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2月 23, 2010

文摘「向和平英雄致敬」

  近年很少機會買報紙,因為報紙等同廢紙,除了當廢紙買之外,並無其他用途。免費報紙間中看看,反正都是報道新聞,無必要長篇大論。〈頭條新聞〉的報道和其他報紙差不多,喜歡作大,又選擇報道,本來沒有甚麼好看,不過,反而是其專欄有一看價值,例如今天的「占Sir on Duty」,所講的「向和平英雄致敬」,正可觀微知著,從一些事中反映特區香港隨著回歸十三年,已成為中國其中一個沿海城市而已。

  「向和平英雄致敬」內文如下:

占Sir on Duty——
向和平英雄致敬
2010-12-23

  每年十一月第二個星期日便是和平紀念日,悼念一戰及二戰陣亡軍人及遇害平民。當日有政府高官、各國領事、宗教界代表、紀律部隊及制服團體代表等出席活動,不論是政府人員還是市民,都會齊集在中環和平紀念碑舉行獻花儀式。
  儀式莊嚴肅穆,卻總是讓人動容,儀仗隊及樂手會先進場,官方代表及義勇軍團員便站在紀念碑兩旁,之後號角手就吹起軍樂《TheLastPost》,全場默哀兩分鐘,再逐一向紀念碑獻花,最後就由宗教代表誦讀禱文。整個儀式不超過一小時,但卻非常有意義及感人。
  當站在那些義勇軍團員身旁,便深深覺得他們已經很老了,部份人更身體虛弱,但他們仍然堅持戴上獎章,驕傲、莊重及充滿威嚴地站覑,向陣亡的戰友與皇家香港軍團(義勇軍)致敬。
  如果連這些義勇軍老團員都離開人世,那麼還會有人記得他們嗎?還有人繼承他們無私捨命保缳家園的精神嗎?五十年之後,仍有人站在紀念碑前悼念這班真英雄嗎?
  紀念儀式充分反映出香港曾經是一個國際大都會,但現在來自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葡萄牙、歐亞及英國等不同族裔人士,因為語言障礙,不再輕易加入到政府公務員行列,但當年語言的問題,卻沒有阻礙他們捨身保缳這片土地,他們更當香港是家,其後代甚至在香港土生土長。
  自從回歸以來,本港似乎漸漸失卻國際大都會的面貌,大家平日說英語的機會愈來愈少,只說粵語,雖然不少人也有學普通話,但日常生活中,如非必要,很少應用到。
  其實若大家都精通上述三種語言,不是最好嗎?何以要妨礙自己進步呢?我記得,當年港人的英語水平名列亞洲其他國家之上,但今時今日,我們又排在第幾名呢?
中譯:邵燕霞
林占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