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月 16, 2012

選戰風雲(The Ides of March)



  來自網上資料介紹:

  劇情改編自博威廉曼百老匯舞台劇《法拉格北站》,深刻描繪了人對權力的慾望。
  「法拉格北站」是位於華盛頓市法拉格廣場以北的地鐵車站的站名。2004年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初選階段,博威廉曼曾擔任過民主黨候選人霍華德迪恩(Howard Dean)的競選幕僚,《法拉格北站》就是根據他親身經歷創作的。
  佐治古尼堅持將片名改成《The Ides of March》,指的是3月15日。在歷史上,這天是尤利烏斯.凱撒的遇刺日。在莎士比亞的劇作《凱撒大帝》中,一個預言者告訴凱撒,要「當心三月十五日」。所以《The Ides of March》的片名暗喻著某種爭執上的陰謀和詭計。

  石琪在報章的影評話佐治古尼導比演好,看後也有這感覺。賴恩高斯寧由開始至結尾時的轉變表演至佳,搶了幾名老戲骨的戲。
  有說這是忠誠與背叛的課題,有忠誠何來有背叛,同樣有背叛何來有忠誠。開始時的確很點矛盾,只向著自己認為對的目標進發,後來發覺並非如此簡單,但又有何相干?自己潔身自愛一樣可以達到目的。
  所謂潔身自愛,只不過未能同流合汙。至同流合汙時,何來潔身自愛?因為在他們身上早已看到了未來,與其如此,倒不如自己一手包辦。
  政治黑暗老生常談,個人只是一隻棋子,稍露鋒芒無論對家還是自己一方,其實都想除之而後快,犧牲一切在所不惜。至於女見習生是自殺或另有內情,因當時賴恩高斯寧從後梯步上酒店,有一個男人從房中走出(當時正想著為何他從後梯上樓未及看清),至賴恩高斯寧入房,究竟他想知道些甚麼?想親眼證實見習生真的死去?
  無論如何,擋我者死,可以是仇恨,也可以為求成功。最後佐治古尼發表演說時觀眾歡呼喝采,又一新見習生上場,獨賴恩高斯寧冷眼旁觀,因為只有他才知誰是主角。
  民主選舉並不一定有效,是真是假最終要討好選民。選民可以愚蠢,可以盲目,可以矇騙,但選票在選民手上,多少都要留有一手。
  反觀特區香港的變奏選舉,如此制度下誰當特首都係一個癈柴,加上變奏,「選」出誰對家都會被懲罰,只有更中國特色,難得還有個所謂民主派的何B仔參加湊熱鬧,正是民主云乎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