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三年前(2006年)亞洲電視國際台播映了《名畫大師》(Great Artists 2 With Tim Marlow),之前也播過《大師名畫》,是《名畫大師》的第一輯。
對繪畫毫無認識,Tim Marlow講的全是西方名畫,經他介紹之後,對畫產生了一點點興趣,可是興趣始終止於興趣,沒有可能有深入的認識。當時看電視時,從電視台的網頁下載了一些資料,使看起來更富趣味。不知是何原因,這段文記錄在記事本內已有一段時間,一直沒有上載,近日整理舊檔案,決定分兩日上載。文與文之間原本是有畫配合的,現時欠缺,一來整理頗費時間,二來從網上找名畫是極之困難,名畫的名稱是英文,有時沒有詳細寫法,根本找不到,另一個原因是,有很多名畫是私人珍藏,印刷品或許還有照片,網上的則欠奉。反正是資料記錄,沒有想過太複雜的方法,記下便算,待有時間再補上。
Great Artists 2 With Tim Marlow《名畫大師》
Schiele(席勒,1890-1918)
奧地利表現主義畫家席勒(Egon Schiele),廿八年歲英年早逝,在畫壇已佔一席位,與作品的獨特性不無關係。他受尼采和佛洛依德的啟迪,將作品的層次提昇至哲學和心理學的層面;從不掩飾個人的情與慾,不避諱對性、死亡的描述:Death and the Maiden,Seated Male Nude,人物冷峻帶神經質的表情,以紅、黃、黑強烈的色彩表現出來。即使是景物的描述,都非靜態,予人惶恐不安。作品顯現病態,富爭議性。曾因風化案,受過牢獄之災,足證天才的陰暗面。
奧地利表現主義畫家席勒(Egon Schiele),廿八年歲英年早逝,在畫壇已佔一席位,與作品的獨特性不無關係。他受尼采和佛洛依德的啟迪,將作品的層次提昇至哲學和心理學的層面;從不掩飾個人的情與慾,不避諱對性、死亡的描述:Death and the Maiden,Seated Male Nude,人物冷峻帶神經質的表情,以紅、黃、黑強烈的色彩表現出來。即使是景物的描述,都非靜態,予人惶恐不安。作品顯現病態,富爭議性。曾因風化案,受過牢獄之災,足證天才的陰暗面。
席勒是過去一百年最著名的畫家之一,他短暫的一生極具爭議,因為風化案而身陷囹圄,他的作品毫不矯飾,惹人反感,極具震撼力,他只畫人物性和心理方面最基本的東西,他是繪畫史上出色的製圖者,也許是最困惱的畫家,其神經質而色情的畫作,在二十世紀引起共鳴。
席勒只活了二十八年,他創作的時間不到十年,不過他的一生和繪畫受文化中心維也納主導。維也納是歐洲第四大城市,不過是最富現代氣息的,是東西兼容並蓄的大熔爐,在咖啡廳你也許會碰到舒伯格等作曲家,或維根斯坦等哲學家,或佛洛伊德等精神分析學家。不過維也納這城市充滿矛盾,她是奧匈帝國的奢華中心,不過正在衰落,她的建築,尤其是新近建成的環城大道只是金玉其外,充斥歌德和古典主義贋品。然後還有偽善而肉慾橫行的地下地界,充滿妓女、梅毒和慣常的雙重標準。從這兩個主題似乎產生了維也納文化的主導力量,從席勒的畫中得到最得當和最有力的表達,這兩個主題就是性和死亡。
不過故事由這裡開始,在維也納以西二十哩的小鎮杜雷,席勒於1890年6月12日在此出生,其父是火車站工人,他和三個姊姊一家人住在站上的小房子裡。儘管家族並非繪畫世家,席勒可說是天才兒童,他喜歡畫停在父親工作的火車站的火車也就不令人意外,他母親說他不到兩歲便開始畫畫,而且從早到晚畫畫。不過1905年悲劇發生,席勒的父親早在結婚前染上海毒,發瘋的次數越來越多,最終在席勒十五歲的時候去世,留下其母獨力養家,他一個舅父做了孩子的監護人,這些事自然深深影響了席勒的個性。不過父親去世,讓席勒更力決心成功,儘管他的監護人反對。席勒受到繪畫老師的鼓勵,報讀維也納著名的美術學院,而且順利入學。幾個月前學院拒收另一個年輕畫家——希特拉。席勒最初滿意學院的課程,臨摹胸像、人體解剖學和透視畫,這是所有年輕畫家的正常訓練,不過影響其繪畫的最激進影響來自學院以外。
維也納分離派是1890年代興起的藝術運動,提倡和他們認為太傳統的官方學院決裂。分離派成立後幾年,在維也納中心建立了矚目的總部,一個給畫家、設計師和建築師的獨立論壇。1907年席勒還上克萊姆,維也納最著名的肖像畫家和分離派的領袖,克萊姆看到席勒的天份,鼓勵他作畫,他偶爾會買畫或交換畫作,安排模特兒給席勒畫像,介紹他給可能的買家。分離派風格和克萊姆的影響,很快就顯示在席勒的一些作品裡,這是克萊姆於1901年畫的畫,名叫《水精靈》,席勒六年後畫了這幅《水精靈》,儘管比克萊姆的較多稜角,仍然容易看得出克萊姆的影響。
1908年,席勒畫了這幅畫,既傳統又預示一種新的藝術觀點,它選取古老的母子主題,這幅畫的副題是《聖母與聖子》,所以有一貫的靈性或神聖含意,不過席勒畫的不是慈祥的母親,而是帶有一絲邪氣,首先,他畫的小孩就在母親面前,這兩個人像是交纏式抽象的圖式。不過真正的對比在臉上,孩子有天使般的可愛表情,不過看看後面的母親,有這面罩似的邪惡臉孔,她的瞳孔小得幾乎看不到。這是粉筆畫,席勒顯然是在作新嘗試,他在玩弄維也納時興的藝術式象徵主義,象徵主義作品有不同符號和象徵,表達更深入的意義,觀看此畫的人說三隻看得到的手和組成的三角形,每隻手都狀似三角形,某種程度上象徵三位一體,廣義來說,我認為他運用象徵主義來增加神秘感,他未來三年畫的畫都有這種特色。
克萊姆的影響力很快就減退,這改變在席勒於1909年畫的自畫像尤其明顯,他摒棄了分離派風格,這是一種蛻變,彷彿席勒用圖畫說他現在準備好棄用一種繪畫風格,探納另一種風格。不過在1910年,席勒的自畫像畫風劇變,由這幅畫開始,稱為《坐著的裸男》,所有傢具或背景都沒有畫,只有一個扭曲的人,顯然就是席勒,在一個彷彿壓倒人物的空洞背景,不過同時坦率表達人物繪畫的方式。他仍然用優雅的曲線畫自己的手腳,不過這幅畫所含的意義豐富得多,其實正正暗示了我們稱為表現主義的風格,畫裡著重個人感覺和緊湊感覺,幾乎就像二十歲的席勒,仍未擺脫表少年的視野,像青少年一樣對鏡沉思,嘗試明白自己是誰,畫裡自豪和厭惡交集,有一種展示和探索的感覺,事實上他成了自己作品中審視的人和被審視的人,不過畫的重點是探求身份,尤其是性別身份,就在他的性器官上,有一個圓圈幾乎就像靶子或鏡子,吸引觀看者的目光,儘管你清楚看到男性性器官,不過卻含糊不清,彷彿席勒自己想尋求自己的真正的身份。他多次形容自己是「長不大的小孩」,我想這種想法清楚顯示在這畫畫裡,不過這種想法也令他再畫了一連串的畫,他因焦慮和探求自己性別所畫的畫,將他推至激進歐洲繪畫的最前線。席勒總是自我沉迷,他的自戀在這些赤裡自畫像裡表露無遺,席勒毫不掩飾地畫青少年時期的他自瀆的肖像畫,自瀆這主題在世紀之交的維也納是禁忌,現在仍是,所以席勒如實畫自己手淫挺了不起的,儘管這也隱含青少年挑釁的意味。
席勒的自畫像出現的另一個主題,是死亡,這幅畫最明顯,是這主題三幅系列畫的一幅,他稱為《自我觀察者》,儘管這幅畫也叫做《男人與死亡》。我們看這畫最初看到的是雙人自畫像,席勒用上了多種油彩,幾乎像是雕塑似的塗在中心,這像是面罩的臉空洞的看著我們,然後在背景是鬼魂或幻影,像是從他腦後探出來想要包住席勒,或再次成為他的一部分。這是德國文學傳統,稱為「二重身」,意指臨死時,跟你一模一樣的魂魄會現形,這是你最後看到的東西之一,他某程度上呼應佛洛依德的理論,佛洛依德其後出版《歡樂原則以外》一書,他說生命力量不僅是人類思維和心理構成的唯一主導力量,還有死亡力量,這幅畫裡表現了兩者,不過此畫也有另一種感覺,就油彩用來表達心意來說,看看雙手,看看這些姿勢,看看雙手擺成的十字架,幾乎有一種殉教的意味,再仔細看看雙手,一隻手上沒有拇指,另一隻完全沒有手指,這裡畫的似乎有種自殘的意味。席勒畫自畫像,讓我們知道的一僅是一個照鏡的男人,還有一個像是X光和預言的形象,彷彿除了要看看他會發生甚麼事,也要看看他可能發生甚麼事。鏡子在這畫裡十分顯著,席勒在畫畫時審視自己,他審視自己和裸女,他後來以畫裸女成名,也因此聲名狼藉,甚至因而坐牢。
自畫像是席勒痛擊歐洲人物畫一貫風格的方法,不過他感興趣的還有其他主題,而且他也要賺錢,所以他的兩大特色成形了,第一,而且最體面的,是肖像畫。雜誌出版人艾度亞哥士馬,從幾近空洞的空間緊盯著觀看,我們看到到背景牆壁上,像是爪痕的線,右面是向日葵,他拉長了的手臂是席勒特有的畫風,緊張地放在雙腿中間,哥士馬似乎有某種力量,使觀看者驚訝地凝視,和哥士馬對催眠的興趣有關。不過其後席勒改變風格,開始畫坐立者的四周環境,工業家和愛收藏書的雨果哥拿,坐著時身邊是一堆書。
第二個席勒獨有的特色,同時為他帶來豐厚的收入,也帶來自信、幾乎可說是輕率的色情畫作,像是這幅後期畫作,當然就是裸女。他第一個模特兒是妹妹潔蒂,席勒似乎和她關係非淺,她的頭側向一邊,構圖由頂部至膝蓋以上,席勒顯然想讓我們注視性器官。席勒輕易找到其他人做模特兒,一生畫了大量人物畫。1911年席勒二十一歲,遇上了一個女人,她為席勒一些最好和最色情的畫做模特兒,她就是十七歲的維妮奈素,維妮之前做過席勒的導師克萊姆的模特兒,她讓席勒大發遐想,造就出他的傑作,這些畫表現了肉慾激情,是席勒一生中前所未有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