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1月 27, 2009

語言與文字



  印度貨幣稱為盧比,目前面值最高的是一千盧比,每一張紙幣背後都有一個故事,雖然不知道全部內容,但對新版五百盧比特別感興趣。
  時為一九三零年,甘地再次參加印度獨立運動,國大黨當時曾經拜訪他,希望他領導另一場大規模的公民不合作運動,於是甘地在一九三零時三月二十一日至四月六日,領導了他一生之中最著名的一次運動,為了抗議殖民政府的食鹽公賣制,甘地帶領群眾從德里遊行至Ahmedabad,全程長達四百公里,當時稱為德里遊行,或稱鹽隊,亦有稱食鹽長征,數以千計的群眾徒步至海邊,從海中取鹽而不向政府交稅。
  五百紙幣正面有甘地的照片,背後正是紀錄了食鹽長征。除此之外,左面印有十五種文字,正是代表了印度政府所承認的十五種官方語文。根據維基百科介紹,印度官方語言超過二十二種及超過二千種方言,文字除了在紙幣中所列出的十五種之外,應該還有很多沒有列出來。
  印度各民族是否融洽,單憑旅行幾天很難觀察,不過有多少感到信奉印度教的較為不喜歡信奉伊斯蘭教的,參觀印度教廟時覺得管理完善,伊斯蘭廟則比較混亂,表面所得,不關人的信仰,而是資源分配引起的問題。
  反觀現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雖說有五十六個民族,可是官方語言是普通話,官方文字是簡體中文。官方沒有好好保存中文,遑論各民族的文字,說到語言,少數民族的語言、幾百種甚至幾千種方言逐漸消失,單是這一點,民族之間又怎會融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