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7月 06, 2025

卡拉瓦喬最後畫作


  英國國家畫廊本來藏有卡拉瓦喬幾幅作品,這次從意大利借來《聖烏蘇拉殉道》一同展出,特別展覽名為「The Last Caravaggio」,剛巧在2024年4月18至6月21日舉行,有幸參觀欣賞。

  這次展出卡拉瓦喬四幅畫作,包括館藏的《Salome with the Head of St John the Baptist》、《The Supper at Emmaus》、《Boy Bitten by a Lizard》和《The Martyrdom of Saint Ursula)即「聖烏蘇拉殉道」。

  早在2014年,那年太古廣場曾有《晚餐在以馬忤期》(The Supper at Emmaus,藏於米蘭在雷拉畫廊)展出,2014年3月15日的日記曾記述了「以馬忤斯晚餐」。

  今次可說非常幸運來到倫敦,一併欣當另一幅《晚餐在以馬忤斯》,而且是較早期的一幅。

  關於洗者約翰為何被殺,中文維基百科:

  「……施洗者約翰在傳教的過程中勇敢指出人的錯誤:有很多人聽了施洗者約翰的道後接受其洗禮,他在傳教的過程中並不是以甜言蜜語來籠絡這些人,而是嚴肅地指出他們的罪。當時的管治加利利的分封王希律·安提帕斯做了一件不合理的事,他和第一任妻子帕薩莉絲離婚,娶了他的兄弟希律二世的妻子希羅底為第二任妻子,施洗者約翰不畏王權與自身的安危,勇敢指出安提帕斯的罪,因此他被下令逮捕,但又顧忌他的威望,一直不敢殺他。後來有一次希羅底的女兒莎樂美(莎樂美已是希律安提帕斯的繼女,因為莎樂美為安提帕斯的兄弟希律二世和希羅底所生,但安提帕斯棄了他的原配帕薩莉絲,娶了希羅底為妻,莎樂美因此成為繼女)為他跳舞,安提帕斯高興地答應賞賜她,向神發誓可以賞賜她任何物品,在她母親希羅底的慫恿下,莎樂美要施洗者約翰的頭,於是藉機派人殺死施洗者約翰,將頭放到盤子中交給莎樂美。……」(維基百科)

  倫敦國家畫廊展出的是第二幅,分別在於更黑暗,「Web Gallery of Art」的《Salome with the Head of St John the Baptist》中文翻譯介紹如下:

  「卡拉瓦喬在返回羅馬的途中返回了那不勒斯。這幅粗糙的晚期作品絲毫沒有西西里晚期繪畫的美感,例如從巴勒莫聖洛倫佐教堂失竊的祭壇畫,它或許反映了卡拉瓦喬在城中切里格裡奧小酒館遭受的襲擊。畫中瀰漫著一種疲憊的情緒,彷彿意識到殘酷的復仇毫無意義。

  施洗約翰因譴責莎樂美的母親希羅底與希律王的私通而被處死。卡拉瓦喬採用了將莎樂美和她的侍女(或她母親)的頭顱種植在一起的技法,這兩個頭顱如此靠近,以至於它們看起來像是從同一個身體中長出來的,分別代表著青春和老年的對比。這曾是達文西的一大特色,而聖約翰頭顱呈現在觀者面前的方式,令人想起達文西的學生盧伊尼的一幅畫,畫中的莎樂美也同樣將目光從受害者身上移開。劊子手對他被命令要做的事毫無喜悅。他只感到一陣震驚,這與卡拉瓦喬一貫的陰鬱基調相符。

  這次主要欣賞《聖烏蘇拉殉道》,關於聖烏蘇拉,維基百科中似乎英文版本較為詳細,當時究竟有多少人一同殉道呢?好像並不最重要,而是聖烏蘇拉寧死不屈。「Web Gallery of Art」中的中文翻譯:

  「這幅卡拉瓦喬新重現的畫作,創作於他在那不勒斯的最後幾週,在他踏上那次命運多舛的海上旅程,回到羅馬並獲得赦免之前。聖烏蘇拉是一位廣受喜愛的基督教聖徒,因其拒絕嫁給異教徒匈奴人的傳奇故事而被人們銘記。卡拉瓦喬選取了她殉道的高潮時刻:她失意的追求者剛剛向她射出一支箭——這支箭近距離射穿了她的胸膛。

  在昏暗的場景中,聖烏蘇拉凝視著那支箭,神情平靜而憂慮;匈奴人則注視著她,眼神籠罩在黑暗中,一個侍從看著他的手,另一個侍從,想必是以卡拉瓦喬本人為原型,從背後窺視著這一切。這是卡拉瓦喬最後一次以痛苦的旁觀者的身份看待自己,但從畫面角度來看,這幅畫似乎預示著他職業生涯中一個嶄新的階段,因為匈奴人的筆法更加大膽。五月時,清漆尚未乾透。七月初,卡拉瓦喬去世。

  這次睇畫所想到的,太早年代的情況唔多清楚,但到了十一、二世紀開始,宗教懂得利用藝術特別是繪畫來宣揚聖經,而畫家也利用這機會來表達自己的狀況,如這畫一樣,聖烏蘇拉中箭「神情平靜而憂慮」,而身後的畫家像是尋求寬恕。

  參觀倫敦國家畫廊免費,網上預約參觀時間可省去排隊,不過同樣要接受安全檢查,畫廊還有米高朗基羅、達文西、拉斐爾、梵高等,藏畫豐富,值得以大半日時間欣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