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1月 30, 2024

美食


  意大利菜與法國菜同樣出名,不過較為喜歡意大利菜可以很簡單,唔似法國菜有些少造作。

  有幸食到意大利菜已經足夠,唔需要幾多粒星,食得開心又能負擔就很滿意。

  中午吃過燒豬肉,晚餐想清淡一點,於是點了一個意式沙律和魚。

  意式沙律就是意大利國旗的顏色,切條形生菜配幾片番茄,再加水牛芝士(羊奶芝士也可),加幾滴橄欖油已經很美味,碎香草增加美味,看似不能食飽,但食後唔會覺得餓。

  鬼佬整魚唔好有要求,和廣東人蒸魚係兩件事。雖然如此,這條燒魚唔錯,應是條魚新鮮而骨也不多,廚師更會起了中間條骨,其餘胸骨與較小的骨,食時亦容易挑出來。

  如果挑剔就是浪費了魚頭,因為以燒的方法,頭尾部分多會燒焦,味道會帶苦,只得放棄。

  鬼佬整魚唔一定燒,也有燴與焗,至於蒸其實也有,不過絕不是我們的那種蒸的方法而已。

星期四, 11月 28, 2024

MINI MAGLITE電筒





  從前去旅行會帶上一支電筒,主要預防旅館停電,或是遇上火災用來照明,亦有機會探索山洞時用得上。

  也試過有支頭燈,行夜路搶在日出前登上山頂,頭燈就是必須品,可是十年八載用唔到一兩次。

  帶備電筒主要用來預防,全程沒有使用過就是最好的旅行隨身工具,萬一真的用得上,可能發生了另一個故事。

  軍仔在旅行期間的主要職責,就是在晚上守護着電筒,而妹仔亦會坐在旁一同看守,看着日出日落,不知過了多少個年頭,也去過很多次旅行。

  電筒唔會無用,不過隨着時代變遷,照明的燈膽已改為LED,光線明顯比燈膽夠光亦照得更遠,再加上智能電話亦有電筒功能,這支電筒似乎已變成只是旅行時一同出發的工具。

  雖然這支MINI MAGLITE電筒好像沒有以前那麼重要,不過軍仔妹仔依然喜歡在旅途中的每一晚,繼續守護着這支小電筒,唔係希望用得着,而係仍然着緊每一次的旅程,好像第一次出發時一樣的心情。

星期二, 11月 26, 2024

羅馬街頭



  英國有篇報道預告,請勿在2025年旅行羅馬,梵蒂岡早已「教宗方濟各頒布2025年為常規禧年(Giubileo ordinario)的詔書。」正因為如此,羅馬將會迎來數以千萬計的遊客與朝聖人士,羅馬也必定寸步難行云云。

  出外旅行首選多數為那個國家的首都,因為交通較為方便。我們去日本大陸旅行未必一定先到首都,日本航機到達的地點多,而大陸湖南四川江蘇都比北京近,才有這個分別。

  那年去法國,妹仔第一句便講「我哋唔去巴黎」,一落機即坐火車離開直奔魯昂,可惜後來鐵路工人罷工,被迫留在巴黎兩天——要提早返回巴黎,唔係搭唔到飛機返港。

  羅馬多笨遊客唔使講,亦多小偷扒手,妹仔也不是太喜歡,不過既然是必經之路,每次都要住一兩天,探望梅瑟睇吓幾幅畫。這天從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出來,接近黃昏,太陽斜斜照下,映在共和國廣場的噴水池上,形成很特別的光線。

  巴士總站的工作人員準備迎來放工的繁忙時間,最有意大利味道的就是泊滿綿羊仔的街道,連粉紅色也有,當然少不了國旗的顏色。而遊客就係咁笨,不停急步從左走向右又從右走向左,想一次過把羅馬看個夠。

  還記得AE卡的廣告嗎?便知羅馬有多吸引。唔去羅馬點得呀!

星期日, 11月 24, 2024

憤怒的梅瑟



  黃昏前返回旅館,途中必定經過聖伯多祿鎖鏈堂,如果教堂仍然開放,也必定入內見見憤怒的梅瑟。

  之前會寫成「憤怒的摩西」,而現在也要跟隨天主教原由的中譯,正寫為憤怒的梅瑟

  因為天主教與基督教對於無論聖經與人物,都各自有中文翻譯,天主教以希伯來語和拉丁文的讀音譯成中文,基督教則多以英文讀音譯成中文,因為如此,中文譯音自然各有分別。

  我們沒有宗教信仰,偶然睇有關天主教的書,對於書中人物很多時唔知講緊邊位,但當讀到基督教的書籍,又有另一個譯名,難免混亂。

  基維百科雖然同時註明天主教與基督教的譯名,但多以基督教先行。這些都不緊要,最重要知道便可。

  對於譯名,還是喜歡舊約聖經中第二部天主教的譯名《出谷記》,因為基督教的《出埃及記》,只是離開一個地方,《出谷記》則是帶領離開深淵。

星期五, 11月 22, 2024

李敖文章一篇


  李敖千秋評論叢書2《敵人‧坐牢‧鬼》的第一篇〈戴布茲的千古名言〉。這本書出版於民國七十年,即公元一九八一年。

  最近聽書講自由,想起了這篇文章中的「不自由的自由」,以及「自由的不自由」,為了重讀所以找來重看一遍。

  節錄最後兩段:

  六十多年前,開火車出身的美國勞工領袖戴布茲(Eugene Victor Debs),因參與政治反抗,被判十年,關在牢裏。由於他極富人望,雖在牢裏,卻得到美國大選中,一百萬選民對他戲劇性没票。一九二一年,哈定總統特赦了他。他在一九一八年六月十六日,在法庭上,曾從斯賓塞的句子裏,說出這樣的千古名言——

While there is a lower class I am in it.

While there is a criminal clements I am of it.

While there is a soul in prison I am not free.

只要有下層階級,我就同儔;

只要有犯罪成分,我就同流;

只要獄底有遊魂,我就不自由。

  真的,「我就不自由」。夏禹不自由,后稷不自由,斯賓塞不自由,戴布茲不自由。——所有偉大的性靈裏,念天地悠悠,都有「自由的不自由」。(一九八一年七月二十日改寫。)

星期三, 11月 20, 2024

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







  鄰近羅馬火車站的一間教堂——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非常值得參觀,如果是教徒更可以朝聖。

  這座由米高朗基羅設計與建造,由原本是一座浴池改建而成,前面為教堂,後面是國立羅馬博物館。

  這座教堂特別有一座日晷,為了讓陽光射進教堂,屋頂處開窿及樑柱裝飾缺了一塊,這樣光線正好射在日晷上,這就是羅馬子午線

  「裝置的目的是憑經驗驗證公曆的正確性,並以與太陽和月亮的運動盡可能一致的方式確定復活節的日期。」(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gli Angeli e dei Martiri維基百科意大利文翻譯)。

  有宗教信仰參觀教堂,與懂得天文地理參觀教堂,天主教信徒說萬物由天主創造,而大自然學者則說這個世界由演化而成,但兩者在這裏相遇,卻又彼此證明了之間並沒有矛盾,因為這當中太神奇。

星期一, 11月 18, 2024

打票


  來時在售票機購買火車票,回程同樣需要再買一次,如果當時購買來回票,便可省卻再買票的麻煩。

  Castel Gandolfo火車站只有一部自動售票機,不設售票處,萬一這部機壞了真的不知如何是好。

  單程歐元2.1可謂廉宜,火車站上已有十多名乘客候車,我們進站時本想打票,但第一個入口的票機已遭破壞,於是找第二部,設於較遠的位置,同樣票機的面蓋不知何處去,甚有意大利特色。

  這是我們第一次沒有打票便上車。沒有打票而上了車,會否遭到罰款呢?而查票員又會否聽取解釋,這就是回程火車上我們一面欣賞車外美景一面談論的話題,而其他旅客又怎能安心上車並若無其事,看來都是我們過份憂慮。

  或許非繁忙時間,本來乘客就不多,有票在手亦車票只在一日內有效,逃票根本沒有必要,同時他們以信任為前提,所以真的逃票罰款也極重。

星期六, 11月 16, 2024

阿爾巴諾湖





  望住阿爾巴諾湖,好比我們望位維多利亞港。

  意大利三面環海,見海的機會也多,但湖相對較為平靜,而這個阿爾巴諾湖「由兩個呈橢圓狀的古火山口形成」(維基百科)。

  經過兩三年肺炎瘟疫肆虐,旅客數字雖有回升,但零售與餐飲業仍受影響,湖邊設有多間小餐廳,但是生意似乎沒有恢復過來,現時雖不是旺季,食客也不算太多。

  湖景寧靜還有情調,遊完花園參觀別墅後,更可以品嚐意大利美食,確是人生一大樂事。

  兩隻小怪物湖邊留影,談到近年流行的「打卡」。打卡是從前證明已返工的憑據,今天卻用來形容影張相,與從前的留念完全兩回事。

  所謂「打卡」只為向別人證明自己曾到此一遊,原來這也要證明,確是值得恭喜。

星期四, 11月 14, 2024

曬鹹魚之追日

  來到九龍灣維修,缺個零件,去五金鋪買,門前見曬了多條鹹魚,莫非這間五金鋪兼售鹹魚?

  買好零件,問老闆為何門外曬鹹魚,回答說不是他們的,是鄰近一間食肆見有太陽唔好嘥,專程把鹹魚搬過來曬。既然唔阻地方,五金鋪老闆也不介意,任由鹹魚追住太陽曬到的地方來曬。

  古有夸父追日——當然唔係同一個意思——今有鹹魚追住太陽來曬,可謂市區中的另一景色。

星期三, 11月 13, 2024

冬甩

  冬甩究竟是怎樣的味道?

  冬甩應從外國引進,早年在麵包鋪買到的沙翁就是冬甩的變奏,冬甩呈圓形中間有個窿,沙翁像一個球形,同樣沾上幼沙糖,入口甜而鬆脆帶油炸的香氣。

  在香港食慣了,喜歡的就是那種鬆脆。而在外國有時也喜歡買個冬甩,現時款式亦甚多,連顏色也有不同,可是依然喜歡傳統的冬甩。

  星期日回家前經過一間傳統麵包鋪,又是下午茶時間,於是買個冬甩回家嘆咖啡。

  外貌的確是一個冬甩,可是質感卻是一個麵包,即和菠蘿包餐包的包同一個質地,入口雖同是沙糖的甜,嘴嚼完全是食一個麵包。

  這樣冬甩再不是冬甩,而是冬甩模樣的麵包。

星期二, 11月 12, 2024

舊屋

  大澳棚屋建於水上的多數以鋅鐵與木柱建成,而在陸地上的房屋,都曾重建,改用鋼筋水泥,亦可高至三樓。

  以前的房屋究竟何模樣?

  日久失修多已倒塌,剩下空地上一堆泥頭。偶然經過一間應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舊屋,以磚瓦建成,樓高一層,夾於兩座現代房屋之中。

  話舊其實有新,其中一扇窗已改為金屬框,屋前一幅地應是前院。因有人居住,不好打擾,沒有仔細欣賞,留下照片便離開了。

星期一, 11月 11, 2024

大澳永助聖母小堂

  大澳也有間天主教堂,設有英文彌撒,看來很多菲律賓外傭來訪。

  教堂設在一樓,地方也不大,上一層木樓梯,很有特色。

  樓下似是一座紀念堂,後面還有聖物出售。

星期日, 11月 10, 2024

曬鹹魚

  在大澳路過一間以蝦醬聞名的鋪頭,門外掛了兩排鹹魚曬太陽。

  隨着時代改變,人口遷徙,現時的蝦醬仍否在大澳生曬呢?鹹魚也一樣,據聞鹹魚多數已從印度孟加拉入口,至於現時大澳所見的鰽白鹹魚,是否由本地人製作,因不見有工作人員,所以也不清楚。

  偶然在魚檔見有新鮮鰽白,可惜骨多,用來煲湯尚可,煎香或清蒸則不太受歡迎,價錢唔算貴。

  曬成鹹魚則唔同,立刻貴了很多,除了健康之外,後生一輩已經少食鹹魚,大概知道鹹魚粒炒飯,誰又會買條鹹魚回家擺一年半載。

  成條鹹魚要切開一塊塊,母親喜歡浸在油裏,為了保持濕潤還是為了保存?平日蒸嚿鹹魚主要用來吊味,真正好味的鹹魚應該已經絕跡。

星期六, 11月 09, 2024

代序何解?


  認識一位剛升上高中的學生,獲得一百元的商務書券,問應該買哪本書。隨便向他介紹了卡夫卡的《變形記》,於是他去商務買了一本回來。

  書很多時會有「」或「代序」,「序」(自序)由作者親筆,而「代序」有時會由作者請另一位人士代寫,也可能由出版社或編者請人代序。

  根據教育百科的解釋,序:「一種文體:通常放在正文前,概說或評述作品內容的文章。」自序:「放於著作正文前面,用以代替序言的論述。」

  大概明白了序(自序)和代序的分別,可是當打開這本《變形記》一睇,那篇代序似乎成了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從前出版這些著名作品,多數會在最後的頁數才有作者介紹,作者年表,可以再加上作者語錄,甚至再加編者的導讀也可,而這篇代序,不知和書的主要內容有何關係?

  近年覺得台灣出版的書籍,有部分很喜歡把關於那本書的推介文章、名人介紹,甚至加上一位或幾位有點名氣的作家的佳評文字,放於書的最前面,幾乎要翻上十幾二十甚至三四十頁才到主要的內容,莫非現今無名人介紹無導讀——中小學書本除外——讀者不懂得自己找到書來睇?

  其實有時候真的不知道是代序的作者想找這本書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還是想借助名人來抬舉自己,好像數年前有人喜歡出「修理陶傑」,說他的英文文法有錯,又或修理這個修理那個等,其目的無非借助名人出名。

  其實有錯有甚麼出奇,聖經也可能出錯,讀者自會懂得分辨,如睇本書,今日睇唔明或許過多十多二十年又會有另一個睇法,《紅樓夢》都要睇幾次,點解這些書唔見有「代序」呢?

星期五, 11月 08, 2024

雜感之五——周作人

  閒來找本書一讀,隨手選了周作人的《永日集》,翻到第28篇「愚夫與英雄」(雜感之五)。

  文章不長,只有一頁紙,內裏所提到的人物姓名,大部分幾乎不知是誰,其中南森(Frith Jof Nansen),應是弗里喬夫‧南森,曾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文章中所提到「…卷末悼惜古希臘之衰微,歸罪於英法帝國主義之爭鬥……」,或是「……歐洲現在是落在愚夫們的手裏了。」和最後一句「總之,民心是在他們一方面,難怪他們現時(永遠)的得勢。」

  而文章所提到的名字,大概是指英之路易喬治,法之克利蒙梭,義之莫索利尼,日之田中義一,而西之利威拉,大概是指西班牙的里維拉

  至於開首提到的丹麥勃闌特特思博士,應是這位Georg Brandes

  現時環球各國領袖都未必識得幾個名字,而那時交通與資訊未有今天發達卻可以博覽世界,更有他們的著作翻譯出版,反觀今天他們永遠得勢,莫非真的如那一句「……這不能不算是英雄……」?

星期四, 11月 07, 2024

月台

  在香港仔巴士總站等970X巴士,一名男士向候車乘客詢問,請教90B在哪個站候車?

  於是告訴他在「月台B」等候。這位男士於是找到月台B,可是站牌上只有107及107P,未見有90B,臉上不禁疑惑,莫非不在月台B?

  於是再向其他人詢問,原來月台B有頭尾之分,頭為107及107B,尾則是90B和595。

  香港仔巴士總站不算大,有四條巴士停車坑,如果有人查詢某條路線在哪裏候車,只要用手指示方向,大家亦容易明白,但如今再加上月台,變成好像更容易找,例如等70的話,請在月台A,可是月台B有兩站這樣就難講得明,月台C則是37A。

  真係好學唔學,九巴很喜歡用月台來分各路線的停站位置,如果有顯示器輔助,的確要分ABCDE,但沒有顯示器,遊客來到巴士總站,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向工作人員查詢,這時告訴遊客在月台H倒不如用手指示再加距離,熱情一點更可直接帶領直到站前。

  九巴喜歡用月台,喜歡路線號碼偏細,城巴卻把傳統最懂得運用顏色配搭而不用,例如改用黃底黑色而不用傳統藍底反白字,其實可以找乘客來測試那個顏色更能容易分辨,可是某些人總喜歡扮做兼做show,乘客也沒有辦法,只好增加步行的時間。

星期三, 11月 06, 2024

食碗麵

  中午在大澳唔知食乜,於是行出吉慶街,因為唔想食得太多而又懶煮,只係想食碗麵。

  經過其中一間小餐廳,先在門外睇餐牌。

  首先,我們沒有想過大澳的食肆會比市區平,而大澳也算是一個旅遊區,有些食物的價格比市區貴並不出奇,顧客有自由,幫襯與否也有選擇。

  這間小餐廳的炒粉麵飯,價錢在八九十元以上,裝修也只屬普通餐廳,怎會收取中環的價錢?妹仔唔係幾明。

  於是掉頭,返回大澳街市街,在珍珍菜檔隔鄰有一間小餐廳,同樣普通茶餐廳裝修,餐牌上的價錢與市區相若,可以接受,於是入內。

  自從肺炎瘟疫之後,大家的生活習慣改變,減少了外出用膳,生意較之前難做,我們亦無大多要求,點了一碗雞絲生麵和一碗雲吞烏冬。

  以味道計算唔錯,雞絲應從鮮雞撕成,雲吞是上海雲吞皮饀為廣式,幾特別。或許比較偏愛上海雲吞皮,再加上烏冬無失望,而生麵符合雲吞麵鋪的水準,咁遠來到卻留下了好印象。

  遊客是否一定笨唔知道,但如果當遊客一定笨的話,最終亦要付出代價。

星期二, 11月 05, 2024

潮漲潮退

  十幾廿年前的一宗新聞,話說英國某地海邊,每逢潮退之時都會有批人到沙灘上拾貝殼和蟶子等,可惜這批人沒有注意潮漲時間,而潮水話來就來,走避不及死傷數人。

  大澳石仔埗街轉彎處對出的一處淺灘,漲潮完全淹沒,潮退如照片所見,可以至主航道旁。

  這個淺灘就算潮水淹沒,水也不深,當然不能欺山更不能欺水,極淺水也有危險,站在岸邊遠看便可。

  平日水漲水退,都會甚慢,幾乎看不見分別,當到了大潮期間,水來得急也退得快,更有風向的參考,所以每當見當地居民設置水閘,必然大水到來,如果風和日麗,大家都會輕鬆面對。

  潮漲潮退講時間消逝,日出日落月圓月缺花開花落也如此,也想起了《每當變幻時》其中兩句:「常見紅日照東方每當見夕陽便知時光去。」亦想起澤田研二的《任意讓時光消逝》。

星期一, 11月 04, 2024

火炮

  大澳文物酒店前身為大澳警署,今天仍保留了當年的三門火炮。

  「大澳面正的海域,於1997年前是英國政府和清政府的中國海域交界,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而且當時有海盜在附近海域出沒,因此,警署備有用鐵鑄成的火炮,用於軍事防禦。海店周圍的三副火炮,都被保育及無留於原位。」

  這說明其實唔係幾睇得明,不過一定知道這三門火炮由英國政府設在警署前。

  有說明介紹的火炮較小,另外兩門較大的設置在斜路向下的右方,沒有留意的話多數看不見。

  火炮雖然口徑不大,以當時多數以木建成的船就有一定破壞力,不中目標也可在周圍激起巨浪,阻慢前進,給防衛爭取了時間應付來犯。

星期日, 11月 03, 2024

坐船

  沒有青馬大橋接駁大嶼山之前,要去梅窩大澳必先乘渡海小輪,這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近年去東涌大澳多數坐巴士,由市區至東涌車程約一個小時,與坐船相若,價錢亦比船貴少許,但不知何解減少了搭船。

  自從上次從東涌坐巴士入大澳,上山落山一段覺得太過迂迴曲折,容易暈車浪,所以這次改為坐船,在梅窩轉車。

  往梅窩的船分快船慢船,快船比慢船快十五至二十分鐘,唔係趕時間的話會選擇坐慢船,可以一面欣賞維多利亞港兩岸,又可走到船尾看着螺旋槳轉動時滾出的浪花,充滿動感,如果晚上看到,也想到這船不知會往何處去。

  從前中環港外線碼頭與巴士總站連在一起,所以坐船亦十分方便,可是現時的碼頭與大部分的巴士總站有一大段距離,從交易廣場步行過來快則十至十二分鐘,慢就要十五至二十分鐘。雖然附近有一個巴士總站,但不屬於主要路線。

  是時代愈來愈趕,還是我們愈來愈心急?看着窗外景色,聽兩三首歌,船已經減慢了速度,開始靠岸了。

星期六, 11月 02, 2024

難以形容


  做事要有誠意,無論好壞。

  大澳虎山,上有觀景台,可以欣賞海景,幸運的話還可以碰見白海豚。

  登上虎山不難,繞一個圈大約四十五分鐘,可從石仔埗街起步,亦可從吉慶後街沿樓梯上來。

  如從石仔埗街起步,跟着斜路與樓梯逐漸登上,比較容易。而吉慶後街上來,則一開始就是陡斜的樓梯,初時不習慣,會比較吃力。

  無論怎樣,來到這裏無非欣賞大自然景色,或許有幸還可以遇上白海豚,覺得自豪的話,更可遠眺港珠澳大橋的宏偉。

  因為虎山不高,不需要有太多準備,甚至連水也不用帶。或是剛來到大澳,只有隨身物品,背囊與水必備之外,大概也會帶支筆——多數只是原子筆,要帶上一支或數支箱頭筆應該無幾人,今次既然遇上。

  還要分別在兩處寫上,究竟這樣的「誠意」從何而來?

  首先,只寫上姓名中的一個字,其實無咩人甚至可以講係無人知道是誰,日期只證明了那一天,同樣沒有意思。當寫上一個字與日期,無非都係想證明自己當天來過,可是根本沒有人知道只有一個字的那位是誰,想證明也難。

  至於只向自己證明,這更莫名其妙,你那天那時已經在那裏,無必要再證明一次,莫非那個不是你?

星期五, 11月 01, 2024

白海豚



  特區香港最容易見到中華白海豚的地方在大澳,上兩個星期和阿豬一同往大澳渡假,終於一睹白海豚暢泳。

  來到大澳,想睇白海豚,一般都會在橋的兩岸購票登船,現時的票價每位五十元,唔可以講平,不過遊遊客咁遠來到,很多時唔會吝嗇。

  非繁忙時間會否便宜一點?答案係唔知道,因為既然唔會幫襯所以亦無謂問,不過知道近大澳道公廁往前走,渡輪碼頭前有一檔收四十元。

  出海唔一定睇到白海豚,但會繞經海上,遠眺將軍石,這是陸路所不能見的。

  來到大澳真的要欣賞白海豚,可以登上虎山觀景台,這裏也是一個最佳地點。

  那天早上,登上了虎山,沿步道前往觀景台,在近岸處已見一條白海豚嬉水,偶然露出長嘴與頭部,像是探索又似追逐,突然間整條游上水面,跟着一彎腰又往水裏潛去,這次算是最清楚看見整條白海豚。

  這條白海豚是離群獨自游到這裏覓食或是遊玩,我們無從得知,不過卻給我們帶來歡樂,駐足尋找與等候約二十分鐘,照片亦拍不到牠的蹤影,直至再見不到才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