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局長謊話連篇個人的一小步,特衰香江向統一大業之路邁進了一大步,可喜可賀。反正甚麼一國兩制都係騙騙人,如今睜開眼開大話都唔怕,公安部長前途似錦,大有機會當上保安司。
莫非時光倒流又回到二千年前指鹿為馬的年代?咁係進步還是退步?
本台片段證警方曾阻撓採訪
禁錮學生 卸責港大 曾偉雄死不悔改
星期二, 8月 30, 2011
星期一, 8月 29, 2011
學習
哺乳類動物子女出生後必須跟隨父母(多數是母)一段日子,吃草的成長較快,生下來幾個小時內已懂得奔跑,逃避獵殺,反而食肉的成長較慢,出生時甚至連眼也未開。
從生態角度看,這似乎是平衡方法,猛獸求生其實不一定比被獵動物來得容易,因為所要學習的技巧太多,紀錄片中你追我走,生存同樣需要掙扎,自然有其定律。
卵生好像沒有父母照顧,實際上並非如此。鱷魚母親看守巢穴直至子女出生,還會在附近一帶保護子女成長。其中一種魚更會在口中收藏眾子女,不讓誤入險境。烏龜從孵化到成長根本未曾見父母一面,又是另一種生存方式。
另一種很獨特的卵生動物八爪魚,交配後母親多在石罅產卵。母親惟恐氧氣供應不足,自這天起停止覓食,留在原地不停吹動海水使其流動,讓氧氣泵入縫中。待至子女開始孵化時,母親的責任亦告完成,可惜多時缺乏進食,身體已經不能支撐,隨水流飄至遠處靜靜死去。付出了一生,同樣看不到成長。雖然如此,當中同樣有母愛。
聽聞智慧愈高跟隨父母的時間愈長,鯨魚海豚需時十年八載學習捕食方法求生本能。靈長類時間更長,還需學習使用工具。人類自稱萬物之靈,有萬能的雙手,亦有文化傳承,一代接一代。
從出生到成長,在父母眼中子女永遠都是最美麗,感謝上天的恩賜之餘,亦知道應帶謙虛,所以喜歡在眼中完美的臉龐找出小小的缺陷,希望再高一點的鼻、再圓一點的眼。
有些事情智慧再高當時永遠不會明白,及至回望時懷念每一句說話,追尋學習的足跡,繼承美善。
從生態角度看,這似乎是平衡方法,猛獸求生其實不一定比被獵動物來得容易,因為所要學習的技巧太多,紀錄片中你追我走,生存同樣需要掙扎,自然有其定律。
卵生好像沒有父母照顧,實際上並非如此。鱷魚母親看守巢穴直至子女出生,還會在附近一帶保護子女成長。其中一種魚更會在口中收藏眾子女,不讓誤入險境。烏龜從孵化到成長根本未曾見父母一面,又是另一種生存方式。
另一種很獨特的卵生動物八爪魚,交配後母親多在石罅產卵。母親惟恐氧氣供應不足,自這天起停止覓食,留在原地不停吹動海水使其流動,讓氧氣泵入縫中。待至子女開始孵化時,母親的責任亦告完成,可惜多時缺乏進食,身體已經不能支撐,隨水流飄至遠處靜靜死去。付出了一生,同樣看不到成長。雖然如此,當中同樣有母愛。
聽聞智慧愈高跟隨父母的時間愈長,鯨魚海豚需時十年八載學習捕食方法求生本能。靈長類時間更長,還需學習使用工具。人類自稱萬物之靈,有萬能的雙手,亦有文化傳承,一代接一代。
從出生到成長,在父母眼中子女永遠都是最美麗,感謝上天的恩賜之餘,亦知道應帶謙虛,所以喜歡在眼中完美的臉龐找出小小的缺陷,希望再高一點的鼻、再圓一點的眼。
有些事情智慧再高當時永遠不會明白,及至回望時懷念每一句說話,追尋學習的足跡,繼承美善。
星期日, 8月 28, 2011
勞役老人
特區香港繼承殖民地時代,六十五歲長者資產只要不超過限額,可提早申領老人津貼即生果金,超過七十歲的毋須資產審查,係特區市民都有資格每月領取一千元。本來只得七百零九元(如果無記錯),自從黃毓民向曾蔭權一掟蕉立刻加到一千。任何人可以唔同意黃毓民的觀點,不過這事上有他的功勞。
咁講即係特區香港擁有每一位長者的銀行戶口資料,這次派六千元,為何需要再次登記,不直接存入每位長者的戶口?答案係特區政府喜歡勞役老人。
特區政府自然有其解釋,話生果金資料法律規定不能作其他用途,咁難道登記派六千元無法律限制所收集資料的用途?既然法律可以更改,將生果金資料略作只此一次更改難道不可以?
六十五歲以下的市民需要登記才可取六千元,這做法合情合理,但要六十五歲以上的市民再登記一次,這做法便是擾民兼勞役。
回歸之後特區香港已經死無葬身之地,今天派六千元再要這群曾經為建設香港付出辛勞血汗的長者奔波兩次(一次交表一次領錢),這批話自已為人民服務做好呢份工成日話自己信教以曾蔭權為首的高官,除非天無眼,否則必遭天譴。
咁講即係特區香港擁有每一位長者的銀行戶口資料,這次派六千元,為何需要再次登記,不直接存入每位長者的戶口?答案係特區政府喜歡勞役老人。
特區政府自然有其解釋,話生果金資料法律規定不能作其他用途,咁難道登記派六千元無法律限制所收集資料的用途?既然法律可以更改,將生果金資料略作只此一次更改難道不可以?
六十五歲以下的市民需要登記才可取六千元,這做法合情合理,但要六十五歲以上的市民再登記一次,這做法便是擾民兼勞役。
回歸之後特區香港已經死無葬身之地,今天派六千元再要這群曾經為建設香港付出辛勞血汗的長者奔波兩次(一次交表一次領錢),這批話自已為人民服務做好呢份工成日話自己信教以曾蔭權為首的高官,除非天無眼,否則必遭天譴。
星期三, 8月 24, 2011
AM730
免費報紙愈出愈多,不過唔係免費就一定有人睇,最重要係有無內容與膽量(最好有禮物送),人報新聞你報新聞,睇邊份都一樣,無評論無立場唔係叫中立,只係牆邊草。如何人無我有,關懷社會,不作惡,不為虎作倀,不為惡勢力張目,在今天大部分已投降的特區香港,做得到真係唔容易,可以說目前情況比國民黨統治時期更黑暗。
還看報紙的原因,正是免費吸引。晨早七時未到,出門晨運經過管理處,順便左一份右一份,本來有四份,不過西報睇唔明所以放棄,三份已經好過買一份(講厚度),星期五廣告多,幾乎個環保袋都放唔落,收集兩個星期拿去廢紙回收都可賣十元,不過其中一份日日都係咁薄,過多幾個月唔知仲出唔出。
最怕就係扮清高講性格,一出就話正能量,大佬,知唔知正能量講得唔好好易講成「正 樣」。新聞到底甚麼才是正面,甚麼才是負面,一如銅板的兩面,在乎你點睇,千祈唔好自作聰明,替讀者作選擇。
上星期五(八月十九日),AM730頭版訪問了甘浩望神父,甘浩望譜新曲 諷政府唔幫窮人(2011年08月19日):「雖然他近十年專注內地服務,但仍心繫本港邊緣的一群,斥責『政府政策唔係幫窮人』,並將滿腔憤慨譜成樂韻《The Poor》,以曲抒情,諷刺最低工資打爛窮人飯碗,內地孕婦政策鼓勵窮人墮胎。」往事如煙,今天已沒有多少人提起曾經絕食抗議的甘浩望。
當份份大報為某人結婚離婚放頭版,中央要員富商講話慌死無人知的年代,AM730竟然將甘浩望新聞重點報道,單是這一點,日日早起排隊攞一份都係值得。
無論政見如何贊成與否,報紙應該這樣作報道,不因惡行橫行而有所忌諱。
還看報紙的原因,正是免費吸引。晨早七時未到,出門晨運經過管理處,順便左一份右一份,本來有四份,不過西報睇唔明所以放棄,三份已經好過買一份(講厚度),星期五廣告多,幾乎個環保袋都放唔落,收集兩個星期拿去廢紙回收都可賣十元,不過其中一份日日都係咁薄,過多幾個月唔知仲出唔出。
最怕就係扮清高講性格,一出就話正能量,大佬,知唔知正能量講得唔好好易講成「正 樣」。新聞到底甚麼才是正面,甚麼才是負面,一如銅板的兩面,在乎你點睇,千祈唔好自作聰明,替讀者作選擇。
上星期五(八月十九日),AM730頭版訪問了甘浩望神父,甘浩望譜新曲 諷政府唔幫窮人(2011年08月19日):「雖然他近十年專注內地服務,但仍心繫本港邊緣的一群,斥責『政府政策唔係幫窮人』,並將滿腔憤慨譜成樂韻《The Poor》,以曲抒情,諷刺最低工資打爛窮人飯碗,內地孕婦政策鼓勵窮人墮胎。」往事如煙,今天已沒有多少人提起曾經絕食抗議的甘浩望。
當份份大報為某人結婚離婚放頭版,中央要員富商講話慌死無人知的年代,AM730竟然將甘浩望新聞重點報道,單是這一點,日日早起排隊攞一份都係值得。
無論政見如何贊成與否,報紙應該這樣作報道,不因惡行橫行而有所忌諱。
星期二, 8月 23, 2011
我在部落下成長
一段成長之路,必須完成充滿歷險的旅程,才能踏入人生另一階段。
國際台播出ZED的Becoming a Man among the Borana(我在部落下成長),正是講述一名生長在部落的男孩,步過由神為人而開闢的道路,穿越沙漠,付出勇氣經歷求生,將鹽運往另一方成功販賣,回來後才是邁向成人的開始。
成人禮對我們來說很陌生,對某些民族也日漸淡去,甚至刻意遺忘,唯獨世界上仍有很多部落民族,仍然保持獨特傳統,而這些地方又多數求生比較艱辛,不是面對極端的天氣,就是面對貧脊的土地,不要說受教育,連每天的溫飽都是未知數,生存的傳承由上一輩向下一輩親身引導。
旅程是主,其中經過既是天堂也是地獄的鹽湖,一個部落三數百人以此維生,冒著酸鹼的傷害,每天從鹽湖挖出鹽塊,保護身體的只有用動物脂肪結成的球體塞著鼻孔,用凡士林填滿耳朵以防止鹽水侵蝕,但對於已破損的皮膚,則只能忍著痛楚。
對於熱嗌熱凍嗌凍落雨嗌落雨大風嗌大風的我們,他們的生活真的不能想像,但又竟然有西方國家花時間精神帶齊設備蒐集詳細資料拍攝紀錄片,由此證明中國距離文明有多遠。
國際台播出ZED的Becoming a Man among the Borana(我在部落下成長),正是講述一名生長在部落的男孩,步過由神為人而開闢的道路,穿越沙漠,付出勇氣經歷求生,將鹽運往另一方成功販賣,回來後才是邁向成人的開始。
成人禮對我們來說很陌生,對某些民族也日漸淡去,甚至刻意遺忘,唯獨世界上仍有很多部落民族,仍然保持獨特傳統,而這些地方又多數求生比較艱辛,不是面對極端的天氣,就是面對貧脊的土地,不要說受教育,連每天的溫飽都是未知數,生存的傳承由上一輩向下一輩親身引導。
旅程是主,其中經過既是天堂也是地獄的鹽湖,一個部落三數百人以此維生,冒著酸鹼的傷害,每天從鹽湖挖出鹽塊,保護身體的只有用動物脂肪結成的球體塞著鼻孔,用凡士林填滿耳朵以防止鹽水侵蝕,但對於已破損的皮膚,則只能忍著痛楚。
對於熱嗌熱凍嗌凍落雨嗌落雨大風嗌大風的我們,他們的生活真的不能想像,但又竟然有西方國家花時間精神帶齊設備蒐集詳細資料拍攝紀錄片,由此證明中國距離文明有多遠。
星期一, 8月 22, 2011
星期日, 8月 21, 2011
岸
單位高層退休,臨別依依,為表鼓勵,向每位員工贈送金牌一塊。牌上兩面鑄有大字,一面得個「岸」,一面寫著「有明天」。
退休還有甚麼明天?不過給後輩總喜歡這樣說。話雖如此,但努力只能在今天,明天怎樣天曉得,講得難聽一點,「明天」多少帶欺騙。
至於「岸」,唔知係未講自己已上岸。單是一個字很難說得準,「隔岸」又得,因為不在其位,自然隔岸觀火,話之死人冧樓。「道貌岸然」又得,乘機自稱自讚。咦,唔係噃,唔通係「回頭是岸」?
原來另有心思,真係錯怪了一番好意。
退休還有甚麼明天?不過給後輩總喜歡這樣說。話雖如此,但努力只能在今天,明天怎樣天曉得,講得難聽一點,「明天」多少帶欺騙。
至於「岸」,唔知係未講自己已上岸。單是一個字很難說得準,「隔岸」又得,因為不在其位,自然隔岸觀火,話之死人冧樓。「道貌岸然」又得,乘機自稱自讚。咦,唔係噃,唔通係「回頭是岸」?
原來另有心思,真係錯怪了一番好意。
星期六, 8月 20, 2011
重播
又要早起等送機,收拾執到瘟瘟沌,搞足一日,晚上回到家中嘆完涼粉沖完涼,躺在沙發上胡亂按電視頻道,剛轉到亞洲電視正在選亞姐,立刻醒神,又泳衣又美女目不暇給,速速擺好陣勢又薯片又可樂坐定定唔好蝕底,一於眼吃冰琪琳消消暑。
看了半個鐘,見個個都唔識,於是入雜物房找來昨天的免費報紙,看看有甚麼大熱次熱,起碼都知何名何姓,但找來找去都唔見有報道,莫非亞視選美活動無人報道?
剛好鄉下婆公園跑步回來,向她問問選美情況,誰料:「你係未食懵咗,見唔見右上角字幕寫著『2010年亞洲小姐選舉』,一年前的事現在才問。」
退後時薯片碰滿一地,幾乎打翻可樂,唔係卦,黃金時間重播上年選美節目?
看了半個鐘,見個個都唔識,於是入雜物房找來昨天的免費報紙,看看有甚麼大熱次熱,起碼都知何名何姓,但找來找去都唔見有報道,莫非亞視選美活動無人報道?
剛好鄉下婆公園跑步回來,向她問問選美情況,誰料:「你係未食懵咗,見唔見右上角字幕寫著『2010年亞洲小姐選舉』,一年前的事現在才問。」
退後時薯片碰滿一地,幾乎打翻可樂,唔係卦,黃金時間重播上年選美節目?
星期五, 8月 19, 2011
還有甚麼好說
副總理李克強訪港,副主席溫近平北京接待美國副總統,愛黨愛國特區權貴傳媒個個興奮,為求對這兩位未來領導人加深認識,於是登上維基百科看看他們的生平簡歷。
李克強父母輩不是甚麼國家領導人革命先烈,屬基層官員,不是高幹子弟,共青團出身。至於當官時政績好不好很難挑剔,因為共產黨個個都係咁,惟獨這個「獨生女畢業於北京大學,現在美國留學」可以批評,美國有甚麼好?點解係都要去美國留學?
習近平父親習仲勛是早期共黨領袖之一,建國後又是國家領導人,正因為這個因素,唔使講習近平能夠成為未來主人翁,完完全全可以勝任。
但一看習近平條下的家庭狀況,真係有很多唔係幾明白:
「女兒習明澤,生於1992年,曾經在杭州外國語學校讀書,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以志願者的身份前往四川綿竹的漢旺東汽小學,參與搶救傷者、心理輔導的工作。同年保送浙江大學,2009年7月,習明澤進入浙江大學外國語學院,2010年5月前往美國哈佛大學讀本科。
姐姐齊橋橋(習橋橋)為北京中民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姐夫鄧家貴為遠為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他們目前已獲加拿大籍。
弟弟習遠平,現任國際節能環保協會會長。在英治香港時期就已移民香港,並持有澳洲永久居民簽證。」
個女又係去美國讀書,難道美國真係咁好?全中國無一間大學可以比得上美國?無可能吧。咁都算喇,中國真偉大,有五千年文明,現在又大國崛起,全世界最有錢的地方,連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加拿大澳洲都有求於中國的時候,他的姊姊竟然是加拿大籍。至於弟弟中國籍都唔要入籍澳洲,難道對親弟弟親哥哥當領導人沒有信心嗎?
至於習近平於2009年2月,在墨西哥出席當地華人聯誼會時的演講中,提及:
「在國際金融風暴中,中國能夠基本解決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已經是對全人類最偉大的貢獻。」
「有些吃飽了沒事幹的外國人,對我們的事情指手劃腳。中國一不輸出革命,二不輸出飢餓和貧困,三不去折騰你們,還有什麼好說的。」
他說得一點也沒有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中國的確不輸出革命,因為革命只會發生在中國國內,例如文化大革命,死了幾千萬人,株連三億人,最近好像有人提出再要搞一次,係就值得慶祝。已經製造了超過九億人飢餓與貧困都唔夠,仲要輸出?你都好意思講。至於不折騰你們,真係從何說起。中國當然不會也絕對不敢折騰你們,因為中國最喜歡亦只會折騰中國人。
還有甚麼好說的。
李克強父母輩不是甚麼國家領導人革命先烈,屬基層官員,不是高幹子弟,共青團出身。至於當官時政績好不好很難挑剔,因為共產黨個個都係咁,惟獨這個「獨生女畢業於北京大學,現在美國留學」可以批評,美國有甚麼好?點解係都要去美國留學?
習近平父親習仲勛是早期共黨領袖之一,建國後又是國家領導人,正因為這個因素,唔使講習近平能夠成為未來主人翁,完完全全可以勝任。
但一看習近平條下的家庭狀況,真係有很多唔係幾明白:
「女兒習明澤,生於1992年,曾經在杭州外國語學校讀書,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以志願者的身份前往四川綿竹的漢旺東汽小學,參與搶救傷者、心理輔導的工作。同年保送浙江大學,2009年7月,習明澤進入浙江大學外國語學院,2010年5月前往美國哈佛大學讀本科。
姐姐齊橋橋(習橋橋)為北京中民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姐夫鄧家貴為遠為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他們目前已獲加拿大籍。
弟弟習遠平,現任國際節能環保協會會長。在英治香港時期就已移民香港,並持有澳洲永久居民簽證。」
個女又係去美國讀書,難道美國真係咁好?全中國無一間大學可以比得上美國?無可能吧。咁都算喇,中國真偉大,有五千年文明,現在又大國崛起,全世界最有錢的地方,連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加拿大澳洲都有求於中國的時候,他的姊姊竟然是加拿大籍。至於弟弟中國籍都唔要入籍澳洲,難道對親弟弟親哥哥當領導人沒有信心嗎?
至於習近平於2009年2月,在墨西哥出席當地華人聯誼會時的演講中,提及:
「在國際金融風暴中,中國能夠基本解決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已經是對全人類最偉大的貢獻。」
「有些吃飽了沒事幹的外國人,對我們的事情指手劃腳。中國一不輸出革命,二不輸出飢餓和貧困,三不去折騰你們,還有什麼好說的。」
他說得一點也沒有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中國的確不輸出革命,因為革命只會發生在中國國內,例如文化大革命,死了幾千萬人,株連三億人,最近好像有人提出再要搞一次,係就值得慶祝。已經製造了超過九億人飢餓與貧困都唔夠,仲要輸出?你都好意思講。至於不折騰你們,真係從何說起。中國當然不會也絕對不敢折騰你們,因為中國最喜歡亦只會折騰中國人。
還有甚麼好說的。
星期四, 8月 18, 2011
與別不同
副總理訪港,新聞報道開口埋口就話送大禮。明明香港係反共基地,點解次次領導人訪港都要送大禮?莫非特區香港真係咁矜貴?
如果中國係咁賤,死都要送,咁就無得講。
特區香港新政府總部開幕,專程請來副總理揭牌,特首仲話新政府總部啟用 曾蔭權冀成地標。縱觀全世界,有誰會把政府建築物當成一個城市的地標?
啊!的確有,就在偉大的中國。近年只要去到每一個縣每一個鄉每一個村,在中心點一眼便見一座地標建築物,外型宏偉佔地廣闊,初時還以為甚麼博物館之類,一問才知是甚麼政府大樓。
一個副總理,以為自己係總理,一個書記副主席,以為自己係總書記主席,這個所謂接班模式也是偉大中國所獨有。
這個國家真與別不同。
如果中國係咁賤,死都要送,咁就無得講。
特區香港新政府總部開幕,專程請來副總理揭牌,特首仲話新政府總部啟用 曾蔭權冀成地標。縱觀全世界,有誰會把政府建築物當成一個城市的地標?
啊!的確有,就在偉大的中國。近年只要去到每一個縣每一個鄉每一個村,在中心點一眼便見一座地標建築物,外型宏偉佔地廣闊,初時還以為甚麼博物館之類,一問才知是甚麼政府大樓。
一個副總理,以為自己係總理,一個書記副主席,以為自己係總書記主席,這個所謂接班模式也是偉大中國所獨有。
這個國家真與別不同。
星期一, 8月 15, 2011
塌橋第一
中國《法制晚報》在八月十一日第十五版國內焦點刊登了「垮塌大橋 近六成建成不足二十年」專題(可參閱電子版,正體可參閱新浪網轉載),「近五年全國塌橋至少十七座,七月份半個月就有五起之多……」。塌橋中,其中兩條在建時塌橋,一條不足一年便塌,這條正在汶川,這樣的紀錄,不知可否稱為世界第一?
0年(2007年在建時出事)沱江大橋
0年(2011年在建時出事)合肥一在建高架橋
1年(2008-2009)汶川徹底關大橋
12年(1998-2010)重慶涪陵紅泥橋橋面
12年(1999-2011)福建武夷山公館大橋
13年(1998-2011)新疆庫爾勒孔雀河大橋(這個有後續,之後來個爆破。)
14年(1995-2009)湖南株洲高架橋
14年(1997-2011)杭州錢江三橋引橋橋面
16年(1995-2011)海南萬寧太陽河大橋
17年(1994-2011)江蘇濱海縣通榆河大橋
20年(1987-2007)廣東九江大橋200米橋面
22年(1988-2010)河南欒川湯營伊河大橋
22年(1989-2011)吉林長春榮光大橋
24年(1987-2011)北京寶山寺白河橋
26年(1973-2009)伊春鐵力市西大橋橋體
三四十年(1970年代-2010)吉林錦江大橋
注:山西呂梁興縣忻黑公路九龍大灣橋(1號橋)2010年發生垮塌,建橋時間不詳
沒有破壞,怎有建設,做第一都唔係咁易。
0年(2007年在建時出事)沱江大橋
0年(2011年在建時出事)合肥一在建高架橋
1年(2008-2009)汶川徹底關大橋
12年(1998-2010)重慶涪陵紅泥橋橋面
12年(1999-2011)福建武夷山公館大橋
13年(1998-2011)新疆庫爾勒孔雀河大橋(這個有後續,之後來個爆破。)
14年(1995-2009)湖南株洲高架橋
14年(1997-2011)杭州錢江三橋引橋橋面
16年(1995-2011)海南萬寧太陽河大橋
17年(1994-2011)江蘇濱海縣通榆河大橋
20年(1987-2007)廣東九江大橋200米橋面
22年(1988-2010)河南欒川湯營伊河大橋
22年(1989-2011)吉林長春榮光大橋
24年(1987-2011)北京寶山寺白河橋
26年(1973-2009)伊春鐵力市西大橋橋體
三四十年(1970年代-2010)吉林錦江大橋
注:山西呂梁興縣忻黑公路九龍大灣橋(1號橋)2010年發生垮塌,建橋時間不詳
沒有破壞,怎有建設,做第一都唔係咁易。
星期日, 8月 14, 2011
不變
有時的確很怕改變與適應,因為很花精神,記得有人說過一套電影《氣壯山河》其中一句名言:「如果想不變,你必須去改變。」
好像很玄,但事實的確如此,不變不等如沒有變,而是不停去改變保持那不變,負負得正。
至於適應,與怕改變一樣,如半杯水。
無論積極消極樂觀悲觀,不是逃避所能夠解決,不管願意不願意,只能去面對迎接每一天的來臨,逐點逐點去改變,尋求那不變。
好像很玄,但事實的確如此,不變不等如沒有變,而是不停去改變保持那不變,負負得正。
至於適應,與怕改變一樣,如半杯水。
無論積極消極樂觀悲觀,不是逃避所能夠解決,不管願意不願意,只能去面對迎接每一天的來臨,逐點逐點去改變,尋求那不變。
星期三, 8月 10, 2011
夢
某日傍晚等候食飯期間,無意中瞥見牆上的電視播出訪問顧家煇,大概只看了分多鐘,正好看到由顧家煇親自在鋼琴旁彈出了幾句《夢》。
沒有看過《不了情》,對這首歌印象深刻不是因為電影,而是《夢》頭兩句歌詞:「人說人生如夢,我說夢如人生……」
流行曲的供應只為跳舞消閒,對內容一般不會有甚麼要求,不過寫得簡潔又容易入耳,相信只有以前的文人才做得到。一段音樂兩段歌詞,前後呼應,不扮高探。
人開始時總喜歡簡單事情複雜化,這才叫有文化,後來又會回到基本,追求簡單就是美。
夢(電影《不了情》插曲)
作曲:顧嘉輝
作詞:陶秦
主唱:顧媚
人說人生如夢,我說夢如人生,
短短一剎,你快樂,你興奮,
匆匆的一場,你悲哀,你苦惱。
帝皇的尊嚴,乞丐的窮困,
山峰上的白雪,海底裏的奇珍,
當你從夢中醒覺,你已走完了人生。
人說人生如夢,我說夢如人生,
短短的一生,有聚合,有離分,
匆匆的一場,有蒼老,有青春。
深宵的光明,清早的陰沉,
地獄裏的天使,天堂上的幽魂,
當你從夢中醒覺,你已走完了人生。
沒有看過《不了情》,對這首歌印象深刻不是因為電影,而是《夢》頭兩句歌詞:「人說人生如夢,我說夢如人生……」
流行曲的供應只為跳舞消閒,對內容一般不會有甚麼要求,不過寫得簡潔又容易入耳,相信只有以前的文人才做得到。一段音樂兩段歌詞,前後呼應,不扮高探。
人開始時總喜歡簡單事情複雜化,這才叫有文化,後來又會回到基本,追求簡單就是美。
夢(電影《不了情》插曲)
作曲:顧嘉輝
作詞:陶秦
主唱:顧媚
人說人生如夢,我說夢如人生,
短短一剎,你快樂,你興奮,
匆匆的一場,你悲哀,你苦惱。
帝皇的尊嚴,乞丐的窮困,
山峰上的白雪,海底裏的奇珍,
當你從夢中醒覺,你已走完了人生。
人說人生如夢,我說夢如人生,
短短的一生,有聚合,有離分,
匆匆的一場,有蒼老,有青春。
深宵的光明,清早的陰沉,
地獄裏的天使,天堂上的幽魂,
當你從夢中醒覺,你已走完了人生。
星期二, 8月 09, 2011
1929
歐洲債務危機、美國信用評級下調,這幾天股市大跌市。大鄉里對這些全不懂兼唔明,當股市興旺時,個個人見面都問有無買股票,個個都話賺大錢,那時便會問究竟錢從何來?跌市時個個都話唔見錢,咁錢又去了哪裏?
早兩三個星期前國際播映了兩集的紀錄片1929,講的正是發生在上世紀一九二年的華爾街股災和隨之而來的大蕭條。
發生在八十二年前的華爾街股災,今天仍有製片人有興趣拍紀錄片研究,可知影響深遠。專書沒有看過,紀錄片簡單易明,從農業社會進入全面工業時代,大量新興消費品湧入市場,和後來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有沒有直接關係,這些留待「專家」研究。
無論怎樣,這些「遊戲」只有大鱷懂得玩,我們任人魚肉,三幾年來一次財富大轉移,周期也越來越短,以前十多二十年一次股災,今天可以三年一個小周期,五年大個大周期,甚麼金融風暴都唔夠,來多個金融海嘯,死得七七八,咁今天應該叫甚麼才好?莫非金融末日?
早兩三個星期前國際播映了兩集的紀錄片1929,講的正是發生在上世紀一九二年的華爾街股災和隨之而來的大蕭條。
發生在八十二年前的華爾街股災,今天仍有製片人有興趣拍紀錄片研究,可知影響深遠。專書沒有看過,紀錄片簡單易明,從農業社會進入全面工業時代,大量新興消費品湧入市場,和後來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有沒有直接關係,這些留待「專家」研究。
無論怎樣,這些「遊戲」只有大鱷懂得玩,我們任人魚肉,三幾年來一次財富大轉移,周期也越來越短,以前十多二十年一次股災,今天可以三年一個小周期,五年大個大周期,甚麼金融風暴都唔夠,來多個金融海嘯,死得七七八,咁今天應該叫甚麼才好?莫非金融末日?
星期一, 8月 08, 2011
有甚麼好說
新人登場,第一件事不是介紹公司的各項設備,包括洗手間茶水部走火通道,跟著簡單講解運作模式。
對於一個新人來說,未必知道整個製作過程所必須的步驟,需要幾多個檢查程序才能達至完成。沒有人說明,莫非靠摸索?
對於一間特別的單位來說,也許那些都是小事,最重要最重要的第一件事,就是當新人一踏進單位,首要任務是要學習操作機器——完成產品的機器,其他的都不重要。
至於產品的內容排序,所要求的規格等等,如果沒有接觸過這行業的人又如何知道?所以製成品品質參差理所當然,質素日漸下降隨之而來。
求仁得仁,有甚麼好說?
對於一個新人來說,未必知道整個製作過程所必須的步驟,需要幾多個檢查程序才能達至完成。沒有人說明,莫非靠摸索?
對於一間特別的單位來說,也許那些都是小事,最重要最重要的第一件事,就是當新人一踏進單位,首要任務是要學習操作機器——完成產品的機器,其他的都不重要。
至於產品的內容排序,所要求的規格等等,如果沒有接觸過這行業的人又如何知道?所以製成品品質參差理所當然,質素日漸下降隨之而來。
求仁得仁,有甚麼好說?
星期日, 8月 07, 2011
中國所無
接近中午時,看到馬鼎盛在亞洲電視主持「馬鼎盛講軍事」,其中一節介紹了一本書《1944 松山戰役筆記》,講到為打通滇緬公路,中國遠征軍付出慘烈代價才能佔領松山。
據維基百科松下戰役條下有詳盡講述這場戰役,在「總結」記下「日本與國民革命軍傷亡總比例約為1:6.2,且戰死人數超過了負傷人數。」
最後馬鼎盛談到時至今天兩國對這場戰役的紀念情況,他只說到日本仍有老兵帶著兒孫到古戰場憑弔,還付錢暗中將原有中國遠征軍(包括美軍)的陵墓剷平,只替日本軍人留碑,雖是侵略國戰敗國,仍尊崇勇敢捐軀的軍人。
反觀紅色中國,不要說南京大屠殺的數字都是差不多先生,連松山戰役的紀念碑很多都不復存在。這樣說不是醜化紅色中國,一篇原刊在「中國青年報」的文章松山戰役 一場屈辱的勝利轉載在「文化周末」,其中在「紀念」題下有這樣的描述:
「……
其實,在松山戰役之後,中國軍隊曾為自己的陣亡將士修建過公墓。在老人回憶裏,當年,松山山道兩邊整齊排列著裝滿泥土的汽油桶,每個油桶上放著一盆鮮花,鮮花邊上,插著寫有陣亡者姓名的小木片。在松山主峰下,還有一塊國軍103師留下的墓碑,墓碑上刻著所有陣亡者的姓名。
上世紀60年代,這個陣亡將士公墓被徹底摧毀。刻有烈士姓名的石碑,先是被人砸成兩截,然後被抬到小學裏做石階,頑童們的小腳無數次地在石碑上踩來踩去,上面的名字日漸模糊,直到再也看不清楚。
日本人也在用各種方式紀念著自己的陣亡者。
……
到上世紀80年代,日本人終於來到松山。他們通常不跟松山人説話,表情肅穆。上山之後,許多人就地跪下禱告,甚至嚎啕大哭。來得最多的一個老兵,已經到過松山20多趟。
到今天,在松山還是偶爾可以發現這種祭奠的痕跡。幾週前,有遊客發現,在一處戰壕的隱蔽角落裏,放置著一些包裝袋上印刷著日文的食品,在戰壕邊上的樹枝上,還有人細心地扎上了一朵小白花。
普查隊也曾和日本來的旅遊團迎面撞上過。3 月初的一個早晨,正要上山勘測的余戈一行人,在停車場遇見了一群日本老人。雖然他們否認了自己老兵的身份。但帶隊的中國導遊説,這些日本人來自福岡,這正是113聯隊的兵源地。一個眼尖的工作人員還發現,人群中一個看起來稍微年輕一點的老婦,正望著松山抹眼淚。
……」
除了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破壞,為甚麼今天的中國沒有任何紀念?原因很簡單,因為松山戰役上陣的是効忠國民黨的中國遠征軍,而不是効忠共產黨的解放軍。
甚麼「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以史為鏡」等等在現今中國已全部失傳,不過唔緊要,禮失而求諸野,在日本、在美國、在越南、在印度、在第三世界都可找到禮義廉恥這美德,惟獨中國沒有。
據維基百科松下戰役條下有詳盡講述這場戰役,在「總結」記下「日本與國民革命軍傷亡總比例約為1:6.2,且戰死人數超過了負傷人數。」
最後馬鼎盛談到時至今天兩國對這場戰役的紀念情況,他只說到日本仍有老兵帶著兒孫到古戰場憑弔,還付錢暗中將原有中國遠征軍(包括美軍)的陵墓剷平,只替日本軍人留碑,雖是侵略國戰敗國,仍尊崇勇敢捐軀的軍人。
反觀紅色中國,不要說南京大屠殺的數字都是差不多先生,連松山戰役的紀念碑很多都不復存在。這樣說不是醜化紅色中國,一篇原刊在「中國青年報」的文章松山戰役 一場屈辱的勝利轉載在「文化周末」,其中在「紀念」題下有這樣的描述:
「……
其實,在松山戰役之後,中國軍隊曾為自己的陣亡將士修建過公墓。在老人回憶裏,當年,松山山道兩邊整齊排列著裝滿泥土的汽油桶,每個油桶上放著一盆鮮花,鮮花邊上,插著寫有陣亡者姓名的小木片。在松山主峰下,還有一塊國軍103師留下的墓碑,墓碑上刻著所有陣亡者的姓名。
上世紀60年代,這個陣亡將士公墓被徹底摧毀。刻有烈士姓名的石碑,先是被人砸成兩截,然後被抬到小學裏做石階,頑童們的小腳無數次地在石碑上踩來踩去,上面的名字日漸模糊,直到再也看不清楚。
日本人也在用各種方式紀念著自己的陣亡者。
……
到上世紀80年代,日本人終於來到松山。他們通常不跟松山人説話,表情肅穆。上山之後,許多人就地跪下禱告,甚至嚎啕大哭。來得最多的一個老兵,已經到過松山20多趟。
到今天,在松山還是偶爾可以發現這種祭奠的痕跡。幾週前,有遊客發現,在一處戰壕的隱蔽角落裏,放置著一些包裝袋上印刷著日文的食品,在戰壕邊上的樹枝上,還有人細心地扎上了一朵小白花。
普查隊也曾和日本來的旅遊團迎面撞上過。3 月初的一個早晨,正要上山勘測的余戈一行人,在停車場遇見了一群日本老人。雖然他們否認了自己老兵的身份。但帶隊的中國導遊説,這些日本人來自福岡,這正是113聯隊的兵源地。一個眼尖的工作人員還發現,人群中一個看起來稍微年輕一點的老婦,正望著松山抹眼淚。
……」
除了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破壞,為甚麼今天的中國沒有任何紀念?原因很簡單,因為松山戰役上陣的是効忠國民黨的中國遠征軍,而不是効忠共產黨的解放軍。
甚麼「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以史為鏡」等等在現今中國已全部失傳,不過唔緊要,禮失而求諸野,在日本、在美國、在越南、在印度、在第三世界都可找到禮義廉恥這美德,惟獨中國沒有。
星期六, 8月 06, 2011
這樣寫下來
人很矛盾,有些日子期待快些到來,有些日子希望快些過去,美好時光能夠凝住,孤獨年華早日逝去……無論如何,喜歡也好,失意也罷,光陰照樣一天一天過去。
由「大」到可以打跟斗,連大水牛都喜歡的入牆櫃,每種工具一張枱,無聊時會聞到陣陣藥材味開始,兩年下來又要和地產霸權大作戰,要延續只好躲進三樓一角,幾十呎又如何,一樣有櫃枱流動切紙枱,最重要多張電腦枱,出貨時不是向下運而是向上送,這樣都可以過了兩個半載,搞到周身痕唔係辦法,係時候要諗一諗。左尋右尋發現有間試身房,改作茶水間兼雜物房,冷氣夠涼光夠猛。隨著一號仔二號仔退役,漸漸開始發覺唔夠光眼又花,閒來打牌串三四五六,煩惱如何有色彩,咦,點解間屋會落雨嘅……
咁點搞呀。
無辦法,繼續和地產大霸權大作戰,點都要為依時仔找個竇,左忙右忙,左砌右砌,慢慢如積木般逐塊逐塊砌,難得糊塗的心態,不去計較的胸懷,日子就是一天一天這樣寫下來。
「羅大佑出來唱歌啦……」(出現在這首歌之後)羅大佑《青春舞曲演唱會實況精華》黑膠唱片中其中一首歌「現象II」這樣唱:
「七十二年說了一聲Bye-Bye
我們的眼淚跟著掉了下來
我們再也不會覺得多麼奇怪
我們的生命活得多麼精彩……」
由「大」到可以打跟斗,連大水牛都喜歡的入牆櫃,每種工具一張枱,無聊時會聞到陣陣藥材味開始,兩年下來又要和地產霸權大作戰,要延續只好躲進三樓一角,幾十呎又如何,一樣有櫃枱流動切紙枱,最重要多張電腦枱,出貨時不是向下運而是向上送,這樣都可以過了兩個半載,搞到周身痕唔係辦法,係時候要諗一諗。左尋右尋發現有間試身房,改作茶水間兼雜物房,冷氣夠涼光夠猛。隨著一號仔二號仔退役,漸漸開始發覺唔夠光眼又花,閒來打牌串三四五六,煩惱如何有色彩,咦,點解間屋會落雨嘅……
咁點搞呀。
無辦法,繼續和地產大霸權大作戰,點都要為依時仔找個竇,左忙右忙,左砌右砌,慢慢如積木般逐塊逐塊砌,難得糊塗的心態,不去計較的胸懷,日子就是一天一天這樣寫下來。
「羅大佑出來唱歌啦……」(出現在這首歌之後)羅大佑《青春舞曲演唱會實況精華》黑膠唱片中其中一首歌「現象II」這樣唱:
「七十二年說了一聲Bye-Bye
我們的眼淚跟著掉了下來
我們再也不會覺得多麼奇怪
我們的生命活得多麼精彩……」
星期五, 8月 05, 2011
上座率107%
來自八月一日新華網一則新聞「京滬高鐵開行首月發送525.9萬人 上座率107%」,睇後真係唔係幾明,照道理班班車滿座,咁上座率唔係叫百分之一百嗎?怎麼會有上座率百分之一百零七?除非高鐵可以超載?否則何來百分之一百零七?
諗極都唔明,後來一睇新浪網轉載鐵道部的一則新聞「鐵道部:京滬高鐵上座率超100%並不一定超員」,發覺原來係有數計的,明唔明則是另外一回事,其中一段這樣說:
「以CRH3C型動車組為例,該車定員556人,如果開行上海至南京直達列車,在上海有480人購票上車,上座率為480/556=86%。如果不是直達列車,該車在上海有480人上車,在蘇州停靠時下車400人、又上車100人並坐到終點,盡管到南京站時該車僅有180人,但是該趟車的上座率應計算為(480+100)/556=104%。」
真係讀得書少,睇極都唔係幾明。既然定員五百五十六人,無論由頭站上海坐到尾站北京,中途如何上落定員都係五百五十六人。如果鐵道部條數可以如此,咁不如玩一個遊戲,依鐵道所言照辦一次,以CRH3C型為例,該車定員556人,在上海有556人購購上車,上座率為556/556=100%。如果不是直達列車,在上海有556人上車,在蘇州停靠時下車556人,又上車556人並坐到終點,儘管到北京時乘客有556人,但該趟車的上座率應許算為(556+556)/556=200%。
唔知咁樣計得唔得,如果得,上座率何止107%,200%、300%、400%都得,十個站一上一落,1000%上座率。
最值得注意一點,新浪網題為「京滬高鐵上座率……」,但是內文卻寫上「以CRH3C型動車組為例……」,從這裏可知所謂高鐵即動車,動車即高鐵。
恐新聞內容被刪,轉載如下:
鐵道部:京滬高鐵上座率超100%並不一定超員
2011-08-02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8月2日電 (記者 申亞欣)7月31日,京滬高鐵迎來開通“滿月”。此前,有媒體報道,京滬高鐵現在“每趟都有大量余票”,二等座、一等座都出現超過70%的剩票。而備受關注的天價商務座,基本是在“運凳子”。對此,鐵道部正式回應稱,京滬高鐵開通運營一個月以來,共開行動車組列車5542列,日均179列;運送旅客525.9萬人,日均17萬人,平均上座率達到107%。
此前,東方早報報道比較了7月4日和7月31日兩天的從上海開往北京的余票情況,7月4日上午8點始發的G12次、9點始發的G2次、10點始發的G14 次、以及11點始發的G16次列車,二等座票數量均顯示為“0”,即已售罄,同時,觀光座、一等包座和一等座票也所剩無幾。而7月31日,一度熱門的 G12次,G2次,G14次和G16次列車,二等座分別還剩余414張,372張,630張,624張。而下午從1點到4點區間段的二等座余票均在600 張以上。
鐵道部表示,開通一月來,京滬高鐵和既有京滬線日均合計發送旅客25.4萬人,較京滬高鐵開通前同比增加9.4萬人,增長58.8%。
7月14日,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做客人民網時表示,截至13日,京滬高鐵運行半個月來平均上座率為106%。
對于“平均上座率”,應該怎樣理解呢?
據了解,列車上座率是指購票上車的旅客人數與列車定員的比率,反映了列車席位利用率。高鐵列車中途停站,旅客有上有下,席位是可以複用的,所以上座率超過100%並不一定超員。
以CRH3C型動車組為例,該車定員556人,如果開行上海至南京直達列車,在上海有480人購票上車,上座率為480/556=86%。如果不是直達列車,該車在上海有480人上車,在蘇州停靠時下車400人、又上車100人並坐到終點,盡管到南京站時該車僅有180人,但是該趟車的上座率應計算為(480+100)/556=104%。
去年,外界也有人質疑,鐵道部關于平均上座率的數據與乘客的感受有差異。當時,鐵道部有關人士解釋說,中國鐵路運輸統計已經信息化,每一趟列車的旅客購票人數是計算機統計生成的,准確可靠。旅客之所以對上座率高低的感受不同,主要是由于每日、每月、每年的列車上座率是一個平均數,而每一趟列車的上座率是很不均衡的。
造成這一因素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首先,列車上座率是一個平均數,不同時間的列車上座率很不均衡。一年中的寒暑假、春節等公共假期,一周中的周末時段,每天的早8點至下午2點,均是客流高峰。這些時間段內,高鐵上座率會很高。與此對應,也有一些時段是客流低谷期。
其次,高鐵車票銷售時,不會在首發站把所有車票銷售一空,會為中間車站預留一些席位以保証公平,因此也會出現上車後發現空車廂的現象。高鐵採取公交化運輸模式,就難免會出現像地鐵、公交車那樣客流高低變化較大的情況。
京沪高铁开行首月发送525.9万人 上座率107%
2011年08月01日 20:19:07 来源: 新华网
京沪开行首月发送旅客525.9万人
新华网北京8月1日电铁道部消息:截至7月31日,京沪高铁开通运营一个月以来,共开行动车组列车5542列,日均179列;运送旅客525.9万人,日均17万人,平均上座率107%。京沪高铁和既有京沪线日均合计发送旅客25.4万人,较京沪高铁开通前同比增加9.4万人,增长58.8%。
针对京沪高铁开通以后出现的设备故障问题,铁路部门对京沪高铁设备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安全大检查,迅速整治存在问题,强化安全保障措施。其中,重点加强了设备检查检修,提高了设备稳定性;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实行干部现场安全包保,充实一线技术保障力量;进一步加大高铁调度员、动车组司机等主要工种人员的技能培训,使设备故障逐步减少,列车运行秩序迅速恢复正常,保证了京沪高铁运营安全平稳有序。
諗極都唔明,後來一睇新浪網轉載鐵道部的一則新聞「鐵道部:京滬高鐵上座率超100%並不一定超員」,發覺原來係有數計的,明唔明則是另外一回事,其中一段這樣說:
「以CRH3C型動車組為例,該車定員556人,如果開行上海至南京直達列車,在上海有480人購票上車,上座率為480/556=86%。如果不是直達列車,該車在上海有480人上車,在蘇州停靠時下車400人、又上車100人並坐到終點,盡管到南京站時該車僅有180人,但是該趟車的上座率應計算為(480+100)/556=104%。」
真係讀得書少,睇極都唔係幾明。既然定員五百五十六人,無論由頭站上海坐到尾站北京,中途如何上落定員都係五百五十六人。如果鐵道部條數可以如此,咁不如玩一個遊戲,依鐵道所言照辦一次,以CRH3C型為例,該車定員556人,在上海有556人購購上車,上座率為556/556=100%。如果不是直達列車,在上海有556人上車,在蘇州停靠時下車556人,又上車556人並坐到終點,儘管到北京時乘客有556人,但該趟車的上座率應許算為(556+556)/556=200%。
唔知咁樣計得唔得,如果得,上座率何止107%,200%、300%、400%都得,十個站一上一落,1000%上座率。
最值得注意一點,新浪網題為「京滬高鐵上座率……」,但是內文卻寫上「以CRH3C型動車組為例……」,從這裏可知所謂高鐵即動車,動車即高鐵。
恐新聞內容被刪,轉載如下:
鐵道部:京滬高鐵上座率超100%並不一定超員
2011-08-02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8月2日電 (記者 申亞欣)7月31日,京滬高鐵迎來開通“滿月”。此前,有媒體報道,京滬高鐵現在“每趟都有大量余票”,二等座、一等座都出現超過70%的剩票。而備受關注的天價商務座,基本是在“運凳子”。對此,鐵道部正式回應稱,京滬高鐵開通運營一個月以來,共開行動車組列車5542列,日均179列;運送旅客525.9萬人,日均17萬人,平均上座率達到107%。
此前,東方早報報道比較了7月4日和7月31日兩天的從上海開往北京的余票情況,7月4日上午8點始發的G12次、9點始發的G2次、10點始發的G14 次、以及11點始發的G16次列車,二等座票數量均顯示為“0”,即已售罄,同時,觀光座、一等包座和一等座票也所剩無幾。而7月31日,一度熱門的 G12次,G2次,G14次和G16次列車,二等座分別還剩余414張,372張,630張,624張。而下午從1點到4點區間段的二等座余票均在600 張以上。
鐵道部表示,開通一月來,京滬高鐵和既有京滬線日均合計發送旅客25.4萬人,較京滬高鐵開通前同比增加9.4萬人,增長58.8%。
7月14日,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做客人民網時表示,截至13日,京滬高鐵運行半個月來平均上座率為106%。
對于“平均上座率”,應該怎樣理解呢?
據了解,列車上座率是指購票上車的旅客人數與列車定員的比率,反映了列車席位利用率。高鐵列車中途停站,旅客有上有下,席位是可以複用的,所以上座率超過100%並不一定超員。
以CRH3C型動車組為例,該車定員556人,如果開行上海至南京直達列車,在上海有480人購票上車,上座率為480/556=86%。如果不是直達列車,該車在上海有480人上車,在蘇州停靠時下車400人、又上車100人並坐到終點,盡管到南京站時該車僅有180人,但是該趟車的上座率應計算為(480+100)/556=104%。
去年,外界也有人質疑,鐵道部關于平均上座率的數據與乘客的感受有差異。當時,鐵道部有關人士解釋說,中國鐵路運輸統計已經信息化,每一趟列車的旅客購票人數是計算機統計生成的,准確可靠。旅客之所以對上座率高低的感受不同,主要是由于每日、每月、每年的列車上座率是一個平均數,而每一趟列車的上座率是很不均衡的。
造成這一因素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首先,列車上座率是一個平均數,不同時間的列車上座率很不均衡。一年中的寒暑假、春節等公共假期,一周中的周末時段,每天的早8點至下午2點,均是客流高峰。這些時間段內,高鐵上座率會很高。與此對應,也有一些時段是客流低谷期。
其次,高鐵車票銷售時,不會在首發站把所有車票銷售一空,會為中間車站預留一些席位以保証公平,因此也會出現上車後發現空車廂的現象。高鐵採取公交化運輸模式,就難免會出現像地鐵、公交車那樣客流高低變化較大的情況。
京沪高铁开行首月发送525.9万人 上座率107%
2011年08月01日 20:19:07 来源: 新华网
京沪开行首月发送旅客525.9万人
新华网北京8月1日电铁道部消息:截至7月31日,京沪高铁开通运营一个月以来,共开行动车组列车5542列,日均179列;运送旅客525.9万人,日均17万人,平均上座率107%。京沪高铁和既有京沪线日均合计发送旅客25.4万人,较京沪高铁开通前同比增加9.4万人,增长58.8%。
针对京沪高铁开通以后出现的设备故障问题,铁路部门对京沪高铁设备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安全大检查,迅速整治存在问题,强化安全保障措施。其中,重点加强了设备检查检修,提高了设备稳定性;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实行干部现场安全包保,充实一线技术保障力量;进一步加大高铁调度员、动车组司机等主要工种人员的技能培训,使设备故障逐步减少,列车运行秩序迅速恢复正常,保证了京沪高铁运营安全平稳有序。
星期四, 8月 04, 2011
星期三, 8月 03, 2011
《不赦島》(Shuttle Island)
某日放假在家,太早又睡不著,於是找來《不赦島》VCD在電腦觀看。家中觀看始終不及電影院,窄銀幕,同一色調,同一個場景地點,音響缺乏低音,令觀影至中段時覺得有些沉悶,及至看似謎團解開,才能集中精神。
以馬田史高西斯執導,會不會簡單拍一套疑幻似真的電影?里安納度最後說:「to live as a monster or to die as a good man.」正是電影的主題。電影中的精神病院所代表的是甚麼?正是描寫一個極權世界。
個人的經歷慘不忍睹如地獄,遭遇是否真的如此,或是迫害後所產生的幻覺,至逐漸找到真相時,無論怎樣,所得的結果都是一樣,真相不再屬於自己,一切任由他們(精神病院或極權政府)控制和安排,是真是假到底有多大意義?真相是他們的真相,自己也不再屬於自己,正常與瘋狂根本沒有分別,與其行屍走肉,倒不如痛快地死。
為何今天才看這電影而特別有感覺,因為剛發生了溫州高鐵追撞事件。或者的確有這樣的醫生(某個人)願意陪你一起瘋狂,但不要忘記背後龐大的組織,絕不能獨善其身,只能同流合污。至於里安納度,知道了真相又如何,還不是被和諧掉。
到最後看里安納度個人選擇亦必需作出抉擇,順從當局的意願無疑可以苟且偷安,但這樣的生活怎可活下去,雖然知道勢孤力弱的無奈,亦要奮起反抗,結果唔使講。
電影結局多少帶點悲觀,亦有商業考慮,美好結局難引起共鳴,因為抉擇最終由個人(觀眾)自己決定。網上一篇《不赦島》(Shuttle Island)-觀後感寫得不錯,可參考。
星期二, 8月 02, 2011
居港權
自從看過李純恩主持的飲食節目,覺得他跟隨偉大祖國的步伐甚麼都「美女前美女後」,甚是吃不消,自此少看了他的專欄,因為大部分都是飲飲食食,未食已見膩。今天無意中在《頭條日報》看到他一篇文章「關於外傭居港權」,不是講食的,似乎像一篇文章:
好好過日子——關於外傭居港權(2011-08-02)
最近在新聞中經常聽到應否給居港超過七年的外傭居港權的話題,因為政府正面臨相關訴訟。
作為外傭僱主,看覑家中菲傭在香港努力工作了這麼多年,她對香港人作出的貢獻,不會比其他在港居住超過七年就拿到永久身份證的人少,她應該有選擇做香港人的資格。
在香港的外傭,幫助了許多香港家庭,如果有一天外傭消失的話,對許多香港家庭不知會造成多大的麻煩。當然你可以說,沒有外傭幫忙,日子也要過。但既然已經形成一種生活模式,且行之有效,最好就不要改變嘛。
以我家菲傭為例,我們已視她為家中一份子和好幫手,缺乏了便覺彷徨,如果她可以做個香港永久居民,不過是公平待遇。
這天在討論這個話題的時候,有位朋友說,外傭也分優劣,有些表現如在家小偷小摸,在外胡亂借錢搞到貴利佬上門騷擾僱主,都叫人十分頭痛的。
我說這應該也要想些對策吧,比如在審批是否給予居留權的時候,除了居港年份,還要加上僱主簽發的品格證明,這樣,基本上就可以把好人留下來。至於品格不好的,不留也罷。
朋友說,你這樣做,可能會造成不公平的。我說,世界上不公平的事情太多,我們盡量公平就是了。
——李純恩
那些親特區政府和愛祖國的尊貴議員,跟隨不知從何而來的推算數字,說如果容許外傭來港七年便有居港權的話,那麼會有五十萬人申請來港,再經推算後會有約十萬人申領綜援云云。
看過一些二三十年代的小說如《城南舊事》,除非家道中落等因素將傭人送回家鄉,否則都會視傭人為家人般看待,當然其中存有階級之分。
電影《真實的勇氣》開首時這樣說:「凡事都有代價,除了上天的恩賜。」給外傭居港權,並不是外傭搖身一變成了港人便可申領綜援,他們也要付出代價的,況且法律(基本法)訂明獲得居港權的資格,難道對自己有利要改基本法,對自己不利又要改基本法?係咁就最好。
的確外傭有優劣,但是否一定你給人家居留權,人家必定會申請和感謝特區香港呢?世界上唔一定係你給的人家別人必然欣意接受,不過想外傭不申請居港權也有方法的。
首先,外傭必先居港七年,合資格可以申請,成功後給他們的不止居港權咁簡單,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身份和護照,入籍時更要向國旗宣誓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投票權選國家領導人,附加服兵役的義務,到時看看有多少外傭願意申請,如果他們覺得無問題的話,給他們又如何?
好好過日子——關於外傭居港權(2011-08-02)
最近在新聞中經常聽到應否給居港超過七年的外傭居港權的話題,因為政府正面臨相關訴訟。
作為外傭僱主,看覑家中菲傭在香港努力工作了這麼多年,她對香港人作出的貢獻,不會比其他在港居住超過七年就拿到永久身份證的人少,她應該有選擇做香港人的資格。
在香港的外傭,幫助了許多香港家庭,如果有一天外傭消失的話,對許多香港家庭不知會造成多大的麻煩。當然你可以說,沒有外傭幫忙,日子也要過。但既然已經形成一種生活模式,且行之有效,最好就不要改變嘛。
以我家菲傭為例,我們已視她為家中一份子和好幫手,缺乏了便覺彷徨,如果她可以做個香港永久居民,不過是公平待遇。
這天在討論這個話題的時候,有位朋友說,外傭也分優劣,有些表現如在家小偷小摸,在外胡亂借錢搞到貴利佬上門騷擾僱主,都叫人十分頭痛的。
我說這應該也要想些對策吧,比如在審批是否給予居留權的時候,除了居港年份,還要加上僱主簽發的品格證明,這樣,基本上就可以把好人留下來。至於品格不好的,不留也罷。
朋友說,你這樣做,可能會造成不公平的。我說,世界上不公平的事情太多,我們盡量公平就是了。
——李純恩
那些親特區政府和愛祖國的尊貴議員,跟隨不知從何而來的推算數字,說如果容許外傭來港七年便有居港權的話,那麼會有五十萬人申請來港,再經推算後會有約十萬人申領綜援云云。
看過一些二三十年代的小說如《城南舊事》,除非家道中落等因素將傭人送回家鄉,否則都會視傭人為家人般看待,當然其中存有階級之分。
電影《真實的勇氣》開首時這樣說:「凡事都有代價,除了上天的恩賜。」給外傭居港權,並不是外傭搖身一變成了港人便可申領綜援,他們也要付出代價的,況且法律(基本法)訂明獲得居港權的資格,難道對自己有利要改基本法,對自己不利又要改基本法?係咁就最好。
的確外傭有優劣,但是否一定你給人家居留權,人家必定會申請和感謝特區香港呢?世界上唔一定係你給的人家別人必然欣意接受,不過想外傭不申請居港權也有方法的。
首先,外傭必先居港七年,合資格可以申請,成功後給他們的不止居港權咁簡單,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身份和護照,入籍時更要向國旗宣誓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投票權選國家領導人,附加服兵役的義務,到時看看有多少外傭願意申請,如果他們覺得無問題的話,給他們又如何?
星期一, 8月 01, 2011
啤酒
好學唔學,走去學人飲酒。記得某一年到青島旅遊,經過一間青島啤酒廠,企圖入內參觀,未入大門已被保安大聲喝住,說不能內進,於是問可否參觀釀製啤酒過程,得回來的是充滿中國特色的答案——不開放。身為青島人,理應以青島啤酒廠為榮,何況是員工,這廠不開放,也可以告訴我們哪間青島啤酒廠可以參觀,奈何員工一副惡相則比較少見。
在青島,想飲青島啤酒不是買樽裝或罐裝,而是以膠袋盛載的生啤,怪不得當時見滿街一人一袋或數袋。青島啤酒味道較苦澀偏濃,生啤略為清淡新鮮,從膠袋倒進杯中需要一定技巧,可惜在特區香港未有機會再品嘗。
某日經過北角炮台山一間專門食凍海鮮的小店,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以為食海鮮必定配紅酒或白酒,誰不知店內同時供應兩款啤酒,一款是比利時的Stella Artois,另一款是德國啤酒Hoegaarden。中午時分炎炎夏日,見小店的確有點品味,於是入內嘗試以啤酒佐海鮮作午餐,隨便點了清蒸蟶子和一隻花蟹。
據介紹,Hoegaarden是一種白啤酒,以大鄉里之初學人飲酒,當然不知何謂白啤酒,不過略帶麥香淡淡清醇,混和同樣淡中有鮮的花蟹同嚼,過後似乎不留痕跡,回味卻有充實的滿足,驀然發覺以往被成見所困,第一次淺嘗Hoegaarden已帶出不同感覺,是花蟹的清醇還是啤酒的鮮甜,在這酷熱天氣找到透心的涼快。
一支Hoegaarden伴一隻花蟹只是初嘗,已經有點意猶未盡,再來的蟶子應該可以大口大口呷,既可盡情享受,又可中和蟶子的爽滑,減去豉油的鹽,色香味一併俱全,難得中午都可以嘗到如此美食。
來了一碗白飯,不知不覺已飲到第三支。咦,望望冷櫃中的Stella Artois都未試,想到近日看到的廣告,係未要再努力努力,還要找一個特別的日子再來試試比利時啤酒和德國啤酒之分別。
後記:Stella Artois的廣告介紹,可見2011年5月29日的廣告。
在青島,想飲青島啤酒不是買樽裝或罐裝,而是以膠袋盛載的生啤,怪不得當時見滿街一人一袋或數袋。青島啤酒味道較苦澀偏濃,生啤略為清淡新鮮,從膠袋倒進杯中需要一定技巧,可惜在特區香港未有機會再品嘗。
某日經過北角炮台山一間專門食凍海鮮的小店,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以為食海鮮必定配紅酒或白酒,誰不知店內同時供應兩款啤酒,一款是比利時的Stella Artois,另一款是德國啤酒Hoegaarden。中午時分炎炎夏日,見小店的確有點品味,於是入內嘗試以啤酒佐海鮮作午餐,隨便點了清蒸蟶子和一隻花蟹。
據介紹,Hoegaarden是一種白啤酒,以大鄉里之初學人飲酒,當然不知何謂白啤酒,不過略帶麥香淡淡清醇,混和同樣淡中有鮮的花蟹同嚼,過後似乎不留痕跡,回味卻有充實的滿足,驀然發覺以往被成見所困,第一次淺嘗Hoegaarden已帶出不同感覺,是花蟹的清醇還是啤酒的鮮甜,在這酷熱天氣找到透心的涼快。
一支Hoegaarden伴一隻花蟹只是初嘗,已經有點意猶未盡,再來的蟶子應該可以大口大口呷,既可盡情享受,又可中和蟶子的爽滑,減去豉油的鹽,色香味一併俱全,難得中午都可以嘗到如此美食。
來了一碗白飯,不知不覺已飲到第三支。咦,望望冷櫃中的Stella Artois都未試,想到近日看到的廣告,係未要再努力努力,還要找一個特別的日子再來試試比利時啤酒和德國啤酒之分別。
後記:Stella Artois的廣告介紹,可見2011年5月29日的廣告。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