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6月 16, 2016

天堂無門(Son of Saul)



  來自百老匯院線天堂無門的故事簡介:

  今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大熱,「康城影展評審團大獎」及「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得主,譜寫一段鮮為人知的二戰故事。一九四四年,每天成千上萬的猶太人在集中營遭濫殺,死體枕藉。德軍於是在集中營內召集猶太壯丁,組成所謂的「特遣隊」處理屍體。但成員並不知道自己的生存期只有兩個月,之後便會被德軍處決滅口。來自匈牙利的掃羅就是「特遣隊」成員,他在一次行動中,發現一名逃過毒氣而倖存的男孩,但又立即目睹男孩被德軍殺掉。心痛難言的掃羅遂決定為孩子主持猶太式喪禮,他冒死穿梭集中營禁地,甚至堅稱自己就是孩子的父親,希望為「亡兒」打開天堂的一扇門。

  看電影時未看過簡介,不知甚麼原因,開始時頭十多二十分鐘,看著銀幕隨著攝影機以一種壓迫主觀鏡頭跟隨主角從火車站引領其他猶太人入來,然後脫掉衣服進入以為是浴室的毒氣室,一陣驚恐的哀號過後回復一片死寂,一大群人返回室內清理現場,畫面的邊沿隱隱透出內裏情況,當時作嘔的感覺幾乎湧出來。
  電影來到尾聲,想起了魯迅的散文詩〈希望〉最後兩句「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野草》)。
  〈希望〉的散文詩中引用了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詩,找來香港電台「一分鐘閱讀」講「希望」

  ……是魯迅關於希望的一段話。在小說《故鄉》中,魯迅說:「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走人生的長路,總會有過許多「希望」,尤其是年輕人,展望未來會有理想去追求,一方面努力去實現理想,一方面也要抱着希望。但單憑努力,希望不會變成現實,希望往往只永遠是希望。
  比如說希望中六合彩,那恐怕永遠都只是希望。在社會變革中,有時候有人提出一種理想目標,看似很鼓舞人,引導人去為之奮鬥犧牲,可是到頭來,待你付出了極多之後,那看似很美的理想變成空虛,給人帶來完全的失望。所以希望如同道路一樣,人人懷着希望活下去,儘管希望不一定實現;正如人人去走就走出一條路,但路不一定通向你要到的目的地。
  魯迅還寫過一篇題為《希望》的散文,文中他引用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詩,說希望是娼妓,她對誰都逢迎,將一切都獻給,待你犧牲了你的青春,她就把你拋棄。因此,他說:「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虛妄」,是佛家語,無實曰虛,反真曰妄。不真,不實,即不存在。絕望,是虛妄而不真實的,但絕望裡藏著希望;希望也是虛妄不真實的,希望裡藏著絕望。絕望和希望都是虛妄的,都是不真實的。
  生活有時使人絕望,有時給人帶來希望。人即使在絕望時,也會懷着渺茫的希望,這樣人才能生存和奮鬥下去。所以歸根究底,走人生的長路,人必須抱着希望,不管到頭來它是不是虛妄。


  電影中講德國人也懂得欣賞匈牙利人的藝術修養,在當時曾對男主角網開一面。另外從電影中知道德國人做事精細,連殺幾多人用幾多毒藥,清理時間與人手分配,殺人方法樣樣都科學化,怎會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走上這條歪路。
  「特遣隊」只不過比其他人長命幾個月,在走肉行屍中找到一點希望,索爾希望有一個喪禮,有人希望多活一日,有人希望反抗,也有人希望留下屠殺的證據,有人選擇絕望,最後大家都可能絕望,但如果沒有嘗試過,沒有人會知道結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