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月 23, 2006

《慕尼黑》

上兩個星期電視播出電影《珠光寶氣》,簡介中曾介紹這電影的原著作者,今屆角逐奧斯卡其中一部電影,就是關於這位作者的半自傳,中文電影名好像叫《冷血字傳》(又是玩一個食字遊戲)。片中是說主角深入調查一宗冷血連環謀殺案,但最終沒有發表這個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小說家Truman Capote雖然寫作技巧已達爐火純青之境,但仍孜孜不倦地尋找寫作靈感與技巧進步的空間,2005年拍下自傳作品《Capote》,該片男主角Philip Seymour Hoffman更成為問鼎奧斯卡影帝的大熱人選。」

上星期六去看了《慕尼黑》,電影之沉悶,比想像中還要差,史畢堡果然有點老態,還扮作有內涵。先說最後的其中一場,性愛的高潮、配合瘋狂殺戮的高峰平衡剪接,是不是想表達愛與恨就在這中間滋長?

原以為這會是三、四流導演的拍法,想不到史畢堡也是如此手低。這樣說可能是一直高估了史畢堡,他一向只是一個商業導演而已。電影中說到冤冤相報何時了,但 特工們要殺荷蘭女殺手又為了甚麼理由呢?完完全全是報復心態。一個只為金錢做事的職業殺手,你願意付錢,叫她殺任何人都可以。正因為那個女殺手殺了其中一 個特工,大有擋我者死,所以這個人也在消滅之內。電影最後說甚麼都只是廢話。

記得看過一句說話:年輕時不要做一個急進派,因為怕年老時變成一個保守派。這裏是指史畢堡的導演手法,真是愈來愈老套。商業電影就是商業電影,一切以賣座 率以依歸,真實事件改編又怎麼樣。說到扮有內涵,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間的仇恨,又怎能在一部電影中說清楚。巴勒斯坦人和猶太人可說是同一民族,彼此親如兄 弟,奈何歷史的嘲弄,大家都為土地、宗教而戰。如今只得史畢堡在這一邊自說自話,電影中所說的恐怖主義、反戰、以暴易暴、恐怖組織或是以色列特工都是隨他 喜歡怎樣去解釋。

太高深的和歷史的變幻,或是誰對誰錯,看己也不懂,倒不如單從電影去看。如果不是看電影之前看過影片的介紹,未必一看就知道各特工的特長,例如一個專製炸 彈,一個專做假證件,一個負責清理現場和執漏,另外一個(將來的鐵金剛)好像只懂開開車、行行企企。其中一場床褥炸彈,身為一個以色列特工,曾經擔任首相 梅雅夫人的保鑣的人,可以不知道炸彈所產生的威力。一個炸彈爆炸,除了炸藥、碎片等具有殺傷力外,另外的殺傷力來自炸爆所產力的氣浪。特工關燈示意後,就 坐在燈旁等運到,炸彈就在眼前爆炸。史畢堡除想給觀眾官能刺激外,就是連主角也可能是受害者。

不殺婦孺,只能表示特工有職業道德,但不能解釋甚麼。孩子們在仇恨中成長,難道希望他們將來有一天,不拿起槍對付他們認為殺死他們父母的敵人?你殺人,人 殺你,本來這就是特工或是殺手的宿命,但是以色列特工殺恐怖組織的頭目,可以這麼花錢;但出動到美人計,相信絕對不是巴勒斯坦人的所作所為。巴游怎會這麼 有錢?用美人計?反正你們都住在同一酒店,裝一個炸彈就可全部消滅。

一個死於床上;一個被殺於無形,可以坐在河邊死了;一個是失手還是被炸死,電影中沒有交代。巴解又怎會有這麼多金錢,或是這麼有計謀,幕後錯綜複雜,電影更沒有交代。最後一幕看見雙子星,世事又怎會單是仇恨這樣簡單,雖則這個也是主因。

不扮高深,只當一部娛樂片看,對不起,史畢堡已沒有以前的水準。不過,算了吧,如果一部電影能夠引起一點思考,也許可以算是成功的。以同類型電影來說,始終喜歡羅拔烈福的《禿鷹七十二小時》。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你經常提到外國電影,你幾時愛上看外國戲的呢?
怪不得你與做國際娛樂的那位編輯姐姐那麼熟,因為大家有共同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