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9月 02, 2011

禽畜

  據聞經人類幾千或幾萬或幾十萬年來馴化的動物只得約十多種,包括雞鴨鵝鴿豬牛羊馬狗貓等等,現時特區香港養甚麼都要領牌,又排污又禁止,除了在城區可飼養的貓狗外,很少機會見到其他家禽家畜。
  唔知叫進步或叫變態,家禽家畜經「現代化」飼養,雞可以無毛牛可以有獨特的肌肉,好不好食是其次,最重要係夠快夠「好」,味道卻變得豬無豬味,雞無雞味,鴨鵝仲要冰鮮運到特區,食變成只為生存,不求色香味,和大自然禽獸無異,難怪咁多人依然熱愛海鮮,雖然魚蝦蟹有飼養,不過仍以捕捉為主。





  以前老家有養雞,不過後來也因人口增多沒有再飼養。早前回老家,間中會見母雞躲進爐灶生火處生蛋,因為晚上灶內仍有餘溫,適合孵蛋。每天或間天早上在灶內都可兜出一至兩隻雞蛋,成為我們的早餐。




  鴨比較少見。養鴨多與魚塘相連,鴨可以吃去水中微生物和昆蟲,排泄可成魚糧,魚和鴨的廢物又成肥料,如此循環再用,生生不息,相信只有在農村才會明白,奈何城市人從來不問雞鴨鵝從何而來,魚蝦蟹怎樣成長。




  豬來到中國,中國人喜歡豬肥,所以只管餵,凡人類不吃的或是不要的都給豬吃,結果肥是夠肥了,誰料到了今天甚麼都講健康,太肥的確是一個問題,連聽到陌生人的腳步聲也不願站起,只轉過頭來察看,一副特立獨行的樣子,可惜給人誤會是懶的意思。
  耕田多用牛,不過亦有馬耕田。不是農忙的日子,牛會得到較好的待遇,馬步履較快,牽馬外出總比較瀟灑。站在農田邊,給人的印象也不似牛來得勞碌。
  貓狗在農村更不可缺少,臨近秋冬的日子,多會躲在一旁,享受溫暖的陽光,偶爾偷看陌生的過客,懶理偷窺的目光,遇上盡忠職守的看門將軍,路人也會嚇得繞道而行。
  農村傾幕城市,城市依賴農村,相輔相成才是健康生態,不過在特區香港已經再難找到平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