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3月 31, 2006

今天陳日君開記者招待會,第一句就說「我畀的顏色你地睇」。因為陳日君擢升為樞機主教,頭上多了一頂小紅帽。記得2001年崔健來港,和香港當代歌舞團共 同演出了《給你一點顏色》。當時往葵涌葵青劇院觀看,難忘的是崔健和他的樂隊在一堵牆後爆炸而出,整堵牆倒下,很有Pink Floyd的《The Wall》的感覺。「給你一點顏色」和「我畀的顏色你地睇」這兩句很傳神、又鬼馬,陳日君跟著說,世貿在港舉行期間批評警方處理示威者的手法是香港的恥辱 完全沒有批評錯,因為所有在世貿示威而被拘控的被告,最後一個在今天獲無罪釋放。

自董建華在香港推行所謂的高官問責制,完完全全是一個笑話。何謂問責制?今天推行問責制,是否等於說昨天的高官並不問責,或是不用負責?全世界警察都沒有 使用胡椒噴霧對付示威者,只會用胡椒噴霧來制服一個不受控制的人。為何香港警察會用?全因為香港有錢,一瓶噴霧約可噴六至十秒,就要百多元一瓶,試問除了 那些不懂得用錢的地方,會有哪個國家隨便用?強大如美國也不會多用。這就是九七前後的分別。你或許又會說,這和九七前後又有甚麼關係?如果有留意,最近法 國示威、泰國示威,甚至乎白俄羅斯示威,何曾見過各地警方使用胡椒噴霧對付示威者。

警務署長李明逵及各問責官員僭越律政司長的權力,拘留接近一千名示威者超過一天而不作出檢控;檢控十數名示威者至最後無罪釋放,浪費香港人力物力,令香港警隊蒙羞,陳日君的批評絕對正確。

中午看報時,家仔拿來一張載有《國際七人欖球賽》消息的報章給我看,標題是「七人欖球賽 酒吧勢旺女郎助興」。莫非今年想去看欖球賽?但是門票早在兩個多 月前已在網上售罄,連網上炒票也不見,想買也難。原來不是想去看,是要提醒我上班要早點出門,因為全港島區民民都會參與這個一年一度的國際盛事,每年都能 樂在其中--塞車。如此說不是反對舉行國際賽事,而是我們會運用人民的智慧,上班會提早出門,下班可以趁趁熱鬧,有空順道經過銅鑼灣,感受舉行國際比賽的 氣氛,從未如此見過這麼多從外地遠道而來的朋友--看比賽都穿得這麼漂亮。

另外可補充幾句,如果下屆香港舉行甚麼「東亞運動會」和「奧運馬術比賽」時,觀眾只得小貓三兩隻,你叫特區政府如何向市民交代,或是向其他城市交代。這裏是國際城市啊!

Pink Floyd The Wall Movie介紹

由於The Wall這部專輯的主題內容值得一再探討於是由聯合藝術家電影公司UA出品,Roger Waters出任編劇,英國大導演Alan Parker執導,愛爾蘭歌星Bob Geldof擔任主角,在1982年拍攝了一部影響深刻且引起廣泛爭議的同名探索電影《迷牆》(Pink Floyd The Wall),片中沒有一句對白,完全以畫面結合原唱片中的歌曲以闡述了Waters的創作理念及他的內心世界。他以歌曲和電影畫面平衡運作的方式剖析了意 識的各個層面與思維的各類形式,借以抒發了主人公內心的世界和情感。該片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全片沒有一句對白,也沒有線形情節鏈,而是採用雜亂的表現方式來 表現一個合乎情理的人物的悲劇性命運。影片的此種表述方法顯然深受佛洛伊德學說影響,主創人員淋漓盡致地發揮了電影藝術手段的各種表現功能,尤其是片中借 用動畫手法將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建築與破壞、神聖與骯髒之間的界限抹掉,並且不時進行轉換,表現出作者獨特的審美眼光。影片的內容廣泛,從冷戰陰影 到兩性關係,從家庭問題到學校教育危機,從幼兒心理障礙到反對濫用藥毒品乃至人性異常直至末日般恐怖,特別是該片體現出的反戰意識,堪稱是一部心理探索影 片的經典之作。《Pink Floyd The Wall》這部電影以其前衛和充滿爭議性和原作一樣影響了八十年代初期的青少年,從中反映出他們對當時現實的不滿,對未來懷有恐懼的頹廢心態,同時其中的 反戰意識又得到了當時廣大對越戰強烈不滿的人的共嗚,並深深地植入人們的心目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