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紀念館內展出當年上海幾張報紙廣告,其中《申報》上的電影廣告〈青年進行〉佔了全版,應是宣傳抗戰電影,適應與回應應時代,並不製造仇恨。
電影編劇是田漢,他是《義勇軍進行曲》的填詞人。
至於新華新片中《六十年後上海灘》內容不知講甚麼?而其他如《貂蟬》、《西施》多屬娛樂電影。
當年的上海的確是大都會,上映的電影包括差利卓別靈的《摩登時代》,以及改編名著《歌劇魅影》的《夜半歌聲》,至於《富春江》的愛情電影,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在雜誌上看過電影介紹。
連話劇公演也可以全版廣告,證明一九三七年即三十年代,上海的話劇也甚受歡迎。廣告上的演員名單值得留意,其中包括(導演)袁牧之、(特約編導)田漢、夏衍、曹禺、(特約音樂顧問)冼星海、賀綠汀、(演員)趙丹、趙慧深、鄭君里、藍蘋、魏鶴齡等。當年還有很多改編外國劇作,包括《羅米歐與朱麗葉》、《孤星淚》、《哈孟雷德》(《哈姆雷特》)等。
現今經常見部分人一見舊事舊物都會講甚麼「情懷」甚麼「集體回憶」,其實所講都係二卅年至四五十年前的事物,可是一睇接近九十年前的舊報紙,原來當年上海咁鼎盛。不要說其他,九十年過去了,不知《孤星淚》、《歌劇魅影》、《羅密歐與茱麗葉》、《哈姆雷特》等能否再上劇院。
筆跡中還有冼星海所寫的「維護中華民族永作自由人」。再見舊報,的確令人懷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