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mbassadors

「大使」花了三年時間,在1533年完成,當時正值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和英國脫離梵蒂岡,畫中表達的是霍爾班對英格蘭和歐洲宗教 情況的意見。這畫有兩處 要特別留意,一是畫的左上方,有半個耶穌釘十字架像在布帘之後,幾乎是看不到,但可以感覺到;另一處是畫的前方,一斜放向右上的物體,正面看是看不出是甚 麼,畫家是用伸展法而畫,是要將視線從前方向右移,一直至畫邊,才看到是一個頭骨。這象徵穿過畫作表面,是提醒死亡之物和人生的脆弱。霍爾班在這裡表達的 廣義,是衝突模糊了真相。
Tim的見解是:畫家想讓我們看到的,是你可以獲得知識,你可以有外交,你可以有擴大的學習新文化,不過你永遠不知道大觀點,你從一個固定角度,永遠不能認識世界,你要以不同角度看世界。
下面是霍爾班的簡介:
Holbein(霍爾班,1498-1543)
文 藝復興運動並不僅限於意大利,在歐洲其他各國都蓬勃發展;其中在文藝復興德意志畫派,名氣最大的就是杜勒(Albrecht Durer)和霍爾班(Hans Holbein the Younger)。兩人亦被譽為德國繪畫史上最偉大的畫家。霍是杜的弟子,其父又是畫家,所以他有「小霍爾班」之稱。
霍十七歲以繪肖像畫 成名,精於捕捉人物的神韻,靈魂躍然紙上,是達官貴人的不二之選,一幅「大使」(The Ambassadors),令人嘖嘖稱奇。聲名顯赫的英王亨利八世也是常客,「亨利八世」(Henry VIII)亦正為其名作之一。後來,據說他受命前往比利時,為亨利八世心儀對像作畫,以供陛下論美醜。可見,作品逼真度和實用價值一時無兩,坐擁「肖像畫 之父」之美譽,霍爾班當之無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