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5月 14, 2006

Rodin(羅丹,1840-1917)

鼎鼎大名的雕塑家羅丹(Auguste Rodin),在雕刻藝術史上,擔起承先啟後的角色。他秉承古典主義的風格,亦顯現現實主義的特性,予人前衛的感覺。
雕塑除展現人體肌肉之美感,更表現內在的潛力,隱含一股強勁的生命力。沈思者(The Thinker)、吻(The Kiss)見其鬼斧神工,雕琢不留痕,幾可亂真。其中地獄之門(The Gates of Hell),為嘔心瀝血之作;花近四十年,臨終亦未能完成大業,但已被列入經典。1916年,羅丹把全部作品捐贈法國政府,為此政府在巴黎建成羅丹博物館 (Musee Rodin),每年人潮如鯽,是遊花都的觀光重點。

羅丹在1840年11月12日出生於巴黎莫法達區的阿巴力特街,就在達丁區邊緣。

羅丹的重大突破是1880年,他受託製造兩道巨型銅門,是一個計劃中的新裝飾藝術博物館的入口。博物館從來沒有建成,不過製成品是羅丹一生最重要的作品,最著名的複製品安放在此--羅丹博物館的公園裏,在熙來攘往的巴黎市中心。

《地獄之門》

羅 丹以偉大意大利詩人但丁的《神曲》作為靈感,那個始於地獄,穿過煉獄,到達天堂的救贖之旅。不過羅丹完全集中在《神曲》第一部,刻出了《地獄之門》。羅 丹為我們訴說了警世故事,他探索人類的脆弱,人類犯罪的結果,他徹底搜索人類身體和靈魂。羅丹《地獄之門》的結構來自一尊叫做《天堂之門》的雕塑,他去過 意大利,與很多人一樣,他喜歡吉伯特的作品,他的《天堂之門》銅製雕塑,放在佛羅倫斯的洗禮堂。與吉伯特一樣,羅丹先以八道獨立鑲板開始,不過很快就由八 道變成兩道。我們看到的是騷動的人群,一切看似融合為一。如果我們從頂部看,我想那是整座作品的核心,羅丹複製了一個人物三次,稱為三個陰影,這些是矗立 門上的鬼魂,他們的頭其實是看不清楚,只是拳頭往下擺著,然後是整道門最大代表性的雕塑《沉思者》,也就是但丁。這詩人沉思著,主宰自己的創作,下面這群 恐怖的人群,不過也是羅丹的知己,羅丹自己就是創作者,羅丹認為沉思者的形象很重要,他將之放大,做成不同姿態的獨立雕像,最重要的是一尊位於他的墓穴 上。然後由頂端的沉思者,人物就開成形,我們可以分辨出不同人物,例如烏哥林,十三世紀比薩暴君,他被關在塔上,要受餓死之刑,然後吃掉自己的兒女。你看 到羅丹展示烏哥林獸性一面,他匍匐在地,像動物一樣,蹲在他可憐的兒女上面,準備吃掉他們。《聖經》人物更多,還有身體扭曲的人物。你站在門前有一種奇妙 的接近之感,彷彿站在遠處看到小人,有些塑像好像是塞進門裏,有些像是從門裏拉出來,有一種自然發生的有趣感覺,一個人頭四、五年用泥和石膏專心致志工 作,還有拼貼各種人物的感覺。我們知道羅丹做了幾百尊獨立雕塑,他用了部分組裝和加進其他塑像,造成我們眼前之物。《地獄之門》是十九世紀最出色的公共雕 塑,其實可說是過去二百年來最出色的,不過這也是羂丹的私人實驗室,你看得到他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這雕刻變成了寶庫,從中他刻出一些雕塑生涯裏非凡、重要 和富有代表性的雕塑。


《吻》

《地 獄之門》對羅丹來說可說是創意實驗室,在《吻》這作品裏表露無遺,不過這塑像欣喜若狂,羅丹認為不應該放在恐怖的《地獄之門》上,所以它成了獨立雕 塑。它刻劃的據說是真有其事,但丁聽說和寫在《神曲》裏的事,法蘭西絲卡里明明和包羅馬拉達斯達是兄弟和情婦,不過兩人漸生情愫,他們看講求謙恭愛情的 書,他們愛得失去理性,將書推開,開始擁抱。據說羅丹選的就是這一刻,我說「據說」是因為你可以看到包羅手後面的面,不過顯然不切合自然而然的愛情這主 意,如果他們一起看講謙恭愛情的書,那為甚麼會光著身子,所以我們可以不理這點,這是浪漫的理想,不過羅丹的目的既是理想的美麗,也是感官色情的歡愉和美 麗,這對很多人來說,是十九世紀的色情作品,而且引起很多人的共鳴,因為這也是悲劇,因為這一刻過後,這兩個戀人擁抱過後,被法蘭西絲上的丈夫和包羅的兄 長識破,他的反應很極端,他殘殺兩人,在但丁的《神曲》裏,他們永遠身處地獄,因為他們大逆不道的愛。就因為這些世俗原因,這作品在多方面似乎引起大多數 人的共鳴,法國三年內託人刻了一座《吻》,其他歐洲城市也爭相依效,很多這作品成為了複製最多的作品之一。

除了用機器大量製作其作品,1880年代羅丹雕塑製作發展出來的另一激進形式,就是裝配藝術,他不是製造一個完整身體,而是做不同的手腳,然後用在不同的組合上,這個添加的過程,將不同元素組合,讓雕塑成為二十世紀的主要方式,羅丹則是沒有人察覺的創始人。


《加萊的義士》

1884 年羅丹收到公共委託工作,資助者是加萊人,紀念1347年發生的此舉,由一個叫做約翰博沙的人記下,事情的經過是英格蘭人包圍加萊城十一 個月,城市最終淪陷,不過,在烏斯塔治聖皮耶領導下,另有五個自治市居民犧牲在英格蘭人手下,他們不交出城市的鑰匙以拯救其餘居民,羅丹紀念的就是這件 事。十九世紀的加萊自治市居民想羅丹製造金字塔狀的雕塑,威風的烏斯塔治聖皮耶位處頂點,不過羅丹想紀念全部六個人,這些人的名字近十年來才發現,羅丹為 了盡量求真,在那地區找模特兒,並開始繪畫他們赤裸真人大小的試畫力求真確,他也造成像是鷹架一樣的,讓他可以為雕塑穿上衣服,雕塑也是真人大小,然後製 作出完成品。作品怎樣展示引起激辯,礙於資金用罄的經濟問題,所以他開始造像後兩、三年展出獨立雕塑,然後1889年在一個著名展覽會裏,馬尼也在場展出 印象主義畫作,羅丹在巴黎展出完成的石膏像,得到評家讚賞。不過加萊人仍有一場戰事,加萊人最終取得勝利,1895年這裝在巨型高基座的紀念雕塑揭幕,因 為他們認為這樣更顯英雄感,不過羅丹想在羅丹博物館的花園展示雕塑,放在平地上,為甚麼?他想這些塑像看來像是城市的一部分,他想觀看者,你總不能走進雕 塑,不過他想觀看者將自己投射在雕塑裏,正如羅丹所說,要盡量深入明白悲劇和犧牲和張力,正是這原因令這作品充滿表達力。這作品受到英倫海峽彼岸歡迎,英 國政府於1913年委託製造紀念雕塑的鑄鐵版本,羅丹去倫敦物色適當位置,這雕塑現在位於維多利亞塔公園,就在國會大廈的陰影下。

1908 年羅丹在巴黎比昂酒店租地方,這地方不久就要被拆卸,羅丹收到通知要離開卻堅決留下,他暗示死後會將所有藏品和收藏品贈予法國,條件是他獲准留在 那裏,死後將該處改為博物館。政府答允羅丹的要求,羅丹博物館現在仍是紀念羅丹一生及其作品的地方。1917年1月底,羅丹終於迎娶終生伴侶羅莎,不過諷 刺的是不到二十五天羅莎去世,羅丹幾個月後的11月17日也去世,一星期後羅丹和妻子合葬,在門敦祖家的地下,有一尊羅丹的《沉思者》青銅巨像立在墓穴上 面。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沒有舉行國葬,不過世界各地的政要權貴都來參加儀式,紀念這個熱情及周詳地將雕塑重歸西方藝術主流的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