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3月 28, 2006

Caravaggio(卡拉瓦喬,1571-1610)

《出千者》

引 起羅馬藝術界注意和宣示新天才出現的畫就是這個,稱為《出千者》。這是畫布上的戲劇,有點滑稽的道德寓言,說的是青年容易受騙。一個衣著花俏的人和他的 年輕同謀,打牌時欺騙一個年輕貴族,這人並非鬼鬼祟祟的偷瞄他的牌,向著同謀打手勢,他在背後拿能取勝的牌。卡拉瓦喬畫兩個男孩時用的是同一個模特兒,絕 不花巧,也許是要表達每個人潛在的兩面。

《召喚聖馬太》

《聖馬太殉教》

委 託畫作是卡拉瓦喬繪畫事業中最 大和最重要的,委託的是法國紅衣主教哥塔里尼,他葬在這小禮拜堂,他的遺願是想在禮拜堂牆上畫福音書作者聖馬太的兩個事 蹟。卡拉瓦喬畫的是順序記敘,由這圖畫開始,《召喚聖馬太》。馬太是稅使和酒館老闆,耶穌在稅局看到這富人,然後說「跟著我」,卡拉瓦喬想要重現的正是這 一刻。這幅畫分兩邊,耶穌和聖彼德在右手邊穿著聖經服飾,耶穌指著聖馬太,觀看者的眼睛由右往左看,看看光線怎樣從窗戶斜射,照亮了聖馬太長鬍子的臉,他 指著自己,彷彿在說「我嗎?」聖馬太和富有而有點邪惡的朋友穿著羅馬當代服飾,這就是繪畫的部分力量,彷彿這些人物從羅馬後街走出來進入酒吧,這裏的話就 是稅局,不過這看來像賭窟,這幅畫讓人想起卡拉瓦喬的《出千者》,有一個人低頭看錢,聖馬太的帽子裏有一枚錢幣,彷彿要誇大他們重視錢財。這是充滿對比的 畫作,貧富、黑暗和給上帝之光,照亮的聖馬太,這也比照了卡拉瓦喬身處的羅馬和他想要畫出來的聖經世界。故事很簡單,不過表達的方式複雜,卡拉瓦喬將注意 力轉移到同樣戲劇化,卻更為暴力的繪畫,這作品是《聖馬太殉教》,是卡拉瓦喬比《召喚聖馬太》更早開始的畫,他畫完那幅畫後,繼續畫這幅畫。他發現感染力 不足,人物太小,所以他重畫,他將一切都加大,這就是完成品。馬太據說正傳播在埃塞俄比亞撰寫或記錄的福音,他碰到希特加斯國王的未婚妻伊菲潔妮亞,他令 她改信基督教,因此她沒有嫁給國王。國王派一個殺手暗殺馬太,卡拉瓦喬正是要畫這一幕。在記敘中聖馬太在教當裏望彌撒,不過他也在為這些人施洗,有一個人 慢慢走近行刺。看看畫的光線,和《召喚聖馬太》比較相像,從左手邊頂部射下來,我們知道卡拉瓦喬的畫室掛著一盞很亮的燈,才有這戲劇效果,像是從《召喚聖 馬太》直接挪用的人物穿著當代服飾,教士亦然,當代羅馬觀看者會有所共鳴,因為幾年前羅馬一個新教狂熱者襲擊一個教士,在他拿起聖餅的時候,最終他被關進 監獄,所以他是借用人的恐懼。還有兩個關鍵細節,首先是向下將橄欖葉遞給聖馬太的天使,彷彿他能得到贖罪和永生;另一個較微妙,在遠處,彷彿不在場景中, 穿著長袍前望的是卡拉瓦喬,這是自畫像,他力求真實,試著讓一切越真實越好,這種姿勢就擴大了效果,他試著將自己融入畫面,對所畫之物異常熟悉。

沒 有人記載他的去世,也不知道他葬在哪裏。陰謀論者對他的死議論紛紛,有人說是馬爾他武士,也有人說是西西里黑手黨前身幹的,事實也許是神的旨意,他在很 多繪畫中敬畏的神,卡拉瓦喬的真身已然消失,不過他留下了大量作品,過去四百年他對西方繪畫的影響,也許比任何畫家都要大得多。

Caravaggio(卡拉瓦喬,1571-1610)

文藝復興晚期,支撐整個殘局的,是拿波里畫派的天才畫家卡拉瓦喬(Caravaggio)。其生平事蹟比作品更具色彩。

他 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壞孩子,脾性火爆,無視社會秩序;罪狀罄竹難書,更因謀殺,落荒而逃。有人認為他屬巴洛克時代,其實只是他擅長的「濃淡法」,影響巴洛 克畫風。極力提倡摒棄矯飾,面對現實,取材於自然,所以又被歸入自然主義派。他毫不避嫌將農夫、痞子、娼妓等低下層入物,繪進宗教畫中,作品呈現暴力色 情。被認為褻瀆神明的畫作比比皆是,受盡大肆抨擊,對作品被拒諸門外習以為常。他為帕羅布聖母堂畫的名作「聖保羅皈依圖」(The Conversion of St. Paul)亦未能幸免。矛盾的是,當時眾多樞機主教和貴族,又會去買回那些被「遺棄」的作品。卡拉瓦喬一生並未收徒,模仿其光影效果的則大有人在。傳奇一 生更被搬上銀幕,為英國著名導演戴力詹文(Derek Jarman)的《浮世繪》(Caravaggio)。

沒有留言: