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澳路過一間以蝦醬聞名的鋪頭,門外掛了兩排鹹魚曬太陽。
隨着時代改變,人口遷徙,現時的蝦醬仍否在大澳生曬呢?鹹魚也一樣,據聞鹹魚多數已從印度孟加拉入口,至於現時大澳所見的鰽白鹹魚,是否由本地人製作,因不見有工作人員,所以也不清楚。
偶然在魚檔見有新鮮鰽白,可惜骨多,用來煲湯尚可,煎香或清蒸則不太受歡迎,價錢唔算貴。
曬成鹹魚則唔同,立刻貴了很多,除了健康之外,後生一輩已經少食鹹魚,大概知道鹹魚粒炒飯,誰又會買條鹹魚回家擺一年半載。
成條鹹魚要切開一塊塊,母親喜歡浸在油裏,為了保持濕潤還是為了保存?平日蒸嚿鹹魚主要用來吊味,真正好味的鹹魚應該已經絕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