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4月 09, 2014

睇畫《以馬忤斯晚餐》



  三月二十九日,下著雨,出門時懷著少少興奮,因為正前往參觀卡拉瓦喬其中一幅名作《以馬忤斯晚餐》。和以往不同,睇這些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多在外國的畫廊博物館或教堂,今次展出於特區香港,機會難逢。
  亞洲協會藝術館在半山,從金鐘太古廣場乘電梯至法院,沿路過了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再向上走,從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入內,經過登山樓梯,來到一處類似觀景台,指著軍火庫的正是展覽室,這裏前身是域多利軍營軍火庫,如果不是來觀賞名畫,真不知這裏別有洞天。
  看真跡與照片明顯不同,保安理由嵌上玻璃,燈光照射有反光,從正面睇最佳視點。
  就在這一刻,光從左面射入來,耶穌面容略帶憔悴,不失從容,兩名門徒平靜而激動,餐館老闆目睹一切,由懷疑到相信,老闆娘靜心聆聽,奇蹟就在這一刻發生了。餐桌上的麵包與酒代表聖體。
  三月十五日取票那天已寫了以馬忤斯晚餐,已對這畫有詳細介紹,選幾段扼要加深印象。
  開啟巴洛克時代的藝術家——卡拉瓦喬有以下介紹:
  對庶民鮮明直接的關懷注定讓卡拉瓦喬在他的時代飽受爭議,加上他難以相 處的性格讓他同時成為不斷惹禍上身的麻煩人物。不知是苦難總會找上藝術心靈,或是藝術心靈自身往往會不由自主的導向苦難?一六零六卡拉瓦喬因為自己無法控制的狂暴情緒犯下殺人罪,他逃離了羅馬。
  離開羅馬,等於離開了安穩的生活,他成為一個待追捕的逃犯,從一地逃到另外一地,每當被發現,就要往下一個地方逃。就是在這個時候,他走向了另一個心靈階段。
  他畫了第二次的以馬忤斯,流亡前第一次畫時,桌上還擺著不少色彩鮮豔的食物,耶穌披著紅袍,年輕俊雅,和門徒高談闊論,到了第二次,只剩下簡單的麵包和水,殘破、貧困,每個人的臉上都有著深深的憔悴,耶穌更是整個消瘦蒼老了一圈。他在幽微的黑暗中平靜而輕聲的談話,柔和而謙卑,周圍的人專注傾聽著,彷彿被他的話語碰觸到內心深處某些深層的需要。


1 則留言:

MK110 提到...

  一連兩幅畫都涉及耶穌復活,多少與卡拉瓦喬因為在羅馬犯了殺人罪而要逃亡有關,所追求的正是重生或新生,和天主的憐憫與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