翰卡尼乃都柏林樂隊「The Frames」的低音結他手。他欣賞歌曲的力量,也熟知音樂如何傳達比對話更豐富的意思。《一奏傾情》其實也是源於樂隊2005年的一場演唱會。「作為一個有音樂背景的導演,今次拍這齣戲,我希望不用如往常般要演員讀九十頁劇本,而是嘗試以更自然、隨意的手法,並起用大量樂曲。這就是我最初的想法。」
  在逐步製作《一奏傾情》時,他不停尋找「一些只需短短十頁紙便能表達的意念;一首兩三分鐘的歌,可以跟,譬如說,一位年輕女子一整天講的說話同樣有感染力。能夠不停地講呀講個不停……」但約翰卡尼並不希望把《一奏傾情》拍成一齣傳統的歌舞片——主角們跳完舞插幾句對白間場便了事。有好幾個月,他每天早上都會構思主角的身分。「每天早上我都會坐到室外吃早餐,喝咖啡和抽煙,」他回想道:「我邊聽著歌邊想:我怎樣把這些歌都拼湊起來,放進電影中呢?最後我想到用街頭歌手來做主角,因為我希望角色有音樂背景。不是只是站?唱歌,我要真正的作曲人和歌手。這樣,當他們說:『喂,我剛作了一支曲子給你,聽聽吧』時才不會顯得牽強,觀眾也會覺得他們唱歌是理所當然的。於是便有了這個會街頭歌手男主角了。要是戲裏的歌不屬主角生活的一部分,便不會動人了。」
  故事背景為約翰卡尼家鄉都柏林,男主角(Frames主音Glen Hansard)是一位善於用結他創作歌曲的街頭歌手,而女主角(捷克歌手馬克塔伊格洛娃飾)是一位熱愛彈琴作曲的捷克藉單親母親。原來,約翰卡尼雖是The Frames的前成員,戲內的所有歌亦由TheFrames主音Glen一手包辦,但約翰卡尼當初並沒打算找Glen或Marketa來當主角。「最初我屬意一位懂唱歌的愛爾蘭男演員,可惜效果不。而另一方面,我和格倫漢薩德合作無間,有時候我會給他一些劇本,他看了就去寫一些配合的歌;有時候我反過來,依著他的歌去想一些情節。慢慢地,我知道他就是男主角的最佳人選──因為只有他這個作曲人,才最懂怎樣演繹那些曲子。」
  Glen過往亦客串過電影,如在亞倫柏加(Alan Parker)改編Roddy Doyle小說的《追夢者The Commitments》中飾演結他手「Outspan」,但約翰卡尼認為Glen的優點不止於此:「Glen不錯是有點演技,但吸引人的是他天生那股魅力:他很隨遇而安,什麼都放輕鬆去做。重要的是,他不是一位演員,所以他根本不會刻意經營。跟專業演員合作的話,你會知道自己只不過是把他們的一格格菲林拼起來罷了;專業演員很少能像非演員那樣參與電影製作,不過這也是理所當然的。我喜歡跟非專業演員合作,因為他們自知大概不會再拍任何電影了,所以一定百分之百投入,把自己的所有都全盤奉獻出來。」
  女主角Marketa年僅17歲,雖然她對這部電影很有興趣,但演戲對她來說是非常陌生的一回事。「我早就聽Glen說起這一齣戲,他負責為電影作曲,」她回想道:「我看過約翰的好些電影,拍得好極了。而這齣戲的概念聽起來亦很不錯。然後有一晚,Glen打電話給我,問我可有興趣參演,我還以為他在開玩笑呢!但他是認真的,並說約翰想為我試鏡和面試。」
  「我覺得好不可思議,我以前從沒演過戲!但我還年輕,什麼都不怕去試。」她笑道:「我沒有太認真去想,只是想『好呀,他們大概叫我試完鏡,最後又說選了別人。』所以我沒有期望太大,不過說到底都是興奮的,Glen有份作曲,而我很喜歡他的歌。結果我去了面試,在約翰面前彈鋼琴、讀了點對白,就那麼多。」
  至此,約翰卡尼很滿意自己的班底,除了有Glen和Marketa參與演出,幕後的一班工作人員,也是他相熟和信任的好幫手:「他們全部都是我認識和信賴的人,」他說:「他們知道我不是在拍傳統那種電影。製作一開始,我就有種很好的感覺,我們彷彿又回到16歲時,一部攝錄機、一班朋友和一堆歌曲。我猜觀眾也會喜歡這種情懷,他們能看出我們並不刻意賣弄些什麼。這就是這部電影溫馨動人的原因。」
  戲內的景物,多為都柏林市大街小巷、店舖和主角簡陋的家居 - 男女主角都沒有自己的家,男主角在母親死後搬去與父親同住,女主角則與她那位不諳艾語的母親及兒子同住。二人同樣熱愛音樂,他倆的生活亦逐漸交疊起來。」
  劇情主要圍繞?男女主角發展,他倆志趣相投,交流音樂心得之際萌生愛意。雖然Glen和Marketa都不是專業演員,但他們的演出自然又有默契。「我喜歡用兩個本身就認識的演員。我以後也會吩咐演員在開鏡前先多多互相了解。正如拍《Bachelors Walk》也一樣,三個男主角拍到第三輯時已成了好友,演出變為自然互動 - 他們不再需要像第一輯那樣『排戲』。」Marketa的表現更叫人刮目相看,Glen形容:「她完全得心應手,一演就自動入戲。」
  《一奏傾情》整個拍攝過程只花了數星期:「這套戲很快拍畢,」堅持絕不會棄歌從影的Glen回想道,「拍《追夢者》時,我常常要一早起來拍足一整天,但今次更累。我們每天六時便得起來,然後拍足一整天,真的叫我筋疲力盡!夾band可輕鬆多了,睡到中午,乘車到機場,上飛機,到了另一個國家,五、六時開始試音,八時入座,九時開場。一切都慢慢來,工作晚上才開始。但今次可不一樣,每次回到家,身體累得好像不屬自己那樣,立即便一覺睡到第二朝。整個拍攝過程真的很緊湊。」
  Marketa也有同感,並指對拍攝「感覺複雜」,因為「真的很累人,如果你剛好為私事有點情緒不佳,你依然得赴往片場,裝得若無其事。做演員就是要擅長偽裝,你要懂得怎樣令每個人都相信,你感受到你需要感受的東西 - 這一點真的很難,也很費神。有時候我們都感到很累;那跟玩音樂是兩碼子的事。」但與此同時,她亦從演戲獲得很大滿足感,「我很慶幸能成為詰部電影的一分子,拍攝過程很緊湊,但跟所有工作人員一起工作、認識新朋友、拍畢後看一遍整套戲、像搞藝術那樣完成整件事,都使我十分滿足。看到完成品後,我更覺得大家的努力有很不錯的成果。」
  毋庸置疑,音樂是《一奏傾情》的一大元素。由Glen 和Marketa擔綱演出男女主角,不但能為角色增添層次,更令他們一起灌錄的歌曲更加動人。約翰卡尼形容Glen是「一個很好的作詞人,他的歌從不敷衍了事。他的歌大多關於圖片、影像、意念和一些特別時刻,很隱晦,但很美,聽眾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就像一首很美的詩一樣,今天可能沒多大意思,但當你親身經歷便有很大共鳴。他以歌曲繪出一幅畫來。有時候,我會依?他的歌來寫一幕戲,或是一句對白。」
  「偶爾我們會反過來,我會叫Glen寫一首歌,主題不限,但要依?我提供的情節來寫。Glen加入很多他早年寫好的歌曲,那些都不是為這部戲而寫的;但同時,這套亦非專為那些歌曲而寫的電影。這是影像和音樂一次美麗的交會,我很喜歡這構思。」
  另一點教約翰卡尼高興的,是今次能夠與Glen各展所長:「我離開了The Frames去拍戲,但其實Glen也一直很愛電影,我們以前常常一起談電影。他拍《追夢者》時才剛剛開始夾band。他一直很愛看英格瑪伯格曼的電影和法國電影,不但是正規電影迷,同時還很愛看獨立電影和藝術電影。」雖然二人取向不同,但他們依然能維持友誼,也不時商討合作機會。「音樂和電影的關係密不可分,我們常常談到合作,要不由我來幫他樂隊拍搖滾錄像,」約翰卡尼回想道:「要不他幫我寫一首歌,然後用在我會拍的電影中……不過那些想法都是普普通通,亦更顯得今次的概念很值得我倆合作。」
  「Glen熱愛電影,但他不是一個導演。他對影像的觸覺很敏銳,樂隊的唱片都由他負責美術設計。我的情況也差不多,有時我會花一整天來寫一個劇本,然後休息一下,彈彈琴,沒什麼原因,我就是喜歡彈琴。我不是專業琴手,但那對我來說極之重要——我愛音樂。雖然年輕時夾過band,但我不適合幹那一行,真的。音樂是我的消遣。對Glen來說,電影是他的消遣。因此今次結合音樂和電影是件有趣的事,對我倆都是個美好的體驗,我們都很喜歡今次合作。」
  Glen很珍惜今次拍《一奏傾情》的機會,並認為這經驗難能可貴:「回頭看的話,這次經歷必定是美好的。整個過程出乎意料地順利,效果也很好。我可以很自豪地說自己有份參與,不單因為我們做到自己想做的東西,還因為那些歌能在電影裏長存。這是件很棒的事。」
  約翰卡尼表示,《一奏傾情》給予他很大滿足感。「有經驗是很重要的,你有經驗,人家才信任你。」他如此評價今次的製作:「現在適逢我事業的重要時刻,我已任職導演好一段時間了,前陣子專注於電視劇之上。今次改拍電影,可能有點生疏,事實上拍電影對我來說真的不容易。拍《一奏傾情》不是為光大我的事業,我只是想趁機反樸歸真和再次證明自己的能力。」
演員履歷
Glen Hansard(男The Guy)
  1970年生於愛爾蘭都柏林的Glen,乃當地大熱搖滾樂隊「The Frames」的主腦人、主音兼結他手。他13歲那年輟學,於都柏林街頭演奏,慢慢證實了自己的實力,並大受歡迎。電影方面,他首個得到注目的角色,是亞倫柏加電影《追夢者》中結他手「Outspan Foster」一角。
  Glen最初與Island Records簽約,在1990年組成「The Frames」,樂隊一炮而紅,不斷灌錄唱片及舉行多場巡迴演唱;導演約翰卡尼在早年更曾擔任低音結他手。樂隊於2006年九月發行了第六隻唱片《The Cost》,好評如潮。其後樂隊進行歐洲巡迴演唱會,2007年年初開始進軍美國。
  2006年四月,Glen與捷克歌手及樂器演奏家Marketa合作,推出首張個人唱片《The Swell Season》。
馬克塔伊格洛娃Marketa Irglova(女The Girl)
  1988年生於捷克摩拉維亞Monravia的Marketa是一位唱作人,兼能演奏多種樂器。年僅19歲的她才華洋溢,已出版了一張唱片,並擔綱演出電影《一奏傾情》。
  居於布拉格的她自七歲起習鋼琴,九歲那年開始彈結他。Glen一次到布拉格旅遊與Marketa結緣,自此二人開始合奏,更一起灌錄了唱片《The Swell Season》。
導演/編劇簡介
約翰卡尼 John Carney
  1972年出生於都柏林,至今已出品及執導了兩齣得獎短片《Shining Star》及《Hotel》。他早年(1991至93年)曾為愛爾蘭樂隊The Frames的低音結他手,任職導演後他亦有為樂隊製作音樂錄影帶。
  其第一齣電影為低成本黑白電影《November Afternoon》,被《愛爾蘭時報Irish Times》選為「1997年度最佳電影」,亦曾於美國上映。隨後他為電視電影《Just in Time》編劇、執導及配樂,再獲報章選為「1998年度最佳電視電影」。
  其後他編導了《叛逆邊緣》 (On The Edge)(施利安梅菲Cillian Murphy主演),贏得2001年法國Dinard Film Festival銀希治閣獎,影評人稱讚電影「演出出色……叫人心動又心碎」、「約翰卡尼的鏡頭流麗俐落,配樂別出心裁」。
  完成電影後期製作後,他為RTE電視台編導了大熱劇集《Bachelors Walk》。此劇集乃愛爾蘭史上最高收視率的獨立製作劇集,並獲2002年《先驅晚報Evening Herald》封為「愛爾蘭電視史上最成功的劇集」。
  約翰卡尼現居於都柏林及倫敦。



電影主題曲 : FALLING SLOWLY
I don't know you
But I want you
All the more for that
Words fall through me
And always fool me
And I can't react
And games that never amount
To more than they're meant
Will play themselves out

Take this sinking boat and point it home
We've still got time
Raise your hopeful voice you have a choice
You've made it now

Falling slowly, eyes that know me
And I can't go back
Moods that take me and erase me
And I'm painted black
You have suffered enough
And warred with yourself
It's time that you won

Take this sinking boat and point it home
We've still got time
Raise your hopeful voice you had a choice
You've made it now

Take this sinking boat and point it home
We've still got time
Raise your hopeful voice you had a choice
You've made it now
Falling slowly sing your melody
I'll sing along

Performed by: The Swell Season
Glen Hansard: Guitar, Vocals
Marketa Irglova: Piano, Vocals
Marja Tuhkanen: Violin, Viola
Bertrand Galen: Cello

Recorded at Sono Studio, Prague by Andrej Lazo Dec 05
Mixed at The Forest Studio, Kildare, Ireland by Rob Bochnik March 07
Words and Music: Glen Hansard / Marketa Irglova / Copyright Control / (ASCAP)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