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樓多見於南方,「據統計,赤坎鎮共有三公里騎樓,約六百座房子。」(維基百科)
今天所見,已很難重拾當年繁盛之時或是向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申請文化遺產之時的情況。太遠的不說,經過文化大革命洗禮,舊的東西已留下不多,再經「改革開放」,洗刷了舊痕跡,如今只留下曾經過時間的軀殼,一點形態也沒有,感覺令人慘不忍睹,既不美觀,也談不上尋幽。
就算外貌仿如舊,可惜大部分都只得一個招牌,並非真正存在,真不明白當年怎會獲得世界文化遺產之稱。這不禁想起近年從新聞得知,聯合國因為經費緊縮,每個國家要向聯合國申請甚麼都得交上申請費,還要招待一大班評審人員食宿,凡捨得花錢便有機會獲頒文化遺產或自然遺產,至於之後如何,看來都要十年八載後才有人再理會。
不過話說回來,從騎樓可以看出赤坎當年的繁華,怪不得「歷史上曾是開平縣城所在地」,隨著時間過去,若不是碉樓騎樓文化遺產,赤坎可被人遺忘。
2 則留言:
以前灣仔的風貌^^
特區香港保存好得多,至少還有點形格。石屎建築可用上百年,不過特區香港四十年就已經話係舊樓,隨時拆得……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