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一些電影資料,竟然無意中找到一段
「劉三姐怎麼了」的文章,見文尾寫著2006年,那應該是2006年的事吧。
由於網上看文比較吃力,粗略看了幾段,大概是指電影〈劉三姐〉的編劇喬羽「偷用」了彩調劇的原創,連部分歌詞也屬於盜用,文章列舉了當時創作過程,包括了第幾稿等,後來因為要將原為舞台劇的〈劉三姐〉改編成電影,請來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成了後來的〈劉三姐〉。
這段爭論的插曲不知發生在何時,因為喬羽後來是有回信的,但是信尾的日期卻在一九九五年,那麼事情的日子不可能在2006年吧,至於來源出自何處,暫時還不清楚,不過作為一段資料參考,有助瞭解當時的情況。
話說回來,如果〈劉三姐〉不是被改編為了電影,桂林和陽朔決不會得天獨厚,電影也不會流傳五十年。至於柳州,除了木頭出名,曾經也想過去柳州一行,很喜歡那個彎位拍出的面貌。後來將彩調戲拍成電影亦曾在網上看過,戲曲加傳統演繹,除非如〈紅樓夢〉的佈景和演員,否則很難成經典,所以傳說成就與否,有著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附上〈劉三姐〉電影劇照、喬羽當時的回信和「劉三姐怎麼了」原文。
2 則留言:
真是長篇鉅文﹗
ky
唔好咁啦。
年紀漸大,開始對喜歡的事物愈來愈少,難得有興趣,於是抄下來看看。
mk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