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5月 03, 2010

影子滅殺令The Ghost Writer



  中文片名有點不知所謂,原名一語相關。導演波蘭斯基正被美國要求回國受審關於三十年前的案件。天才不代表可以犯罪,求情也不代表可以無罪,法律不一定公正,有名有利當然比較幸運,無名無利早就收了監。沒有人知道當年臨宣判前為何可以逃離美國?當中有甚麼交易?今天看來會不會有一個陰謀?
  電影陰暗如人生,影射前英國首相,嘲諷美國幕後黑手,至於有否導演的內心,真係不得而知。政治陰謀電影多數故弄玄虛,有正有反,但這電影中,觀眾只能跟隨男主角伊雲麥葵格四圍走,從他的遭遇、所見慢慢看到整件事,看以驚險,但又感覺不到驚慄所在。
  伊雲演的捉刀人不理政治,帶點自負,對得回來的所有又似和他無關,更不似是追查真相的人,奈何出於好奇,將自己迫上絕路。可惜劇情發展很多不合情理,被人搶劫、入房可以若無其事,被人跟蹤好似知道有事,見完面後又無咗件事,究竟是想知還是唔想知?
  到結尾時這樣每節的頭一個字解謎,今天看來真係覺得老套,除非波蘭斯基意不在此。政治陰謀中死幾個人算不上大事,就算是走私、貪污也死得人多,若是只想藉電影嘲諷美國,則是太抬舉美國了。論政治陰謀,英國也不見得幹得比美國少,至於利益集團、利益輸送,英美民主國家還得過選民一關(雖然選民大多是愚蠢的),我們偉大祖國和特區香港(應該包括特區澳門)簡直名正言順,何須陰謀!
  如果波蘭斯基企圖藉電影講自己,電影是灰暗而絕望的,但如果只是商業政治陰謀電影,則未達應有水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