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3月 19, 2006

上星期五有點不舒服及覺得疲倦,沒有吃晚飯,以為沒有甚麼大不了,下班回家後倒頭便睡。誰不知第二天醒來,全身乏力,恍如大病初愈,吃過中午飯才好一點。正因為如此,這天的計劃全部不能實現,結果……

沒有去獅子山,只在家中附近行了兩個小時,看看龍舟的近況,因為過不了兩個月,又可見龍舟在避風塘上練習,準備端午節的龍舟比賽。看電影嘛,《冷血字傳》每天只上映兩場,下午三時及晚上九時,三時太趕,九時太晚,結果沒有看。

看似計劃妥當,只因一點小事情就全部起了變化,這就叫做「變化比計劃還快」。

現 時香港流行圍欄主義及交通燈迷信症,在此不是去評論日前發生的「警察」槍戰事件,而是想說一些小事。發生槍戰的行人隧道位於繁忙的尖沙嘴廣東道,但那裏卻 甚為僻靜,印象中這條隧道行過兩次,兩次都是提心吊膽。問題是一條行人隧道內可以有輪椅行車道及樓梯上落通道,看似方便傷健人士,實則危機重重,一來多轉 角位,二來表示輪椅行車道甚少人使用,面對兩條通道,一時間甚感迷惑,是不是兩條通道是同一個出口?這又是政府保障市民「安全」的施設。

所 謂圍欄主義,就是愈來愈多的圍欄,把我們圍起來。不知何解,自九七回歸後,每條街道就開始圍起欄杆,其目的是保障市民?還是令到這個世界更有秩序?如果 想橫過一條馬路,不是要走行人隧道或是天橋,就是要向前走一百多米,還是向後走一百多米才可橫過馬路。美其名是不想市民亂過馬路,實際是將行人困在行人路 上。沒有事情發生,像是相安無事;但當發生事故時,救護人員要進來救人,真不知從何入手。救傷車停在馬路旁,救護員要進入行人路救人,一是向前或向後走百 多米;想快捷的話,直接跨過欄杆,不過主要要看救甚麼人和有幾多個救護員。從那天的新聞片可以看到,當傷者躺在擔架床上,多個警員及救護員抬過欄杆也有難 度,如果平時只得兩個救護員,試問他們又有甚麼能力把擔架床抬過欄杆?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那你現在完全痊癒了嗎?多些休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