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9月 30, 2024

何必曾相識(蔡楓華)

  怎會是蔡楓華的歌?

  為何不會?因為完全唔係大鄉里聽歌風格。

  記得那時多在深夜工作,聽着電台播歌,偶然一些容易上口的歌播出時會跟着哼上幾句,其中一首大概就是《何必曾相識》。

  剛巧前幾日的一個晚上,電台中又傳來這首歌。

  事實上又怎會喜歡蔡楓華,無論外型唱法與歌曲歌詞,都不會選擇,但不因人廢言,聽聽無妨,而他最受歡迎的《倩影》,雖是卡龍填詞,因覺得造作,也不覺怎樣。

  也沒有太留意娛樂新聞,蔡楓華的起跌,亦與這歌詞的內容有些相似,不一定指愛情,人生大概也如此,緣份到可以相愛慕,而消失時只知道相識過,無必要問為何。

  這首歌完全本地創作,為何當年某電台的高層又不力捧?

  大概無緣吧。

星期六, 9月 28, 2024

回程飛機餐



  因為航程短,東航只有一款飛機餐供應。

  有水有紅蘿蔔沙律,亦有一包鍋巴,即餅乾的一種,但點解封面有倫敦橋呢?真係一個謎。

  還有一包兩片裝葱油餅,類似嘉頓出產。還有一盒初時以為係乳酪,睇清楚封面才知是紅豆粥。

  主菜紅燒肉臘腸西蘭花紅蘿蔔片燴飯,紅燒肉肥瘦適中,臘腸則偏鹹,米飯算是好味。

  妹仔有點唔明白,餐具依然係塑膠,咁即係點呀?

  其實塑膠唔係咁邪惡,只不過沒有好好利用,一切當作用完即棄,完全沒有珍惜才弄至今日的田地。

  從前的膠製品一用可以十年八載甚至依然在使用,如今資源豐富為了方便,才有今天的浪費。

  食完飛機餐,窗外經過茫茫大海,遠處跨海橋的燈光,如果不是降落在偏遠的跑道,算是準時到達,結束這次旅程。

星期四, 9月 26, 2024

窗口位




  因為年紀漸老,無咁好耐性,坐飛機已很少選擇窗口位,除非係二四二的排列,但是現時的座位編排,細機三三,大機三四三,無謂打擾別人,多數坐中間四個座位靠邊的兩個。

  上海至香港的航程約兩小時十分,時間不長無理由唔選個窗口位,雖說接近傍晚睇唔到太多風景,但亦可以睇到起飛與降落。

  坐在機翼後面,可以看見工作人員拿開雪糕筒,指示飛機向後離開,亦可以在飛機滑行時,見到上海的中英文字樣,對於經常坐飛機的人來說的確沒有甚麼特別,但是阿豬依然咁興奮,好像第一次坐飛機一樣,感受輪胎離開地面一刻的震動,終於衝上天空,直至空姐開始在通道走動,心情才開始平伏下來。

星期二, 9月 24, 2024

合照


  浦東機場應有三條跑道,以面積計應該也很大,因為有分國際與國內,而國際航線集中在一號航廈。

  以前用相機可以利用腳架自拍,現在改用了智能電話,當然絕對唔會配一支所謂「自拍神棍」,所以較少來張合照。

  見時間尚早,走到候機樓的盡頭,幾乎沒有乘客來到這裏,這三怪決定來一張。

  要有機場背景又要有咁大個頭的確唔容易,要影多幾張才有這個效果,於是就有了這張合照。

星期日, 9月 22, 2024

咖啡


  來到機場,妹仔一定學人飲杯咖啡,但又唔喜歡幫襯美國牌子,於是隨便選了另一間,其實都係連鎖店。

  阿豬第一次外遊,心情難免緊張,咖啡也喜歡,至於軍仔咁懶都係瞓多覺好過。

  網上經常有人說,飲杯咖啡等於食一餐飯,但數唔係咁計,除了物質有時還有心靈上的安慰,況且飲得咖啡多數唔食飯,而機場售價較貴亦係預料之內。

  因為預計會遲所以才有這心情,不然以阿豬這個守財奴怎會願意花幾十蚊飲杯咖啡呢。

星期五, 9月 20, 2024

土家醬香餅


  上海的早餐吃甚麼?應離不開小籠生煎,在家可以燒泡飯粥,加條油炸鬼或葱油大餅亦可以。

  附近都是新落成的大廈,離最近的菜市場也有半個小時的路程,叫部車出去食早餐似乎過於隆重,於是走去最近的現代店鋪,看看有甚麼供應。

  新派可以買麵包,另一檔有較像傳統的葱油大餅,但做法已有不同,為了吸引年輕顧客,可以加蛋加葱加醬的現代葱油餅,名為土家醬香餅。

  豆漿只有甜沒有鹹,大多由豆粉開成,於是只買了兩件加蛋加葱的餅。隔鄰的小鋪有油條,從樣貌看也是由供應商來貨,也買了一條。

  飲品如何?唔敢試其他,主要怕奶油味,如果仍有光明牌酸奶也會幫襯,可惜沒有,惟有買外國牌子COSTA的咖啡,外國貨係有不同,係冷櫃內最貴的選擇。

  論味道,新派葱油餅像蛋餅,是否屬上海原產有懷疑,紙袋封面有位穿上少數民族服裝的小姐,似係彝族,莫非這種餅來自雲南貴州?

  油條真的完全兩回事,幸好咖啡保持原來應有的味道。

星期三, 9月 18, 2024

家常菜

  晚上來到親戚家吃晚飯,嘗試平日的家常菜。

  自從搬上了樓房,大家所面對的大概都是同一樣場景,廚房無以前咁大,而所食的量也無咁多,所以火頭亦遇上一樣的困境。

  難免會買一些即食的餸菜,我們會買燒肉叉燒油雞或燒鴨,他們也一樣,香腸牙帶魚急凍蝦等。

  上海喜歡湯,夏天大多煲冬瓜,加入排骨或腩肉再放幾塊鹹肉,煲得入味,消暑解渴。上海也有通菜,分別在於他們切得細,紅燒肉好味但不能吃多,蘆筍煮得腍,至於牙帶魚,在香港的街市真係很少見到咁大條,是養殖還是野生,沒有追問。

  以前父親飲酒可能會食得時間長一點,如今只可飲半杯啤酒,以家常菜而言,這餐甚是豐富。

星期一, 9月 16, 2024

黃魚麵



  說到改革開放,那時很多規則,建築方法和設計等,都是跟從香港,例如八九十年代開始興建的商場,地底相通甚至連接地鐵站,不近地鐵站的則以天橋接駁,可以不用走到街外就可以貫穿幾座大廈與商場。

  如果在南京路要找洗手間,多數走入商場,其中一座商場的洗手間設於三樓,可以坐電梯或乘行人電梯,而洗手間門外有一告示,寫上如使用人數過多,可使用鄰座相連大廈的洗手間,並附上「箭嘴」指示。

  因洗手間不大,只有三四格,輪候的確須要一段時間,於時按指示走過天橋來到第二座商廈,這座商場設備較新,洗手間格數也多,可以說不用排隊。

  之後沿行人電梯落樓,無意中見一間食黃魚麵的店鋪,於是入內一試。

  黃魚麵矜貴,皆因野生黃魚或已絕種,現時的都是養殖,味道和以前不同,多了味精(飼料)與泥味。除了食物亦要講手藝,起黃魚兩片肉,然後加入雪裡紅葱花麵條,其實賣相唔算精美,不過味道唔錯。

  亦點了炸豬排——上海人叫豬排我們則叫豬扒——和辣油雲吞,上海人不大喜歡辣,所以紅油裏帶少許甜。臨走時店員問我們意見,整體上唔錯,食物也好,不過大家都明白生意唔係咁易做,相望而笑講聲再見,這天也算嘗試了上海名物。

星期六, 9月 14, 2024

外灘




  從虹口區出發,有一線巴士直達外灘,非常方便,如果搭地鐵,仲要行十分鐘。

  非繁忙時間,搭巴士的乘客不多,沿途上落,最多也只有二十多名。

  外灘吸引遊客的地方,就是英租界時期所建成的唔算太精美的高樓,以當時來說,亞洲地區無人能及,一座和平飯店,也因王家衛一套電視劇《繁花》再次受人注意。

  和當地上海人談起,問到意見,我說只看了第一集的開頭十多分鐘已經放棄,還以為王家衛拍的是黑社會題材。上海人說開始時的確不好看,要睇到四五集後才開始深入改革開放時的情況。

  自問無咁好耐性,而且劇中的上海話對白並不吸引,有些只是拿着白話文以上海話說出,其實兩面不討好,不過以中國來說,上海因為是大城,甚至連北京的觀眾也會留意。

  至於劇中的泡飯,對白中的「勿響」,現在唔會明白,一副戰狼上身,怎會勿響?

  除了建築,其實唔知點形容,或許就是黃浦江吸引。住在內陸的人,一生人未見過海,來到江邊,以為望出去就是大海,可惜距離大海還有一段距離。

  氣溫達四十度,陽光之下感覺更熾熱,大部分遊客都躲在陰影下,外灘上的遊人不太多,我們也沒有逗留太耐,沿南京東路入內,準備搭地鐵離開。

星期五, 9月 13, 2024

環保

  環保這回事應該從何說起。

  最近聽到有人說,用可循環再用的餐具最環保。甚麼是可循環再用?家中的餐具日日在用,難道會稱之為可循環再用餐具!

  外賣而不提供餐具,其實係對戶外工作的工人一樣歧視,而需要戶外工作大部分都是勞動人民,在冷氣工作環境的人又怎會理解。

  上海的外賣都會提供餐具,更會提供一個保溫袋,尺寸有大有小,至於餐具是膠是紙是木是竹,因為沒有叫過外賣所以也不清楚,但無論如何,是膠是紙是木是竹,用後即棄都是浪費,只是自我安慰覺得用紙木竹較為環保而已。

  但那個保溫袋呢,原料何來?附送的鹽糖調味料等都要包裝,上海(應該包括全中國)仍然使用膠蓋。如果以為改用了紙木竹的飲管筷子匙羹便是環保,咁應該係唔食最環保。

  坐在小店內吃着生煎包鍋貼,看着工作人員包裝起碼十袋八袋外賣,想到我們的環保成效顯著,難免心感安慰。 

星期四, 9月 12, 2024

小籠生煎




  歌曲《上海童年》提到小籠生煎,應是指上海著名點心小吃——小籠包、生煎包,鍋貼,應該也包括葱油大餅等。

  南翔以小籠包馳名,印象中售賣小籠包的店鋪成行成市,如今卻難得一見。

  從南翔地鐵站出來,經過兩個大商場才到達古猗園,內裏雖有小店供應小籠生煎,可是和以前有很大分別,難以吸引。

  南門出口對面,有幾間專門供應小籠包的店鋪,亦有寫上老店之類,因為不太認識是否可靠,隨便走入一間已有顧客的小店,點了小雲吞和一籠小籠包。

  店員很體貼,小雲吞送上之時再拿多一個碗,該我們分來吃。

  小籠包保持水準,皮薄多汁肉鮮甜,小雲吞則難有爽口之感,並不是味道而是太細隻。

  吃罷出來,好像有些不夠喉,經過商場小店,再點了鍋貼生煎包,只為填飽。

  如果要講味道,小籠包有驚喜,至於鍋貼生煎包,這些連鎖店,不會有太高要求。

星期三, 9月 11, 2024

冷飲


  天氣熱自然想飲杯凍飲,以前唔使諗,今天多選擇。

  仍然有光明牌的奶製品,更有話梅味,至於橙汁棒冰,聽得多而未試過,都係喜歡雪糕多一些。

  在艷陽之下食雪糕想想也是一件樂事,可是現時喜歡坐多過食,於是找個地方坐下來,才決定飲杯咩凍飲。

  美國有星巴克這裏有瑞幸,台灣日本唔知有乜乜茶——因為唔識所以唔知咩名——這裏有奈雪的茶,千萬不要以為有個日本字就認定來自日本,大概都是看準中國人的心理,加個日文英文立刻高級了,也能吸引顧客。

  飲着冷飲,看着送外賣的車手不停出入,以杯數計,外賣比堂座還多,難怪早已聽聞現時的零售市場和以前有很大分別。

  由此想到環保,為了慳支膠飲管,但成個杯都係膠,咁即係想點環保呀。

星期二, 9月 10, 2024

亭臺樓閣




  現在的確覺得這些風景有些過時,可是點解日本卻能夠融入現代呢?

  大概與和服有關。

  如果說和服用料講究手工細緻,相信這些都是後來的事。女士穿和服,男士其實穿的都是和服的一種,分別在於沒有執得咁骨子,常見於日劇中的古老一派。

  我們沒有融入,應與服裝有關。

  近年有些唔知咩人說自己穿上漢服,但漢服究竟係咩呢?漢服指漢朝的服裝?應該不是吧。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或清朝,應該也不是。

  我們所知道以前的衣服款式,應從畫作而來,可是畫中人大部分非富則貴,怎會了解民間服飾,至後來受清朝影響,平民男女服裝應沒有太特別。

  沒有傳承下來,應與我們喜歡現代化有關。日本有洋務運動,我們也有,日本能完全脫亞入歐,卻能仍然保持傳統,是因為他們懂得分辨。

  我們保持了外貌,內裏卻想着另一回事,甚麼超英趕美,結果好的學不了,壞的照單全收。

  亭臺樓閣依舊在,外面卻有高樓大廈遮擋,沒有歷史因素,如何保存古蹟,還是讓時間沖淡一切,只為點綴。

星期一, 9月 09, 2024

古猗園









  古猗園位於上海南翔鎮,現時已有地鐵連接,由市區出發,約四十分到達,從地鐵站步行約十分鐘便到。

  入場費十二元人民幣,廢老即超過六十五歲免費。檢票處的工作人員一見個白頭佬,睇也不睇身份證,已經揚手示意可以入內。

  入到園內,很有三四十年前初到大陸的感覺,荷花池,重新修葺的亭臺樓閣,難再見古雅,樓內多改為展覽廳,展出古猗(音依)園的變遷,也有衣服婚嫁與食物,有興趣可以多留意。

  正因為老人免費,這裏也成為退休人士的娛樂場所,有人在長廊下對弈,亦有三五個男女跟着畫面唱卡拉OK,甚有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氣氛。

  荷花仍未到時候開花,只有零落幾朵,亦算盛放,這種照片,也像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模樣,景色沒有變,只是人心思變。

  為何如今有點不太喜歡這種景色?大概多少所謂網紅的圍爐取暖,把其麼都稱為「打卡」所影響,結果沒有細心欣賞,只為留下合照。

  天氣實在太熱,太陽之下約為四十度,偶有微風也不能消暑。

  想起了第一次由小爺叔(即細叔叔)帶着來到南翔,那天天氣也是十分炎熱,找到一間茶館坐下,先沖了一杯熱茶,然後說待會喝下可以消暑。

  那時坐於蔭涼處的確無咁熱,因為汽車冷氣與高樓無咁多,之後如何也逐漸忘記了,不過偶然也會想起細叔叔那帶活潑的笑聲,可惜現在亦已隨風遠去了。

星期日, 9月 08, 2024

羅勒味

  早前寫到係意大利見到San Carlo的運輸車,那時講到有薄荷味的薯片,結果畀阿豬質疑,佢話點會有薄荷味這回事,一定係記錯。

  因為很少食薯片,所以根本唔知有咩味,只係憑印象與記憶,至於新出品的口味,則幾乎大部分都唔多喜歡,始終覺得原來味道最佳。

  前幾天經覺759,入內見由意大利入口的薯片,終於見到這包封面有幾塊葉的薯片。

  其實稍有常識都知,怎會有薄荷味薯片這回事,幾片葉是羅勒,而由羅勒製成的青醬也特別惹味。

  大鄉里知錯,特別更正這包是羅勒青醬味薯片。

星期六, 9月 07, 2024

戲飛




  自懂得買飛入場起計,那時的電影放映時間,應為早場十點半或十點九,中午十二點半,下午兩點半,偶然會有工餘場五點半,晚上則是七點半,九點半等。

  後來電影甚受歡迎,加上向隅者眾,於是加密場次,兩點半與五點半之間有四點場,而在正式公映則再有午夜場十一點半。

  一齣電影約為兩小時,短的約九十分鐘,長片只能一日四場,短片可以一日六場,那時看電影的人多,受歡迎而又買座往往提前三日購票,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

  至於電影戲票,即戲飛,時間場次已預先印好,場次以顏色分辨,還分前中後座及樓上座位,購票時選好座位,售票員會用一支臘筆寫上行數座椅編號,入場對號入座,因為戲院甚大,還設專人帶位,滿座之時甚為忙碌。

  後來開始電腦化,場次亦各有不同,並不一定十二點半兩點半五點半,而是按電影的時間長短分配場次,所以戲飛改由列印方式,座位表不再是一張大紙而是電腦熒幕。

  再後來即是現在,連列印都慳返,直接出個QRcode(包括座位場次日期等資料)轉送至智能電話,在入場前由工作人員掃描便可,咁樣即係點呢?

  記得剛出來工作,那時開始電腦化,已經有人預測有多少工作會因為電腦化而失去,無論工作機會,工種等。這樣過了幾十年,輪到AI上場,又將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對住一張戲票會有好多回憶,就算是由列印機印出來,但一個編碼,有時不禁想想究竟係咩嚟,無話好與唔好,但當一切都變成一個碼,我們會否真的變成只係一堆數字。



星期五, 9月 06, 2024

南翔鎮


  現時上海地鐵11號線已經連接南翔鎮,可說交通十分方便。

  這條地鐵11號線,據維基百科介紹,全長八十多公里,由迪士尼至嘉定,以前可能屬於火車路線,如今卻是地鐵,所以已經很難分清火車輕鐵地鐵。

  好像廣州地鐵,已可連接至深圳,再加上高鐵,這樣的建設速度,是否工廠式製造的後果?

  早在三十多年前去過南翔一次,感覺像去旅行,一日來回也覺非常緊迫,無直接巴士,那時不知要去到徐家匯或更遠,有長途汽車站,轉乘才到達。今天從市區乘1號線至徐家匯轉11號線已可到達,確是方便。

  交通方便之後,南翔鎮能否再稱為上海四大歷史文化名鎮之一呢?當然,南翔鎮名稱依舊,但歷史文化便會被現代化的建設所取代,找歷史文化變成不再容易,如果不知道,以為去了一個只係比較遠的市鎮而已。

  從地鐵站出來,對面就是兩座高樓,有着幾層商場的建築,穿過商場再往前,十分鐘內便可到達古猗園。

星期四, 9月 05, 2024

上海童年

  頂樓馬戲團已於2016年解散,2001年成立,作品唔算多,未必會喜歡這些唔知係唱還是講的表演方式,但有幾首歌就是喜歡那種小資風格。

  維基百科其中一句這樣介紹:「頂樓馬戲團一方面體現強烈的上海意識和上海特質,一方面又以惡搞顛覆上海的小資風格。」其中有首《上海歡迎你》,跟着亦有《上海不歡迎你》,至於內容想講乜,還是那句明就明。

  唔係話自己明,《上海童年》講述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的改革開放,至今天再難找到小籠生煎,究竟是好是壞,真係講唔清楚。

  大概留意身邊的改變,想瞭解究竟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和你?

星期三, 9月 04, 2024

同一方向



  來到南京東路站,未出站已覺得唔多妥,入閘方向採取了潮水式來控制人群,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極為忙碌,既要安排經過安全檢查,又要引導人群入站,亦要讓出通道讓出站的人群離開。

  究竟發生咩事呢?

  離開驗票閘機,找到一個最近的出口,隨着人潮走到南京路上,見到所有人全部走同一個方向,向着外灘進發。

  很久沒有見過如此景象,如果沒有說明,還以前他們在遊行。為何如此多人來南京路與外灘呢?或許日間的天氣實在太熱,陽光普照,氣溫達四十度,而晚上溫度有所下降,約為二十七八度,間有微風,比日間好多了,於是遊人個個都有這個想法,既然來到上海,無理由唔到南京路與外灘看看,於是個個人都抱着這個心情,走在同一個方向。

  想知道上海究竟和二卅年前有何分別,可以上網找「頂樓的馬戲團」所唱的《上海童年》可知一二。

  兩隻嘢(如今係三隻)無你咁好氣,立刻調轉頭入返地鐵站搭車離開,回旅館嘆冷氣好過及充充電。

星期二, 9月 03, 2024

黃陂南路




  點解對黃陂南路咁深印象?

  那時坐地鐵前往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參觀,就是在黃陂南路落車,然後步行。

  或許會問點解唔坐巴士?印象中係坐過巴士,是在未有地鐵之前,自從有了地鐵,唔係唔識坐巴士,而係唔多啱路,既然要轉車,不如坐地鐵。

  那年紅色之旅,走過一大會址,唔明白點解後面係新天地,坐在路旁,看着兩旁的梧桐樹,與後面的高樓,甚有滄海桑田之感。

  晚上的黃陂南路,熱鬧依舊,沒有經過一大會址,只見指示牌,而黃陂南路的路牌也藏在樹中,很有意思。沿路向左,路口可見會址所在。

  原本想步行至南京路,但要經過由跑馬廳改建而成的人民廣場與附近的博物館與展覽館,亦要橫過多條大馬路,於是放棄,改搭地鐵。

  在行車天橋下建行人天橋,是一種較佳的設計,讓行人與汽車分開,可是行人往往要走高高的樓梯,一不小心容易走錯路,回頭已是另一個路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