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一位剛升上高中的學生,獲得一百元的商務書券,問應該買哪本書。隨便向他介紹了卡夫卡的《變形記》,於是他去商務買了一本回來。
書很多時會有「序」或「代序」,「序」(自序)由作者親筆,而「代序」有時會由作者請另一位人士代寫,也可能由出版社或編者請人代序。
根據教育百科的解釋,序:「一種文體:通常放在正文前,概說或評述作品內容的文章。」自序:「放於著作正文前面,用以代替序言的論述。」
大概明白了序(自序)和代序的分別,可是當打開這本《變形記》一睇,那篇代序似乎成了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從前出版這些著名作品,多數會在最後的頁數才有作者介紹,作者年表,可以再加上作者語錄,甚至再加編者的導讀也可,而這篇代序,不知和書的主要內容有何關係?
近年覺得台灣出版的書籍,有部分很喜歡把關於那本書的推介文章、名人介紹,甚至加上一位或幾位有點名氣的作家的佳評文字,放於書的最前面,幾乎要翻上十幾二十甚至三四十頁才到主要的內容,莫非現今無名人介紹無導讀——中小學書本除外——讀者不懂得自己找到書來睇?
其實有時候真的不知道是代序的作者想找這本書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還是想借助名人來抬舉自己,好像數年前有人喜歡出「修理陶傑」,說他的英文文法有錯,又或修理這個修理那個等,其目的無非借助名人出名。
其實有錯有甚麼出奇,聖經也可能出錯,讀者自會懂得分辨,如睇本書,今日睇唔明或許過多十多二十年又會有另一個睇法,《紅樓夢》都要睇幾次,點解這些書唔見有「代序」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