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7月 31, 2025

尾聲


  出發去英國之前,問一位舊同事在哪裏,他說正在德國,故未能見面,只好留待下次。

  他問點解唔去德國,還問去英國做乜。

  本來幾喜歡德國,包括足球,後來睇多幾年發覺德國足球有其優勝的地方,可是較少創造,沒有了較早一批的特別有個性的球員,大概也與德國統一之後有關,西德時代的球員多帶反叛。

  德國的工業以精準為優點,可是幾年前飛柏林,那個新機場竟然遲了幾年仍未完工,不知是否自從東西德合併之後被德共滲透,雖在歐洲仍排第一,但創新似乎落後於其他國家。

  英國當然亦唔好得去邊,同樣食老本,恃爛船也有三斤釘,所以回答為何去英國之時,隨便答了一句:考察——係去睇吓英國幾咁折墮,如果真的還有本事,應該帶領歐洲反抗德國即歐盟。

  國泰航空的標誌早已沒有了英國旗,連維珍航空也沒有了飛特區香港的航班,英航雖然維持只因仍有利益所在,那些高官或退休高官可以坐坐頭等。

  國泰航空的膳食保持水準,經常聽人講國泰航空的飛機餐唔好食,這點令兩怪最唔明,既然知道唔好食,點解唔一早話唔要呢?

  我們多數會吃光所有食物,雪糕唔可以留當然食埋,餅乾留待坐巴士時才食,現時那套餐具多已改回金屬製成,不過之前的膠餐具品質真的不錯,可以用很多次才拋棄。

  英國有自己一套方式,大概亦與島國有關,而今天則是太過懷念從前似乎成了阻礙。

星期二, 7月 29, 2025

倫敦酒店


  倫敦酒店很多,不過價錢頗貴,話晒國際大都會,想找一間好的酒店而又負擔得起唔容易,B&B選擇唔多,很多都是出租一間房間,較好的帶浴室,其他地方共用,比起酒店唔係咁方便。

  Royal Eagle Hotel位於柏靈頓火車站附近,鄰近地鐵站火車站,最新就是伊利沙白線,也是機場鐵路快線的起始站,抵達與離開同樣方便。

  酒店的前台與餐廳的工作人員多由印裔來擔當,效率比純英國人快,而且也靈活,這是他們的長處,當住客有不滿,他們也能第一時間解決,這些優點則是我們所無。

  我們對於酒店的設施沒有甚麼要求,只係唔明白點解裝修不久的地方可以折舊得咁快,住客亦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並不是顧客永遠第一。

  酒店浴室的天花滴水,在第一二天我們都沒有留意,因為多在臨睡前沖涼,而滴水的時間在早上八九點以後,直至第三天早上,這天不用太早出門,所以才發覺浴室天花滴水,在出外時告之前台,他們記下簿中,說會維修。

  晚上回來後一切如常,以為維修妥當。待第四天早上又見滴水,於是拍照再告訴前台,這時職員問我們何時退房,得知在第二天早上後,兩位職員對望了一眼,然後再拿本簿出來,記下時間房號,說今天會維修完成。

  待至第五天早上我們退房時,發覺仍繼續滴水,因為早上我們不會用浴室,再滴水與否與我們無關,那兩位職員也完成了他們的職責,似乎大家都有共同想法——留待下一次再處理了,反正彼此都是來自第三世界。

星期日, 7月 27, 2025

黃昏美景與晚餐





  接近下午六時,陽光仍然普照,皆因夏令時間,窗外有如一幅風景畫,正面的建築還有點氣派,背後當然另一個模樣,不過很有英國特式。右邊多為酒店後半部,左邊才是民居,英國的古舊和別的地方有些分別——英國多是內外一致。

  這晚是在倫敦最後一夜,食一餐較好其實選擇唔多,聽聞蔡瀾講英國食物係畀豬食,雖然有點刻薄,但係相距不遠,他有他的見解我們無得選擇,亦不能在英國找間印度咖喱來個晚餐,因為那些地方亦唔係平民可以咁易去到,蟻民唔係食蟻糧已經萬幸。

  豬的食物可以很雜,其中包括牛扒,鬼佬煎扒有一手,就係好似炭咁,侍應會走嚟傾兩句,會話杯啤酒咁細杯唔夠飲,無酒精的啤酒完全另一回事等,喜歡與否屬另一回事,人家招呼有規矩,就是兩位客人的話主菜都會同時上,四位以上當然會有前後,因侍應只有兩售手,但係都是同一時間離開廚房。

  有些蔬菜生食聽聞對腸胃與消化有益,至於薯仔稱得上美味,這餐的份量剛剛好。至於啤酒點解唔要英國牌子?點菜時見鄰桌飲緊,也喜歡這牌子Stella Artois,尤其早年的廣告幽默風趣,現在少見了這啤酒廣告,大概本地的客戶減少了吧。

星期五, 7月 25, 2025

手信





  在英國買手信,其實都係唔知買乜,不過買有英國旗多數無錯。

  溫莎堡內的聖佐治教堂,內有一間小賣部,出售名信片和可以送給親戚朋友的紀念品,自用也可,妹仔特別選購了一個卡片套,原因就是上面印的英國旗。

  英國食物唔多好係人都知,而且價錢也甚貴,可是走在街上,見當地的後生仔女人手都拿着一件麵包之類的小食,於是也學着他們走入這間「Greggs」麵包鋪,選了一件腸仔卷,售價1.2鎊,以當地消費標準唔算貴,大概可作午餐或茶點,唔夠飽只好留待晚餐了。

  不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倫敦被德國大轟炸所受的破壞如何,以溫莎堡的火車站上的「1897」推算這個火車站只有約128年歷史,以歷史來算不上太舊,但很有維多利亞時代特色。

  回到柏靈頓的酒店,外面陽光正好,於是把手信和兩隻怪物合照,加上外面排屋,甚有英國味道。

星期三, 7月 23, 2025

電影——F1

  睇電影唔使入戲院,結果電影院執笠票房亦再無昔日動輒過幾千萬甚至過億——指特區香港,皆因電影愈來愈唔好睇,這是全世界的問題。

  美國電影近幾年唔係甚麼聯盟全部有破壞無建設,就係好似歐洲電影扮嘢兼大愛包容,好似唔知搵個咩人出來做白雪公主,叫人點入戲院睇戲。

  F1係咪咁好?能夠拍一部娛樂電影而又合格,F1係成功嘅,有齊商業電影的元素,有速度有個人英雄亦有大場面,其中一些小節亦比以往美國電影為佳,睇睇吓以為睇緊日本劇集或日本電影,勵志有,解畫有,鏡頭唔會左搖右擺,唔明再講多次亦有,有些少日本風格。

  本來是美國人的自以為是,本來是英國才有的幽默,這電影中倒轉過來,變成了英國人傲慢自大,連幽默感也輸給美國佬。

  商業娛樂片,能令觀眾愉快兩個多小時,今天來說已難能可貴。由於不是睇IMAX版,始終覺得音響差得太遠了,或許與電影製作無關,而係這裏的戲院太細間。

星期一, 7月 21, 2025

溫莎下午茶

  溫莎除了溫莎城堡之外,還有樂高樂園,可惜對於樂園沒有多大興趣,而附近的Eton College可從高處遠眺,現時英國無人才,但牛津劍橋尚在,外國學生仍然對英國寄宿學校有憧憬。

  臨離開前在鎮上一逛,街道上有頗為熱鬧,無意中走到一條十分冷落的小路,內裏好像有夜店的店鋪,那時幸好仍未開門營業,不然唔知行唔行得出來。

  終於在大型購物中心找到下午茶地點,點了咖啡糕點,是日的午餐兼下午茶了。

  返回火車站會經過一條天橋,初時以為全部都準備搭火車離開,後來發現唔係,原來火車站的另一邊有一個大型停車場,跟着人群來到天橋,下面停滿了旅遊巴士,怪不得剛來時也覺奇怪,火車乘客不多,但點解整個溫莎堡都是遊客仲已經一早排緊隊。火車遊客多從倫敦過來,但旅遊巴士則來自全國,令我們以為唔使排大隊的希望落了空,似乎太小看英國的軟實力了。

星期六, 7月 19, 2025

118開線

  在網上睇到一則回顧,話說1995年6月26日城巴118開線的圖片。

  這已是30年前的事,對於一個喜歡搭巴士的人來說,這條路線非常重要,因為那時從九龍去柴灣,只有坐106,但係唔知幾時到柴灣。

  那時118仍經北角,那一段路窄車多,把行車時間拖慢,後來終於取消,如在紅隧上車,十分鐘已上柴灣斜路了。

  這亦是一幾二十年前的事了。

  現在的城巴,因為原有城巴路線的收費太低,唔多願意做,由以往五至八分鐘一班車,改至如今二十至二十五分鐘,唔等得可以搭地鐵喎。

  現在的服務,和三十年前的進取,的確係退步,原來三十年過去了,城巴不進則退。

星期四, 7月 17, 2025

遊溫莎堡











  溫莎堡是世界上現今仍有人居住的最大城堡,非常值得以一日時間一遊,可以的話在網上預先購票,免卻排隊,而且一年內可以再次入內參觀,不過對於遊客來說,一年來兩次的機會唔係咁多。

  英國亦是歷史悠久的國家,同時亦是世界上僅有的幾個君主立憲的國家之一,能夠入內參觀王室寓所,機會難逢,現今亦是他們收入來源。

  除了城堡之外,特別要留意時間,因要參觀聖佐治堂,因為伊利沙白二世與丈夫長眠於此,連她的父母也葬在這裏。

  至於御林軍步操,時間許可亦值得等候,開放與步操時間張貼在購票處,另外還有一處玩具屋,排隊位置有兩行,其中一行會省卻參觀玩具屋,所以前進速度較快。

  之前兩天落雨,以為這天的天氣亦不會好,誰料早上雖然陰天,不過接近中午時陽光普照,幸運上天賜給一個好天氣,可以盡情在溫莎堡遊覽,而在這裏,亦找到了今天的英國人仍然覺得自豪的地方。

星期二, 7月 15, 2025

Slough






  如果有睇過英國劇集《Slow Horses》大概都聽過Slough這個地方名,因為這班「高人」的總部就設在Slough。

  這是題外話。

  從柏靈頓前往溫莎堡的火車,會在Slough車站再轉另一輛火車,而這輛火車只來往Slough與溫莎堡,屬比較特別的班次。聽聞Slough治安亦不太好,火車站所見又唔多覺。

  英國火車私營化之後,由多間公司營運,是否改善了服務?唔見得,票價是否更有競爭力?當然無,準時或是速度增加和班次更頻密?相信和國營時期差唔多。

  不過這都是英國居民所要面對的事,好像由伯明翰至倫敦的火車,票價可以由五十鎊至過百鎊,既不是高速又唔係特別舒服,只不過比坐長途巴士快捷一小時左右,但票價卻是長途巴士的兩倍至四倍之間。

  點解英國的物價通脹咁嚴重,除了因為自認大不列顛(Great Britain)——即係喜歡認大和有個「Great」——之外,仲要畀高人工養一班精英來管治,市民納稅自然重,物價點會唔貴。

  一個冬甩可以賣到1.55鎊,和這裏有得比,歐洲其他地方大概一歐元至1.2歐,以前有麥當勞巨無霸指數,今天以冬甩來比較,就知英國唔係普通人可以住,但點解仲有咁多人話要移民英國呢?

  唔知會唔會係一個謎?

星期日, 7月 13, 2025

浦吧




  英國人喜歡浦吧,究竟為了飲還是為了其他包括吹水呢?

  英國亦有自己的度量衡,他們不會叫一杯啤酒而是一pint,如果小時候受過殖民地時代的勞化教育就知道何謂品脫,至於一品脫又有幾多?以今天國際化標準下大概568毫升。

  其實無必要理會有多少,只知一杯就夠,有沒有一品脫或是568毫升無乜人知,他們真的是來飲酒,還起碼三杯以上。

  我們點了兩杯,無酒精比含酒精貴,大概係無酒精更難處理兼無乜人飲。

  好不容易找到兩個位,坐在兩位男士一位女士旁邊,見他們一人買一個轉即每人三杯,我們飲一杯也有難度,唔係啤酒唔好飲而係無咁大容量亦暫時未習慣,食埋個餐之後他們好像還繼續。

  以價錢計,三杯啤酒就是我們一個晚餐,之後他們還會否食晚餐呢?莫非飲酒好過食?真係唔知道。

  一杯啤酒5.9鎊,價錢合理更覺廉宜,炸魚薯條15.75鎊,以酒吧價錢還可接受,而且在酒吧食飯可以不用付貼士,因為多數係先付錢後才有得飲同食,唔怕飲醉了找唔到數。

星期六, 7月 12, 2025

無膠用

  這幾年全世界突然覺得塑膠唔可以再用,於是改用其他物料製成的用具,包括用後即棄的餐具。

  怎樣才算環保?應該係唔用才最環保。

  膠叉膠刀膠匙羹其實唔止用一次,係可以用上十次八次,這當然要物料好才可以。可是以木製的刀叉和紙做的匙羹則只可用一次,究竟邊種物料才更環保?

  膠難於循環再造,可是木紙亦唔見得容易循環因為是高科技產品,只是燃燒上沒有那麼容易產生有毒氣體。

  人要生存必然每天消耗,塑膠唔一定最壞,而係偷工減料才最浪廢,因為品質差的刀叉匙用了一次便棄,而品質好的膠則可以用數次,好像家中有一隻國泰航空的膠匙,放在粟粉瓶內已經用上好幾年,但如果是木匙,如何用上第二次,因為膠還能洗而木不能。

  不過還是算了,要用自然有浪費,既然咁環保,點解唔用手巾仔而要洗完手扯十幾廿張紙巾來抹手呢!

  阿豬只係問吓啫,無其他意思。

星期五, 7月 11, 2025

The Queen's Walk







  睇過特務007的電影,多少都知道白廳、國會大廈、西敏橋等。當然電影場景唔一定係真,但係真正走在其中又會有另一種感覺。

  很多時候很怕走在繁忙的街道上,不過旅行難免會經過,特別是英國首都倫敦。經過唐寧街已經走在對面馬路,來到大笨鐘前更加唔想停留,急忙行上西敏橋上行過對岸,這裏的遊人算是略少,而且這裏才可一窺西敏宮即國會大廈全貌。

  沿泰晤士河邊有一條「The Queen's Walk」,可一直走到倫敦塔橋那裏,於是嘗試看能否走到。

  剛才停了雨,以為會有一陣好天氣,誰料千禧橋前,大雨再次落下,打消了走到對岸近觀聖保羅座堂。

  落雨並不會令我們掃興,不過雨隨風來,外套風衣還可抵擋,但鞋入了水就唔係容易接受,況且落雨天氣令氣溫下降,濕了雙腳自然覺得更加寒冷,飲了杯熱朱古力亦不能消除寒意,為免感冒決定今天到此為止,等不及倫敦塔橋升起前搭地鐵離開。

  其實塔橋會否每日升降我哋都唔知,不過每日都有期待是一件很吸引的事情,看似和倫敦很多地方擦身而過,也是我們預料之內,再加落雨,變化往往比計劃還快,雖說要把握,但也不能強求。

星期四, 7月 10, 2025

願君心記取——盧國沾填詞作品

  這首歌由顧家煇作曲盧國沾填詞張德蘭主唱完全本地創作,結果又如何?真的會登上商業二台流行榜嗎?

  當年的結果如何已經唔記得亦無留意,大概商業一台和香港電台的播放率會高一些吧。

  電視劇無睇過,亦唔知出自何套劇集,當然亦講唔上喜歡這首歌,更不會喜歡張德蘭,不過偶然會想起幾個音和記得第一句。

  那時電視劇可以有主題曲亦有片尾曲,好似日本劇集一樣,咁樣演員有戲做,歌星有唱片出,有演唱會有廣告,出版有收益觀眾有娛樂。

  可是有些人總喜歡講甚麼本地創作,到有真正的本地創作,這群讀番書聽歐西流行曲長大的人卻又不會樂於宣傳,情況就如今天的左膠,把口講環保大愛包容,但當叫他們用少支飲管卻不可以,着他們關心建築工人他們真係啋你都傻。

  古裝劇再加張德蘭的粵語歌,聽歐西流行曲的確覺得老套。的確,如魯迅所言,唔識中文最多唔識作文,今天追求的是「打卡」,又有幾多人留意「願死生也伴隨」。

星期三, 7月 09, 2025

「關」


  父親是上海浦東人,自懂性以來聽他都是說上海話,那時唔多識聽,幸好聽唔明時母親會在旁提醒,後來聽得多自然懂,例如廣東話中熄燈的「熄」,上海話說成「關」,當然是上海口音。

  十幾歲出來學師,跟的也是上海師傅,雖然那些廣東話都是帶上海口音,聽可以無難度,但要講上海話,始終學唔識,皆因以為有反叛性格唔肯講,其實係唔肯學。

  父親後來的上海話變成了廣東話帶上海口音,直至最後的一年半載當中,父親又說回了較為純正的上海口音,至於何解,相信父親的腦海中全都是風華正茂時期的事情,離鄉別井如何在一個陌生的地方重新建立一個家。

  那時家住七樓,父親放工回家爬樓梯至六樓時,會在樓梯轉角天井處叫一聲「開門」(上海話),待我們開門後父親剛好到達,進來時又會着我們「關門」,當然亦都是上海話。

  廣東話講「閂門」,上海話則是「關門」。上海話中的「關」可以是「閂」亦可以係「熄」的意思,例如「關燈」就是熄燈,「關電視」是我們所講的熄電視。

  到了現在,自問上海話唔會學識,不過亦係唔知點解,某幾個單音字或是某句說話,卻喜歡以上海話說出來,例如晚飯後待要沖涼前,都會講聲「關」,代表熄燈和冷氣,講多幾次之後,連鄉下婆都在每天早上起牀講聲「關」,即係熄冷氣呀。

星期二, 7月 08, 2025

紀念碑

  從國家畫廊出來,經過特拉法加廣場,沿路向着唐寧街十號走去。

  我們選擇不貼近唐寧街的一邊,改行對面馬路,以避開大批笨遊客與記者,似乎當天有重要事情宣布,因為亦見一輛BBC採訪車停在附近,工作人員正搬着攝影器材。

  當天晚上睇新聞,原來當時的保守黨首相宣布提前大選,結果後來選了令人無眼睇的工黨,實在值得恭喜英國。

  大概在唐寧街不遠處有一座紀念碑,外貌和我們的和平紀念碑可說是一模一樣,我們沒有查當中的資料,只知道在皇后像廣場上的和平紀念碑初建於1923年,當時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亡者,後來同為紀念兩次世界大戰的亡者。

  英國人笨選了工黨,但英國人有遠見,懂得建紀念碑。

星期一, 7月 07, 2025

學睇畫












  參觀倫敦國家畫廊學人睇畫,一開門入場,觀眾不算太多,首先經過上層的「卡拉瓦喬最後作品」先入內欣賞,然後才找其他展室。

  在亞洲電視仍廣播的年代,那時國際台曾有一個紀錄片節目,由國家畫廊的館長親自介紹如何欣賞名畫,其中說到那時因為仍未有電燈的發明,睇畫或繪畫的地方只有燭光和火光,光暗位和今天會有明顯不同,為何那時如此表達,今天看來好像完全兩回事,光也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

  如果講喜歡還是喜歡意大利文藝復興年代的繪畫,米高朗基羅的粗獷肌肉型,拉斐爾的細膩與色彩豐富,達文西的神秘與優雅並存,卡拉瓦喬給後世的光暗定了標準。

  至於較現代的畫家,莫奈的光條運用令人佩服,可以近看唔知係乜遠睇才見輪廓。《The Ambassadors》這次可以見真跡,館長當年也介紹為何畫中下部有一件古怪物件,原來要從右邊側望才可見原物。

  雖然對於畫完全不懂,不過聽完介紹也覺得十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