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9月 26, 2011

看山

  《城南舊事》其中一篇「我們看海去」,講述主人翁與小偷的故事。「……就像我現在,抬頭看見窗外藍色的天空上,飄動著白色的雲朵,就要想到國文書上第二十六課的那篇《我們看海去》:
  我們看海去!我們看海去!藍色的大海上,揚著白色的帆。金紅的太陽,從海上升起來,照到海面照到船頭。我們看海去!我們看海去!
  我就分不清天空和大海。金紅的太陽,是從藍色的大海升上來的呢?還是從藍色的天空升上來的呢?但是我很喜歡念這課書,我一遍一遍地念,好像躺在床上,又像睡在雲上。……」
  當年住在北京如果想看海,最近的方法是南下天津港,以現時高速公路連接也要一百七十公里,乘中國高鐵亦要半個多小時,減速後約一個小時,可知從前看海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住在邊陲如雲南四川青海,想看海更難,所以川藏的人喜歡將湖稱為海子,有些湖並不大,約一個小時可以沿湖繞一個圈,微風吹皺,另一番景致。雲南大理將一個大湖直接稱為洱海,蒼山洱海更成了當地迷人的標記。
  高山崎嶇,盆地廣闊,孕育出強悍堅忍,本來行路登山使體魄健壯,奈何背負重物讓骨骼受壓,崇山峻嶺創出屬於黎民的一片天,與天共地雕刻歲月的痕跡,淙淙滋潤,層層疊疊,漫山翠綠,只因總想有明天。
  金錢的誘惑如何面對?文明的困擾怎樣克服?遊人踐踏能否保持孤離?這都是令人矛盾的抉擇。
  雲南離海較遠,也不會為了看海而去洱海,因為我們看山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