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月 22, 2009

換命謊言(Changeling)

  近年在看電影之前,很少看電影介紹或是電影評論,所以開始時並不知道內容,待看完電影後才知故事的真相。早前在珠海買了疑似正版的翻版DVD《換子疑雲》,昨天放假,晚上無聊在家,以此電影作消閒。電影譯作《換子疑雲》還有點道理,可是《換命謊言》又怎樣解釋?雖是謊言騙局,但何來換命?
  自從時代轉變,不知從何時開始,電影多以女性為中心,男人不知何處去,《換子疑雲》中安祖連娜祖莉飾演單親母親,帶著孩子居住在小鎮,父親似逃避責任,只以對白交代了去向。故事發生在上年紀二十年代,孩子失蹤,背後隱藏連環殺手兒童謀殺案,警方無力破案,為了應付傳媒壓力,代表權力的警方,找來另一個小孩頂包認母,以為單親母親弱不禁風,不再追究,奈何謊言掩蓋不了事實。
  電影至結尾時,有些想不明白,為何警方會隨便找來一個小孩替代單親母親的孩子,明明知道沒有可能的。首先母親會知道、醫生會知道、鄰居會知道、學校也會知道,這個小孩根本就是假的。警方無能是不爭的事實,奇怪在懾於輿論壓力,竟然以為一個騙局、高壓手段便可以瞞天過海,怎知代表正義的一方,如宗教(電台牧師)、法律(律師)和弱勢社群(母親)不怕固有惡勢力的欺負,奮起反擊,最後戳破騙局,尋回真相。
  還有不明白的是,為何被關在瘋人院的都是女性,而主管瘋人院的都是男性。另一不明白,雖說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為何電影設在上世紀二十年代?那是一個怎樣的背景?是女性地位開始提升的時期?這些都沒有探究過,看似是不明白,其實內裏是有原因的。
  奇連伊士活老而彌堅,雖然拍得緩慢,依然為正義而戰。雖說是上一個世紀的事,好像離我們很遙遠,一個謊言怎可掩蓋一個騙局?答案是可以的,例如是毒奶粉案,孩子是死了,可是獨裁政府只找來三兩個奶農判死刑了事。又例如香港的政制諮詢,一個只得幾百人選出來的特區政府,可以說首要任務是要應付金融海嘯,所以將諮詢期抽後至年尾。又例如對外說沒有愛滋村、沒有煤礦災難、十三億人有溫飽……上訪的人會被拉去精神病院,就如電影中,已給你找來一個「兒子」,還欠你甚麼一樣。
  美國從不否認也有這些事情的發生,例如訛稱伊拉克有大殺傷力武器等,美國有種族歧視,同樣有政府欺騙市民等等的事情發生,不過美國亦有一些不同於政府價值觀的人,有宗教信仰、有法律保護、有言論自由,去追求真相,這正是奇連伊士活所要表達的美國精神——人家的所謂愛國,不是要天天唱唱國歌、升升國旗就是愛國。
  上個世紀過去了,今天看來仿如昨天,對我們來說,這電影可說是一個諷刺。話說回來,基於這電影的「反動」內容,應該在全中國禁映,不過中國當局一見是美國電影,管他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