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1月 15, 2015

司徒氏圖書館







  座落赤坎東面的司徒氏圖書館,樓高三層,可以入內參觀,以一個鎮的標準,藏書亦算豐富,部分為中學參考書籍,有一些似是八九十年代的翻譯小說,也可走出露台,參觀二樓時有兩個學生埋首溫習,未知是否都姓司徒。
  地下同樣都設置了檯櫈與雜誌架,放滿了不同刊物,方便街坊到來增進知識。走出大門時見一牌扁,上有捐贈者芳名,甚中獨是在名字「司徒華」後面括弧寫上「律師」,相信以作區別。
  赤坎曾是縣城所在,連司徒氏圖書館之外還有一間關氏圖書館各守東西兩方,從遙遙相對,大概可以猜測當時兩姓之間的你追我逐,連維基百科赤坎鎮條內亦有記載:

  本地鎮區面積五平方公里,但古鎮區僅三平方公里。然而這裏卻清晰地被劃分為兩大家族的地盤。河東區是司徒氏族人,河西則是關氏族人。其聚居區內也有外姓人居住,但他們互相之間絕不混住。
  關氏族人來自福建,據族譜記載,始祖關景器於五代後晉開寶七年(九七四年)因官場失意來到廣東,後定居於新會縣石牌都談雅里(今稱司前鎮)。其第六世祖關興義遷入赤坎鎮,年代不詳,估計為北宋的中後期。
  司徒族人則來自河北邯鄲。由於北宋末年靖康之變,金兵入侵汴梁,司徒族人的先祖南遷至南粵。定居赤坎的則是其第七世祖司徒新唐(一三二四年至一三九二年)。
  作爲開拓者,經過多年發展,兩家都成爲開平地區的望族。而隨着地區發展,兩家也在各方面開始明爭暗鬥。最初在赤坎設墟的是司徒氏,選定的趕集日期是逢三、八日。至今當地仍有一地區名「三八墟」,即由此而來。後來關族人也將原設於他處的市墟遷至赤坎。兩墟一開始便一東一西,直至如今赤坎鎮仍分上埠下埠。隨着墟鎮逐漸擴大,兩家開始因爲經濟利益發生摩擦。嘉慶後期及道光年間甚至出現過為爭場地幾乎發生械鬥的事情,均需要官府出面調停。到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年),圍繞土地產權問題再次出現糾紛,法院裁決執行的時候雙方幾乎駁火。
  赤坎鎮最奇特的景觀,莫過於小小的地方竟然有兩座公共圖書館。作爲兩大家族數百年競爭的見證,司徒氏圖書館和關族圖書館現在依然作爲地標建築矗立在赤坎鎮。
  一九二零年司徒族人開設閲覽室以滿足族人文化需求,反響熱烈。後來有海外族人提議興建圖書館,一九二三年動工,一九二五年建成,縂投資三萬多銀元,建築風格為歐式。落成後一年,再置美國大鐘一座。舘內陳列本族名人事跡,藏品還包括慈禧太后題字等珍品。
  此擧震動了關族人,為了挽回面子,他們馬上於一九二五年組成家族圖書館組委會,一九二七年動工,一九二九年建成關族圖書館,規模與司徒氏相當。他們採用德國大鐘,也有各類珍貴藏品。
  由於抗日戰爭影響,這兩座圖書館停辦長達數十年。但一九八零年代初,當地政府落實中央政府華僑政策,予以重開。目前除部分樓層留作同族聚會交流之用外,其餘區域仍作爲公共圖書館對公衆開放。


  司徒氏置美國大鐘,關氏則採自德國,不知今天哪個鐘比較準確?可惜經歷新中國,所有光輝都留給共產黨了。
  沿車路向前走,見到一些騎樓躲在一旁,顯得冷清,若細心留意,建於外牆的去水管有如竹節向上生長,保存良好的話,另有美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