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8月 20, 2006

環保署指空氣污染問題廿年變化大

環保署助理署長(空氣質素政策)謝展寰表示,香港空氣污染問題的性質,在20年間起了很大的變化,但他有 信心,香港最終能解決困擾港人多年的問題,並期望 空氣質素最終可媲美歐洲及北美等城市,甚至超越他們。謝展寰接受《政府新聞網》專訪時表示,香港空氣污染問題的性質,在20年間起了很大的變化。在80年 代,香港的空氣污染主要源自工業。當時居住在工業區如荃灣及葵涌附近的市民,可謂飽受空氣污染之苦。1990年7月,當局引入法例,禁止香港工業界使用高 硫磺重油,令空氣中的二氧化硫,一夜之間大幅減少八成。

踏入90年代中期,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已轉為由車輛引起。隨著車輛數目增加,市 區的污染情況日趨嚴重;路上出現很多的黑煙汽車,市民在街上經常聞到混濁 氣味。1999年,政府推出多項減少車輛排放的措施,包括引入石油氣的士、要求舊柴油車加裝減排裝置、引入超低硫柴油、使用最嚴格的歐盟排放標準、加強管 制路上的黑煙汽車,以及加重黑煙汽車的罰則。在政府的努力下,路上黑煙汽車的數目急降八成,路上汽車污染情況大為改善。不過,香港並未因此而擺脫空氣污 染;相反,煙霧問題近年經常如夢魘般困擾香港。謝展寰表示,煙霧問題是區域問題,目前珠江三角洲各地區均出現類似情況。謝展寰稱,早於 1996年,當局已察覺這趨勢,並向廣東省提議一起研究;約一年後,雙方同意各自爭取撥款展開有關研究。當時,他們成功爭取立法會議員支持通過有關撥款, 由1999年起展開研究,經過多年努力,粵港終於在2002年達成共識,同意在2010年前,大幅減少珠三角四種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謝展寰解釋,由於廣 東省經濟發展非常急速,往往當引入一些管制措施後,污染程度已大幅增加;故要求他們在短時間內大幅度減少總污染量,對他們來說,是個極大挑戰。

摘自2006年08月13日《星島日報》

看 罷這一則新聞,直覺告訴自己,為保持香港空氣質素,市民更加環保,建議首先取消環保署這個部門。整篇訪問中,環保署在這十多年間只做了兩件事,而這兩件 事全是大勢所趨之下而成,功勞是否歸環保署實在存疑。首先環保署助理署長謝展寰表示,八十年代以前空氣污染源自工業,1990年立例後,空氣中的二氧化硫 一夜之間減少八成。稍有常識都知道,禁止工業界使用高硫磺重油,有沒有可能一夜之間能夠改裝所有機器,又有沒有可能一夜之間全部轉用其他代用品;又為何工 業界這麼齊心,一齊等待法例通過後可禁用高硫磺重油。

從這一夜之間大幅減少八成,便可知當中有多少水份,又或是環保署如何誇大其功勞。自八十年代開始,香港大部分工廠都北移,因工業產生廢氣已逐步減少,環保署說是一夜之間,除非環保署懂得變戲法,又或是環保署理解的一夜之間和我們有不同。

另 一是黑煙汽車,又是經政府努力下,黑煙汽車數目又是急降八成。環保署可能鍾情「八成」這兩個字,世事怎會如此巧合,一是不做,如果去做,無論多努力,結 果也只是得八成。汽車噴黑煙,原因有很多,並不一定是由柴油車所引起,使用汽油的私家車同樣會噴「黑」煙,只不過那些「黑」煙肉眼是看不見的。環保署只懂 將空氣污染推卸落柴油車身上,這已是錯誤的劃分,只要是由氣體燃燒產生動力的,都會帶來空氣污染,分別在於看得見與看不見。柴油車噴黑煙,主要在於使用不 當、欠缺維修和保養,近年得以改善,除了跟隨歐盟標準,亦是市民環保意識增加有關。但是汽車隨人口而日潮增多,路上汽車污染情況又怎會大為改善。

環保署之報喜不報憂,不去解決例如廢水污水排入大海、光污染、聲音污染等等問題,這十多年浪費多少資源。環保應由個人習慣開始,或是由教育開始,政府設立愈多不切實際的部門,市民只會愈對立,所謂環保問題由政府推行,一切只會徒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