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0月 31, 2025

片皮鴨



  我們多稱為片皮鴨或北京填鴨,維基百科有詳細說明,至於以掛爐或是燜爐製作都有分別,幾十年前多見全聚德,剛巧崇文門外有一間便宜坊,於是上樓一試。

  便宜坊的烤鴨與介紹一樣,的確皮肉分離,而那塊麵皮,現時多為工廠式製作,缺少了手工感,味道略有不同。

  數十年前來到北京,根本不可能即來即可食到全聚德的烤鴨,而是要預先訂位,價錢也不廉宜。雖然全聚德分店也多,亦經常客滿。

  崇文門的便宜坊,在一座商業大廈內,低層多為食肆,高層是甚麼可沒有太留意,因為入口有多個。是晚便宜坊不算太多客人,即可入座,兩個人點了半隻烤鴨,菜牌上另有蒸節瓜,本想一試,但早已售罄,改為絲瓜燜麵筋。

  烤鴨由廚師即場切片,鬼佬喜歡,可惜在場沒幾個,我們離遠欣賞便可。鴨肉本來帶乾,加上皮裏的一層油,夾青瓜絲大葱絲配甜麵醬,以薄餅包起一併放入口中,油肉與瓜絲中和,味道的確吸引。

  絲瓜燜麵筋亦有水準,絲瓜甚為清甜,因為烤鴨肥膩,亦不能食得太多,沒有配白飯,這頓把所有食物食光,毫不浪費,也帶着回味的心情離開,完成了北京填鴨餐。

星期三, 10月 29, 2025

酸奶

  酸奶無乜特別,但點解每次來北京或是到大陸其他地點旅行,每見酸奶都要買瓶來試,應該與第一次的經歷有關。

  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市面上無乜飲品,外出都要帶壺水,可樂開始有,屬貴價貨,窮遊怎會捨得飲,整個旅程只會飲得一次。

  某年來到昆明,早上外出食早餐,見街上運輸工人送牛奶,對其中一箱(木箱)中白色傳統玻璃甚感興趣,以為是鮮奶或牛奶,以當時來說牛奶也是貴價貨,於是向店員詢問,答是酸奶,但唔係個個人喜歡。

  中國人稱為酸奶,與外國的乳酪屬同一產品,部分中國人對牛奶有些敏感,唔係個個飲得,而以中國人近百年之營養不足,食肉甚為難得,唯有以牛奶補充,所以也有酸奶出產。

  為了改善國民體質,如果有留意,很多民居門前都有一個類似信箱的牛奶箱,可以盛載約兩瓶牛奶或酸奶,每天早上由工人送到,直至現在仍見很多與信箱掛在一起的牛奶箱。

  試過由中國生產的酸奶,覺得味道不錯,與外國貨有得比,自此愛上了酸奶。特區香港買盒乳酪唔係難事,來到北京見到酸奶要講緣份,仲要買一送一,外貌與包裝和從前一樣,內裏多了一個膠蓋及易接環,更能保存,至於味道似乎沒有了從前的香醇,或是連自己的口味也變了亦說不定。

星期一, 10月 27, 2025

新華書店



  第一次來大陸旅行,到達目的地安頓好之後,第一件事就係找間新華書店,當然唔係為了買書,亦無咁勤力,而係買張地圖,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無張地圖連巴士都唔知係邊度搭。

  踏入二十一世紀過了二十五年,新華書店依舊,仍是以售賣書籍為主,但其功能已有所改變,想找想睇的書,可以去較大而且齊全的書城,可以找到連特區香港都買唔到嘅書,同樣叫新華書店,至於較為細間,可以有自己的名稱,包括這間位於崇文門外的花市書店,應該也屬於新華書店的。

  這間書店,主銷書籍,小說哲學文學翻譯的書都有,包括蔡瀾,也有小時候在後巷理髮鋪所睇的連環漫畫冊,長方形細細一本,幾本一個故事,歷史名著在其中,不過今天的內容有些變化。

  另有一層設有課本出售,主要為應付初中與高考,也有大學考試內容與練習課程,價錢並不便宜,側看今天中國的學生考試壓力也不少。

  文具攤位唔少得,貴價而精美,主要吸引一批較為富裕的學生。從前曾經擁有一塊施得樓的膠擦已經可以開心幾年(因為唔多捨得用),中華牌鉛筆亦有新款,價錢和日本牌子有得比,至於斑馬牌原子筆這裏也有得出售。

  地下一層佔地甚廣的部分,主要出售旅遊紀念品之類,可惜對我們來說唔多吸引,大概對於清朝有少許偏見吧,帝制好像早已遠去——其實也不過一百年,可是隱約仍見影子。

星期六, 10月 25, 2025

崇文門外


  這次來北京,選擇住在崇文門,附近地鐵站,亦有電車總站。

  這裏有間新世界酒店,但不知位於哪裏,我們沒有太多預算,只能住在設於同是新世界集團的同派。

  不要以為旅館的入口一定在主要街道上,同派的地址的確寫上新世界,但來到新世界百貨和新世界中心和商場都找不到入口,於是向詢問處查詢,原來在另一條街上,在後面一條街。

  這裏的新世界,應與特區香港的新世界屬同一個集團,因為大廈外牆所用的顏色與佈局幾乎一樣,至於誰屬最大控制權,這可不是我們所能知道了。

  同派旅館出來轉個彎,就是崇文門外大街了,地鐵站就在前面,搭2號線可要走一條路,5號線則較近,購票大堂下一層就是。從前2號線應在前門大街上,現時延伸過來外大街,入口是近了,如果不喜歡在地鐵站內轉來轉去,可以走到前門大街才入地鐵鐵搭2號線。

星期四, 10月 23, 2025

刀削麵


  來到一處地下商場,與地鐵站連接,幾乎全部食肆,有新派的炸雞燒牛肉等,亦有傳統食物,如一些包點,更有刀削麵和炸醬麵。

  炸醬麵雖起源於山東,以北方為主食的地方都有,醬與配料各有不同,美味與否麵與醬為主要分別。

  連鎖店與市區大多數麵店,已不多見以刀削,早已改為機器削麵。麵團製作一樣的話,手削與機削味道分別不大,質感或有少許不同,因為手削會有粗幼厚薄,連長短也可以條條不一樣。

  牛肉湯麵與台灣所出售的相同,唔好以為有牛肉而是以牛肉和骨製成的湯而已。兩條青菜與芽菜,北方的麵確有與南方完全兩樣的質感。

  炸醬麵配料中有青瓜絲芹菜芽菜椰菜雞蛋蘿蔔絲等,主要看醬的製法,如果嫌太乾,麵湯可是免費任取的,前提當然不可以浪費。

星期二, 10月 21, 2025

城巴CD「城巴互動光碟第一輯——『城巴掌故』」


  唔知幾多年前,李日新時代的城巴,曾經出版過一張CD,名為「城巴互動光碟第一輯——『城巴掌故』」。

  CD內容尚算豐富,以城巴如何由第一輛巴士開始,發展成後來的城巴,與中巴及後來的新巴同時為香港市民服務。

  以今天的電腦發展,這張CD屬那時最簡單的模式,可自動播放,圖片質素以當時的顯示標準,肯定不及今天的解像度。

  至於再有無第二輯甚至第三、四輯唔知道,因為後來城巴股權變動,還有沒有出CD緬懷過去屬於另一件事了。

  改變是一件好事,變可以慢慢變,無必要為了變,花多了資源只為把舊Logo換成新的,舊痕仍在新貼之下,係改變得唔夠徹底,也反映了沒有決心。

星期日, 10月 19, 2025

小籠包


  香港仔有間上海鋪,初搬來曾經幫襯,那時仍屬舊鋪,室內較為潮濕,有一段時間提不起興趣再來。

  這幾年裝修過,偶然也會到訪,為的是小籠包。

  這裏的小籠包,和上海的當然無得比,但也符合水準,肉餡比鼎泰豐好,肉汁與上海普通一家小籠包尚有距離,亦不能有太高要求,因為近年已再難找到更加好味的小籠包了。

  排骨湯麵選用幼麵,質感始終不及中粗,大概容易處理而且賣相較佳,豬扒炸得鬆軟,味道不錯。

  至於豆漿,甜味比以前減少,與個個追求健康有關。

  我們沒有太多要求,只不過突然想起小籠包於是坐艇過來一試。也懷念上海的街頭巷尾早晨的四大金剛——大餅、油條、粢飯、豆漿,隨着舊區不斷重建,小鋪經營的小店也日漸減少,有的都屬集團式的連鎖店,油條由食物工廠交來,粢飯沒有了米香,連碗豆漿亦以豆漿粉開的,想到這裏,都係飲杯咖啡算喇。

星期五, 10月 17, 2025

大興機場


  大興機場如其名,佔地非常廣闊,好像也有四條跑道,減輕了北京國際機場的負荷。

  機長廣播中說中午十二時五十二分降落,真的在這個時間在跑道中滑行,要轉幾個彎才到候機大樓,可是飛機都唔見幾架,準備停在機位才見另一架飛機降落。

  大興機場是一個新機場,聽聞附近有一個同樣新興的城市,不知距離有多遠。新機場的設施應該比較齊全,包括了平地的移動電梯等,可是接近落機區的第一個洗手間正在修理,未能使用,要待至入境大堂才有另一個洗手間。

  其實也不用太心急,因為這班A320班機,乘客最多二百人左右,根本不用排隊已可使用洗手間,非常方便。至於出入境檢查,更是快捷,因為人臉識別還未登記,使用人手辦理入境,全場只有兩個櫃檯,可是沒有排隊,經工作人員指示,已直接與海關人員見面,十分有效率。

  走到行李輸送帶,行李逐漸出來,當時觀察所得,沒幾多條輸送帶在動,可能時間尚早,未至繁忙時間。

  至於連接崇文門的機場巴士,走出大堂已一時五十二分(巴士開兩點),立刻向20號大門急步走去,未到已有工作人員離遠接應,問我們是否坐巴士,立刻淘錢購票。一心以為機場巴士應像旅遊巴一樣,原來所乘的是一輛十四座小巴,全架車連另一位就只有三位乘客,或許個個都喜歡坐機鐵,巴士自然少乘客。

星期三, 10月 15, 2025

飛機餐


  機票上列明的飛行時間為1000-1330,以準時計,即1330到達北京大興機場。

  以前也曾從香港飛北京,時間約為兩小時五十分鐘左右,為何過了十多廿年,飛行時間竟然比從前長。

  咩原因唔知道,猜測係預留遲起飛的時間,大概有四十五分鐘走盞,即係航空公司預了可以遲。

  唔好理咁多,總之1330前到達即係準時,早咗係幸運,能夠在1245降落即係等同意外驚喜,可以給航空公司一個高的評分。

  由1000-1330之間應有午餐供應,但香港航空省卻了這部分,每人派發一袋餅乾蛋糕及一盒飲品,餅乾蛋糕全是嘉頓產品,飲品則由維他奶出產,可說屬特區香港名牌,可是一留意,產品卻由廣州生產。

  名牌始終有品質控制,一個小紙袋顯得精緻,也加了一點分數。

星期一, 10月 13, 2025

香港航空


  之前搭過香港航空,不過去邊已經唔記得,亦無太深刻印象。

  今次再有機會去北京,選擇機票以香港航空最廉宜,時間上午去下午返,北京降落大興機場,離市區遠一點,但有鐵路接駁,未去過當然想去吓。

  以往對中國航空公司(特區香港)的印象,就是地勤唔會太殷勤,上咗飛機要等起飛,等幾耐唔知,空中小姐也不會主動解決麻煩,至於娛樂,以空中巴士A320的細機,我們也沒有要求,帶本書上機肯定無錯。

  可是今次來到機場,地勤主動替我們辦理自助登機手續,還貼上行李標籤,然後交回櫃檯,亦可選擇窗口或走廊的相連座位,過程唔使五分鐘,怪不得網上辦理登機及付費選擇座位係無乜人會咁做。

  A320飛機,33排列,空中小姐很忙碌,為了解決的是,不知為何有一班乘客很喜歡把手提手李如手袋小背包之類抱在膝上,如果不放心放在頭頂的行李架,也可擺在自己前方的座位下,待起飛後才取回。或許袋內藏有非常貴重的物品才會如此不放心,這些小事已令空中小姐來回了幾次。

  時間剛好十點,飛機開始推出滑行道,準備迎來這次北京聖堂之旅。

星期日, 10月 12, 2025

觀景台?



  特區香港赤鱲角國際機場今年多了一條跑道,即共有三條,至於候機大樓亦增加了中場客運大樓。

  新的第三條跑道位處較遠的地點,將來亦會有新的候機樓,不過唔知幾時落成。

  機場建設稅唔知畀到幾時,而離境稅亦會增加,我們旅客真係幸福,機場咁好設備其實都係自己畀錢。

  咁納稅啲錢呢?

  中場客運大樓,要乘機場無人駕駛列車過來,這次目的地北京,當踏入無人駕駛列車的一刻,已有踏足北京的感覺。

  列車的每節車廂(應是三節)之間以車門分隔,按正常不能相通,只在危急時使用,可是列車節與節之間其中一扇門卻開了,原因應該被行駛中的震動所震開,有一位正義的旅客企圖關上,但不用一分鐘再次震開,證明了門鎖損壞不能正常鎖上。

  機場列車屬無人駕駛,這並不是新鮮事,但行駛中的震動,在特區香港其他鐵路係感受唔到,至於原因,以吾等識條鐵當然係唔知道。

  中場客運大樓成一長方形,橫放在中間,兩端並無遮擋,觀看飛機升降最佳地點,所以設有「觀景台」,可以走出冷氣間依然隔着玻璃欣賞。

  千萬不要以為這裏真的是觀景台,咁好聽的名稱應是多事的人命名的,其實那裏是吸堙區,若想吸煙請走至室外。

  咁好服務,真係要讚一讚全世界第一的國際機場。

星期六, 10月 11, 2025

背心

  出發往北京之前,收到表姐的電話,告訴過了立秋北京的天氣早晚會較涼,建議帶多件衣服。

  今次帶大牛龜上路,基本上唔使執行李,於是聽從建議,除帶多件長袖衣服,也帶多一件背心。

  好像由今年開始,流行了背心,就像發生了甚麼大事一樣,一切都要超前部署,免得有事發生,可給自己解釋。

  想起十幾歲開始學人揹起背囊四圍去,父母都會講句出門無六月,所以都會超前部署帶多件長袖衫多一條褲,回來之後著都未著過。其實無所謂超前唔超前,因為發生之前部署係必然,等同出發前帶多件衫,只是負責任的表現。

  北京九月的天氣,的確早晚較涼,但日間氣溫徘徊在二十度以上,中午更達二十五至二十八度之間,早上外出有涼的感覺,一落地鐵站就完全不是這回事,地鐵路線甚多,轉車站則要走三至四分鐘,有些甚至要走一條長長的樓梯,一上一落並不為行動不太方便的人設想,漸漸發覺一個城市的地鐵四通八達,可不再屬於年齡日長理想的生活地方,怪不得巴士上甚多老年人乘客,個個上車落車拍卡都響起「敬老卡」的聲音回應。

  帶去的背心沒有著,長袖外套亦沒有用過,但帶多件衫不就是為了安心這回事與負責任嗎?

  要唔要每次出門都要向父母證明自己帶多咗件背心!

星期五, 10月 10, 2025

街市尋雅枝竹



  這間屬於遊客區的街市很特別,既有新鮮蔬菜,也有熟食提供,設有高檯讓客人站着即食。

  蔬菜的品種不同絕不出奇,氣候土壤屬主要原因,但其中一樣雅枝竹,在我們看來很特別。

  雅枝竹學名稱為菜薊(粵音計),我們較少食,酒店自助餐偶然試過,鬼佬會食亦會煮,始終特區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雅枝竹由外國傳過來。

  至於味道不怎麼樣,點解又會好似好受歡迎,大概係難處理與覺得高貴。

  如果真係就咁叫菜薊,無乜特別,但當稱為雅枝竹,一個雅,已經令人想一睹外貌如何,這才最吸引。

星期四, 10月 09, 2025

晚餐



  之前曾經來過,今次仍選擇在這裏晚餐。

  Osteria dell'Orsa價錢大眾化,馳名肉醬意粉,還有很多菜式,包括米蘭炸豬扒,亦有火腿併盤,與博洛尼亞獨有的餅,用來配火腿。

  我們統稱意粉,其實意粉有多種,多至義大利人都未必識細分(他們當然懂係我哋唔識),有些更可以放湯,南北亦不同,唔識叫唔緊要,只要上網看圖識字,侍應樂於幫忙。

  這間餐廳在雙塔附近也近大學區,街市亦在隔鄰,侍應多年輕人,有些熱情有些較酷,現在他們提倡慢食,所以唔好心急,一於慢慢食。

  餐廳不設預訂,唔好見地面一層滿座就以為無位,遇上熱鬧日子,會開放地庫一層,座位比地面還要多,開放與否要看日子。

  上次來博洛尼亞,也在這裏晚餐,在地庫中與兩位年輕人同坐,他們還請我們嘗試一種餐廳供應的當地麵包。甜品味道不錯,前後試過兩次,既想盡興就要有所預備,不然食得太飽連甜品都食唔落。

星期三, 10月 08, 2025

8號出口

  某日等巴士,巴士站的候車椅上有一疊印刷包裝,不知誰遺留在這裏,整疊印刷品包裝完整,而封面黐上《8號出口》電影海報,沒有圖片只有文字,內容大致就是電影內容。

  只有文字沒有圖片,能否吸引觀眾入場?

  聽聞由電腦遊戲改編而成電影,大概如何過關從「0」關走到「8號出口」,而電影中也如此。

  人生的每一天都是一個開始,而每一天又像一個循環,每一日都是起身出門返工食晏等放工,日日望住個智能電話不停接收,內容是否記得就唔知,至於周圍有咩改變更加唔清楚,當抬頭一望,原來自己都係咁樣。

  過關有蹺妙,凡有異樣要返轉頭,沒有改變才可到達下一關,不然又要重新開始。這樣本來很有趣,可以找到自己的錯處,但亦會因為過不了關而感灰心,不禁問為何總不能通過。

  做人都係咁,無話日日咁順利,成世做唔成都有亦沒有捷徑,一步一步走來,常懷赤子之心,能否走至出口之後,拋下既有的包袱。

  只有日本人才有這視野,才可以拍成這電影,幾乎全在通道上走來走去。唔好再睇咁多電話,亦唔好塞住雙耳,好像不聞不問只有自己,一些小節才令步伐改變。

星期二, 10月 07, 2025

讓座

  某日搭巴士,樓上沒有座位,於是返回樓下,站着的乘客已有七八個,奇怪的是竟然還有座位沒人坐。

  那兩個座位當然係「優先座」。

  有座位而無人坐,是否有些浪費?無謂諗咁多,坐低休息一陣,有人要坐再讓也不遲。

  巴士上有優先座唔知幾時開始,以前——廢老很喜歡講——無優先座之時,遇到有需要的人大家都會讓座,邊個位都得,只要大家合作,自然能和睦相處。

  不知何時開始,當大家都較為富裕之時,總覺得應該對社會有所供獻,或者內心有愧,點解自己會高人一等,於是說得好聽就是回饋,難聽就是應該幫助弱勢。

  點解會覺得對方是弱勢?因為內心已經覺得自己強大,自然需要照顧弱小。如果在一個較為公平的社會,例如人人排隊搭巴士,早上自然有座位,遲來選擇相對較少,其實無所謂有位無位,真係要有座位可以等下一班。

  優先座本意係讓一些人優先坐,但誰人優先無標準,今天可能是我明天可以是你,因為優先本來也有先到先得之意。

  日劇《律政狂人》第一季第一集中有這一幕,亦很特別,一個初出茅廬充滿熱情的新人,未知人間如森林不知險惡,與一位看破人情冷暖的真小人相遇,當中亦有強辭奪理處,也無所謂對錯,在真小人與偽君子之間只不過選擇了真小人而已。

星期一, 10月 06, 2025

  此日記寫於九月十二日。

  九月十一日,早上食早餐滑手機睇新聞之時,傳來幾則新聞,包括「美國右翼活躍份子柯克大學演講遭槍擊身亡 特朗普下令全國下半旗」、「Video of Charlie Kirk shooting suspect fleeing scene released as manhunt continues」、「Evil is poisoning our societies. Charlie Kirk is the latest, tragic victim」,連十九才子的facebook也有報道:

  美國的事唔太認識,不過偶然在youtube睇過卻查理的多場辯論,因附中文字幕,亦可從中學習英文。睇他的辯論,主要為了看他如何說服別人,或者亦可以由別人去說服他,你亦可以唔同意他的觀點,如果大家都相信自由這回事的話,聽唔慣可以唔聽,仍然可以堅持己見。

  從外貌看初時還以為卻查理起碼三十幾四十歲,想不到被槍殺時只有三十一歲。原本還有很大段人生路要走,只因政見不同就要奪去別人生命,毁了一個家庭,兇手該如何面對審判!

  好似唔多關自己事,不過如果係一隻蝴蝶而之後會引起咩效應呢?不要以為距離很遠,很多事情就在身邊。有機會可以在youtube重看他的辯論。

  facebook另一位作者記錄了副總統的悼念全文中譯:

星期日, 10月 05, 2025

金巴的效率

  來往特區香港與澳門及珠海的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時間表上列明半小時一班,不過實際上坐滿即開,效率甚高。

  之前從新聞報道中知道剛開始通車不久,發生過車次供不應求,甚至有多至千人候車,要一兩個小時才能上車。

  繁忙時間的情況不太了解,不過當天星期四,來往旅客不算太多,購票分自助售票與人手兩種,自助售票以八達通或信用卡支付也可,看圖識字並不困難。

  驗票後至排隊區,多位工作人員負責安排乘客上車,包括計算乘客數量,當座位滿座,立刻截龍,然後打開另一道閘門,引導乘客登上另一架巴士。

  預先購票有另一個好處,就是不用站在門口待掃描機讀碼,可能會出現不能讀取的情況而阻住後上的乘客。另外就是點人數,座位滿座即截住人龍,亦免去上車因沒有座位又要退出的麻煩。

  為何不見特區香港的巴士公司學學這套辦法,例如一些遊遊線,如15號上山頂,260至深水灣淺水灣赤柱,如果乘客喜歡的話可以預早購票,然後安排在排隊區——持八達通也可以,車來立刻上車,減少了等候的時間。

  人家金巴先有咁多人手,特區巴士如城巴,又點肯請咁多人呢!

星期六, 10月 04, 2025

展出舊報紙

  冼星海紀念館內展出當年上海幾張報紙廣告,其中《申報》上的電影廣告〈青年進行〉佔了全版,應是宣傳抗戰電影,適應與回應應時代,並不製造仇恨。

  電影編劇是田漢,他是《義勇軍進行曲》的填詞人。

  至於新華新片中《六十年後上海灘》內容不知講甚麼?而其他如《貂蟬》、《西施》多屬娛樂電影。

  當年的上海的確是大都會,上映的電影包括差利卓別靈的《摩登時代》,以及改編名著《歌劇魅影》的《夜半歌聲》,至於《富春江》的愛情電影,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在雜誌上看過電影介紹。

  連話劇公演也可以全版廣告,證明一九三七年即三十年代,上海的話劇也甚受歡迎。廣告上的演員名單值得留意,其中包括(導演)袁牧之、(特約編導)田漢、夏衍、曹禺、(特約音樂顧問)冼星海、賀綠汀、(演員)趙丹、趙慧深、鄭君里、藍蘋、魏鶴齡等。當年還有很多改編外國劇作,包括《羅米歐與朱麗葉》、《孤星淚》、《哈孟雷德》(《哈姆雷特》)等。

  現今經常見部分人一見舊事舊物都會講甚麼「情懷」甚麼「集體回憶」,其實所講都係二卅年至四五十年前的事物,可是一睇接近九十年前的舊報紙,原來當年上海咁鼎盛。不要說其他,九十年過去了,不知《孤星淚》、《歌劇魅影》、《羅密歐與茱麗葉》、《哈姆雷特》等能否再上劇院。

  筆跡中還有冼星海所寫的「維護中華民族永作自由人」。再見舊報,的確令人懷念。

星期五, 10月 03, 2025

冼星海紀念館刊物

  澳門的冼星海紀念館面積雖然不大,但也能簡單介紹了冼星海的一生,並有幾張舊報紙展出,反映當年戲劇與電影的公演情況。

  正不知如何開始參觀,工作人員遞上場館簡介,以及一本畫本《冼星海的音樂之路》。簡介講述冼星海生平和紀念館的緣起,而畫本內容對象應是小學生,由出生至走上音樂之路。

  任何事都有一個過程,如何吸引及提起興趣呢?故事畫冊就是一個好開始,介紹冼星海的一生,從音樂之路中經歷抗戰,繼而投身參與,成了後來的榜樣,傳承則靠後來者。

  後來者是誰?應是今天的中小學生,從這裏開始。

  有些事情見一班人天天講,但又唔見佢哋會做,一座紀念館一個值得紀念的人物就在眼前,總好過排排企停晒手睇電視。

星期四, 10月 02, 2025

魯迅故里上新聞

  最近一則新聞關於位於浙江紹興的魯迅故里,詳情見「投訴魯迅壁畫誤導吸煙 網民發長文道歉」。

  當年江浙上海旅行,路過紹興,魯迅故里還不是今天的樣子,當日遇上休息的日子——係咪唔知,連鑑湖女俠秋瑾故居也沒有開門,不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大部分遊客很少去這幾個故居,亦甚少來紹興這個地方。

  秋瑾自稱鑑湖女俠,那天在紹興,因為所有故居都沒有開放,只好獨遊東湖。那時的東湖當然和今天完全不同,大概是一個有山有水的公園,水道處處,遠處幾間房屋分佈各處,環境甚為優美,房屋內多為紀念當地名人,包括紀念政治人物陶成章的「陶社」,革命家徐錫麟等,可是全不開放,對於這幾位人士可說未能認識。而另一條水道上碰到幾個高級幹部,正登船遊覽附近水鄉。

  印象深刻就是經過一處因開鑿取石而成一座小湖上,壁上刻有「剪取鑑湖一曲水,縮成瀛海三山圖」。東湖屬鑑湖水系,而紹興也是水鄉,很多奇石也採自這裏。

  由旅行而引起的興趣就是睇幾頁書,徐錫麟在讀書時知道他是誰,陶成章則是睇李敖的文章才知被蔣介石親自動手暗殺。而魯迅則是睇他的小說與雜文,最著名當然包括《阿Q正傳》。

  今天書局還有沒有魯迅的書賣呢?因很少再去書局打書釘所以唔多清楚,就算仍有魯迅的雜文與小說,相信讀者肯定不多,大概因為我們已經不再需要精神勝利法,而是已深植入腦海中,不用提示了。

星期三, 10月 01, 2025

電箱宣傳

  澳門非常懂得利用路邊的配電箱來宣傳澳門,每個地區都有其名勝古蹟的圖畫,令人親切。

  本來一個設在路邊的配電箱,除了給交通燈或路燈配電之外,外貌並不美觀,就是一個金屬箱。

  現時用來宣傳,既能美化也顯出這個地方的特別之處,如果只用來宣傳小心過馬路或是提防騙子之類,令人覺得這個地方好像交通甚為混亂與滿街騙徒。

  澳門的做法可說有其創新,亦與城市結合,既美化了電箱亦認識了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