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月 03, 2010

午夜快車 Midnight Express



  突然想起了導演亞倫柏加,也看過他所導演的幾部電影,包括〈鳥人〉(Birdy),介紹這影片是這樣寫道:「影片的隱喻呼之欲出,即人類對自由的追求受到戰爭及社會現實的羈絆而無法實現時,反而淪落到被人嘲笑的境地。」另外印象深刻的還有〈迷牆〉(The Wall),改編自Pink Floyd的概念大碟。早年看的就是〈午夜快車〉。
  「本片根據Billy Hayes真人真事改編。一九七零年,來自美國長島中產階級家庭青年希斯(Brad Davis飾)與女友來到土耳其度假,臨離開時希斯偷偷帶了兩公斤大麻出境,不料登機前敗露,並因偷運毒品被補。希斯在被押往監獄的路上逃脫失敗後又遭監獄官毒打,所幸他很快結識了兩位獄友吉米(Randy Quaid飾)與艾力(Norbert Weisser),並開始逐漸熟悉土耳其監獄中如露天市場般混亂荒誕的生活環境。
  雖經父親多方努力,但希斯仍不得不忍受四年刑期。四年後即將出獄時卻正逢美土交惡,希斯不幸被改判三十年,成為了外交的犧牲品。艾力這時又刑滿釋放,希斯的承受力面臨崩潰,最終決定加入吉米的逃獄計劃……」
  電影拍於一九七八年,雖則被批評醜化土耳其(對號入座),但大膽而前衛,模仿心跳的配樂,前後呼應,內容細節很多都已忘記了,只記得午夜快車是指逃離監獄的暗語。飾演希斯的Brad Davis,後來因為吸毒染上愛滋,一九九一年逝世。(來源:http://blog.roodo.com/stefonline/archives/3540405.html
  外國電影很喜歡逃獄題材,早年有〈巴比龍〉,較近年的是〈月黑高飛〉,〈午夜快車〉則在兩者之間,同樣都知道自己犯了錯,要受牢獄之苦,同樣知道要受懲罰,可是卻不能被剝奪自由。〈罪與罰〉中最後的贖罪與讖悔,從加給自己的枷鎖中釋放出來,同是重拾自由的意思。
  「威廉哈本的《卡夫卡其人與其作品》中,曾對卡夫卡跟杜思妥也夫斯基做過比較:『 …杜思妥也夫斯基的一個寓言就是當人類沒有信仰啥事情都幹的出來,在《罪與罰》裡面,沒有任何人有罪,但罰卻加諸在每個人身上。』」(出自維期百科「罪與罰」)
  在政治之下,個人全可以被犧牲,今天中國人的社會正是沒有信仰的結果,加諸每個中國人身上的罪正悄悄降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