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2月 27, 2010

貼錢買難受

  「茫」字何解?根據臺灣國語辭典解釋:
  「茫」(形):廣大﹑模糊不明。如:「渺茫」、「人海茫茫」。
  「茫」(副):1. 悵然無所知的樣子。如:「茫然」。2. 全然。如:「茫無頭緒」﹑「茫無所知」。
  看了辭典,大概知道「茫」字何解。2010年12月22日,特區香港一份自稱乜都第一的高級知識分子大報,正是用這個「茫」字做大標題,題目是這樣的:「天人兩茫 遊子無家做冬」
  天從來都不會茫,只有人才會茫,因為萬物有主宰,全因人不相信。既然天不會茫,何以「天人兩茫」?將人和天比,是不自量力?還是將人自比天高?這個真係要問問那些高級知識分子了,可能他們自覺已經和天齊高。
  至於「遊子」,遊子本來就是無家,既然無家,何來做冬?所謂冬大過年,這些都是某些地區才如此說。中國如此大,以目前計,差不多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五十多個民族,除了漢族外,其他部分民族根本並不知道「做冬」為何物,如果只從本身的利益出發,即無博大的民族觀點。
  因天氣影響致機場不能正常運作,這又有甚麼稀奇?中國北方大風雪又唔見咁緊張報道,畜牧農業受影響之廣近年罕見,全世界六十多億人,只得三兩百個特區香港人受阻延,竟然可以成為這裏的大新聞,睇得這等大報多,真係唔變井底蛙才怪。
  所以話特區香港人質素低即是質素低,每天花六元貼錢買難受,還要照單全數,奇哉。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上柬埔寨星洲日報(http://www.sinchew-i.com/cambodia/)網,看到其中一篇專題報道,名為「傳承冬至掃墓等習俗.才正海南人守香火」(http://www.sinchew-i.com/cambodia/node/19788?tid=7)終於明白這份自稱乜都第一的知識分子大報為何會用「天人兩茫」作大題,原來他們一片苦心,既宏揚中華文化,又傳承五千年傳統,全為被困在大英帝國機場的遊子著想。單是這份可歌可泣的精神,足令人敬佩。至於高級知識分子內裏有沒有特別意思,的確不便猜測。

「傳承冬至掃墓等習俗.才正海南人守香火」全文:(http://www.sinchew-i.com/cambodia/node/19788?tid=7)

匿名 提到...

傳承冬至掃墓等習俗.才正海南人守香火
2010-12-24 15:34
  嗊吥省逢乍叻縣和東端縣,聚居著許多海南華僑,其中東端縣的才正鄉,是柬埔寨最大的胡椒出產地。
  當地海南人的先輩不僅把種胡椒的技術帶到才正鄉,也把中華文化和習俗帶到才正鄉。本月22日(農曆11月17日)是中國傳統的冬至,而當地的海南老鄉卻選擇在這一天掃墓,而一般華人選擇在清明掃墓。
  據了解,移民至我國的海南人祖籍多為文昌縣,也有少數來自萬靈等地。也許因為地域關係,他們所信奉的多為水尾娘娘。他們也非常重視華文教育,在老一代的海南人中曾湧現不少才華橫溢的知識分子,可惜戰爭期間華校受到摧殘,目前住在才正鄉的海南年輕一代,不僅不識中文,許多人連起碼的海南方言都不會說,只有少數有能力的華人家庭會把子女送往當地華校就讀。
  在冬至當天,記者前往才正鄉,發現許多散居各地的海南人都回鄉祭祖,每座祖墳上黃色的新土,還壓上五顏六色的冥紙。
  在離舊才正市場不完的一座墳場,上墳祭祖的人較多,據說那裡以前是舊公墓。講一口廣東話的唐廣威原來是廣東人,卻當上海南人的女婿,一家大小20幾個人都聚到墳場祭祖。
  當地海南老鄉陳多年帶記者到才正鄉參觀當地唯一的一座本頭公廟,這裡原來叫祖師公廟,廟旁還開開辦了才正學校,當地許多老華人都在那上過學。不過,華校目前只剩下一片空地。
  陳先生說,在60至70年前,有一些胡椒老園主集資在山邊的胡椒園建華校,那是才正學校的前身,在40年代全國獨立前,因為當地“越盟”十分活躍,為了安全,只得把學校搬到廟旁。
胡椒園面積縮小
  在才正小道上行走,不時可見到一座座高坡,那是以前胡椒園的遺跡;以前當地幾乎都是胡椒園,這裡的海南人,乃至許多柬人,幾手都是胡椒農。
  胡椒種上後,大概三至四年就可收成,其壽命可達50年或以上,但必須細心照顧,每三年必須填土。年代越長的椒園土越高,最老的胡椒園甚至高達三至四米。還要定時澆水,所以每一個胡椒園旁都有挖掘像水池一樣的大水井,常年不干。但這幾年,由於胡椒價格下降,投下的人力物力太多,幾乎所有的人都放棄祖輩上百年來所苦心經營的胡椒園,而改種甘蔗或稻谷等其他農作物。現在,只剩下附近的瓦安山下,有一個非政府組織在種植小面積的胡椒。
  在問及當年的海南人是如何不遠萬里來到才正種胡椒的,今年75歲、已是第三代的黃金英告訴記者,目前他的家族已到了第六代,而父親黃金源已超過100歲。
從海南賣豬仔來柬
  據老年人說,從祖輩的傳說中知道,很多胡椒農在當年是以賣豬仔形式過藩在此落戶,蛇頭從海南島招來很多壯年勞工,在白馬海邊靠岸後,胡椒園老闆便到那裡挑選,並與蛇頭議價,買斷十年或若干年,多少錢講定後便把勞工帶到胡椒園。在那裡包吃包住,沒有正式的工資,每年只給少許零用錢,隨著年代的流逝,人數的增加,許多人也在當地成家立業。
  老華人陳萬年說,在紅高棉時代,才正鄉約100個華人家庭中,至少有70多家有家庭成員喪命,很多年邁華人是因不諳柬語,結果被帶到村外活活打死。
  集資在山邊的胡椒園建華校,那是才正學校的前身,在40年代全國獨立前,因為當地“越盟”十分活躍,為了安全,只得把學校搬到廟旁。

m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